頻帶操作的購買時機,應參照中區的築底情況。大盤漲勢過急後将重挫至中心區域,指數過度下跌後也将反彈回來。而且真正的底部也是指一個區域,并不是某個特定的拐點或價格,因此,不能将底部區域的買入理解爲某一拐點的買入,而且在實際操作中買到最低價格也是非常困難的。以機率來看,無論是在下跌末期買入,還是在啓動初期買入,操作的成功機率遠大于在拐點買入。最低點處的買入不必追求最低價或拐點位,隻要能買到相對低位就是成功。
選擇在階段底部購買股票的主要标準是:
一号。選取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幅下調後,股價遠離30号平均線的,乖離率偏差較大的個股。
二個别股的價格要遠低于曆史成交密集區和近期套牢盤的成交量密集區。
三、實踐中應注意對移動設備成本分配的參考。在移動成本分配中,當收益小于3時,該股就成爲關注的焦點。一俟大盤及個股止跌企穩,符合以上選股标準的個股即可逢低建倉。
大股價在底部區域形成時,個股成交量過小或出現地量,均不是最佳買入時機,因爲這表明大盤目前價格對外圍資金仍無吸引力,尚未确認爲一定止跌企穩。即便是在股市大漲的情況下,由于缺乏主流資金的投入,這些個股的上漲空間和上漲速度也會受到限制。所以在最底層選股時要選擇前期曾有過地量,随着股價的下跌,目前量能正處于适度放大過程中的個股。
并巧妙地運用了階段性底端買入的反面理論。股評反複強調底部及多數投資者認同的底部往往隻是一個階段的底部,此時不要全盤全倉或重倉介入,更要注意及時獲利了結。唯有當股評已不敢輕易言底,多數投資者也不敢抄底時,真正适合戰略建倉的底部才會到來。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