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1x
香港:获取中
  • 紐約:2025-04-20 15:45:08
  • 倫敦:2025-04-20 20:45:08
  • 東京:2025-04-21 05:45:08
  • 悉尼:2025-04-21 06:45:08
  • 香港:2025-04-21 04:45:08
  • 新加坡:2025-04-21 04:45:08
首頁> 資訊> 正文

石油成本價低到10美元一桶,比礦泉水便宜,石油枯竭論是場騙局?

  地球上有很多礦産資源,其價格主要是因“稀缺性”而造成的,比如黃金、鑽石、白銀的價格,主要就是因爲稀有,所謂物以稀爲貴,并不會因開采技術的進步而降價,古代的黃...

  地球上有很多礦産資源,其價格主要是因“稀缺性”而造成的,比如黃金、鑽石、白銀的價格,主要就是因爲稀有,所謂物以稀爲貴,并不會因開采技術的進步而降價,古代的黃金、白銀是貴金屬,現在也是貴金屬,但是,作爲化石燃料的石油卻是個例外。


  第一:原油的成本價究竟是多少?


  加拿大豐業銀行在2014年曾經對原油的成本價進行了一次估算,當時的經濟學家做出的統計數據顯示,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成本價是每桶10至25美元,加拿大的石油成本價是每桶46至58.5美元,美國頁岩油的成本價最低是54美元一桶,最高達到82美元一桶。


  石油成本價低到10美元一桶,比礦泉水便宜,石油枯竭論是場騙局?

頁岩油的開采要複雜一些,成本高


  世界上石油成本價最低的地方,當然就是海灣地區,因爲這裏的石油儲量豐富,開采難度低。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還在巴格達成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現在的成員國有13個,其中5個在中東。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原油成本價是多少呢?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爲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石油開采成本價僅爲2美元一桶,既然石油開采成本如此之低,那麽,世界上的石油爲什麽還這麽貴呢?這就是說石油輸出國組織存在控制國際油價的行爲,通過控制開采量來控制油價,因爲這些國家的經濟主要就是依靠石油,石油賣出了高價,GDP就增長。當然,2美元一桶的成本價僅僅是指開采成本,并不包括“沉澱成本”,任何一件商品都有“沉澱成本”,比如,馬斯克的公司研究出了電動汽車,賣出了高價,電動汽車的“沉澱成本”就是前期的研發投入,當一種産品的研發成本收回以後,後期再生産出同款産品,其成本就會越來越低。原油的“沉澱成本”主要是指初期的勘探成本、地質資料的研究成本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這些“沉澱成本”一般在每桶5至10美元。


  石油成本價低到10美元一桶,比礦泉水便宜,石油枯竭論是場騙局?

沙特阿拉伯地形圖


  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成本價一般是在10美元至25美元左右,當然,不同的油田其投入成本是不一樣的,不同學者所統計出來的數據往往也是不一樣的,總體來說,沙特的石油成本價最低應該在10美元左右。


  一桶石油究竟有多少呢?一桶大約是160升,石油爲什麽不用秤來稱呢?因爲不同地區的石油密度是不一樣的,所以用容積單位更好一些。


  第二:曆史上國際原油價格上漲與下跌的原因


  在1972年以前,國際原油價格,其實不是由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的,而是由歐美國家的跨國石油企業決定的,這些石油企業就是我們稱之爲的“石油大亨”。


  石油成本價低到10美元一桶,比礦泉水便宜,石油枯竭論是場騙局?

  1938年的油井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歐美國家,中東雖然是石油出産地,但是,最早開發和利用石油的卻是歐美國家的石油企業,中東國家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就是爲了對抗歐美國家的“石油大亨”的。在1972年之前,國際原油價格非常低,僅爲3美元一桶,所以,歐美國家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其付出的能源成本是非常低的。


  1973年至1974年爆發了第一次石油危機,第一次石油危機主要是由第四次中東戰争引起的,1973年,埃及和叙利亞對被以色列占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展開了攻擊,雙方爆發了戰争,當時的美國主要是支持以色列,阿拉伯國家爲了打擊美國,宣布石油禁運,一時之間,國際油價高漲,從3美元漲到12美元,美國人由于擔心石油輸出國組織停止向歐美國家出口石油,而被迫開始研究新技術,用以開發美國本土的油田,之後美國的石油産量開始上升。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之後,發達國家的經濟都出現了一次明顯的衰退的過程,美國的GDP增長率下降了4.7%,日本則下降了7%,歐洲經濟受到的影響比較小,但也下降了2.5%。


  石油成本價低到10美元一桶,比礦泉水便宜,石油枯竭論是場騙局?

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美國的一個加油站沒有油了


  1979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緊接着到了1980年,伊朗和伊拉克之間又爆發了兩伊戰争,遂引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國際原油價格在1981年由原來的15美元一桶上升到39美元一桶。


  1981年之後,全球的能源産量出現了一次過剩現象,由于石油需求量的降低,1986年,全球石油價格開始下降,并下降到27美元一桶,後來,甚至下降到14美元至15美元一桶,重新回到1981年的水平。


  1990年,美國以伊拉克軍隊進攻科威特爲借口,發動了海灣戰争,海灣戰争直接引發了第三次石油危機,國際原油價再度飙升,直至突破到40美元一桶。


 石油成本價低到10美元一桶,比礦泉水便宜,石油枯竭論是場騙局?

  海灣戰争期間,被點燃的油井


  因此,21世紀之前的幾次油價上漲,均由特殊的曆史事件造成的,即與戰争有關。


  進入到21世紀,随着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全球原油消費量飙升,在需求量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全球石油價格再度出現顯著的上漲過程,2008年,全球油價飙升至148美元一桶,在2008年之後,石油價格又開始下跌,在90美元至120美元之間波動。到了2014年,全球油價再度下跌,2015年,出現每桶50美元的低價,原因是美國的石油産量逐步上升,在石油産量提高的情況下,全球油價就上漲不起來。


  總的來說,21世紀的全球油價波動,主要是供求關系導緻的。


  如果我們把裝石油的桶,分别裝上礦泉水、牛奶和可樂,能賣出多少錢呢?我們以每桶石油30美元來進行比較。一桶石油是160升,160升石油是30美元,每升石油就是0.1875美元,換算成人民币大約是1.27元,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普通瓶裝礦泉水大約是每瓶1元至1.5元不等,普通瓶裝礦泉水容積大約是0.55升至0.6升,也就是現在的礦泉水的價格都比原油的價格低。普通瓶裝的可口可樂容積大約也是0.5升,價格一般在3元左右。普通盒裝的牛奶大約是0.25升,價格一般都超過了2元,在2元至3元之間。我們通過簡單的對比會發現礦泉水、可樂、牛奶的零售價都超過了原油的價格。


  石油成本價低到10美元一桶,比礦泉水便宜,石油枯竭論是場騙局?

可口可樂


  當然,礦泉水、可樂和牛奶會随着容積的增大而減價,比如0.5升的可樂售價是3元,2升的大瓶可樂售價可能僅爲7元左右,但是,仍然比原油要貴。


  可樂和牛奶都是可再生資源,爲什麽會比石油貴呢?這就涉及到石油形成原因的問題了。


  第三:石油究竟是什麽變的?


  現在,大家一般認爲地球上的石油大概可以用40年左右的時間,可是呢,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大家就說地球上的石油僅能用40年了,現在過去了20多年的時間了,全球的石油應該隻能用20年了啊,爲什麽還是40年?這一數據也被戲稱爲“石油常數”,也就是說石油一直能維持使用40年的時間。


 石油成本價低到10美元一桶,比礦泉水便宜,石油枯竭論是場騙局?

海底石油開采技術的進步,也提高了石油産量


  石油作爲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必然有開采殆盡的那一天,當然也會有一個開采量的頂點,在這個頂點之後,會緩慢下降,那麽,石油開采量的極限會在什麽時候出現呢?1953年美國地質學家哈伯特認爲美國石油開采量的頂峰是在1970年,這也被稱之爲“哈伯特頂點”,然而,美國人在1973年至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中,推廣了一種被稱爲“水力壓裂”的新的開采技術,即利用水壓将岩石層壓裂,從而讓裏面的石油與天然氣釋放出來,由于這一技術的推廣,美國的石油産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飙升,哈伯特的預測并不準确,這就是說,随着石油開采技術和地質學知識的進步,地球上石油的儲量也在上升。石油現在能用40年,說不定過了10年、20年以後,還能用40年,“哈伯特頂點”究竟何時來臨,仍然是無法預測的。


  關于石油的形成,一直都有“生物成油理論”與“非生物成油理論”的争論,生物成油理論認爲史前生物屍體與淤泥混合,逐漸被埋入岩層中,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在地殼高溫、高壓的作用下,轉變爲了石油,當然,在轉變的早期,有一個“油頁岩”的階段,這也是爲什麽油頁岩也能開采出石油的原因。


  石油成本價低到10美元一桶,比礦泉水便宜,石油枯竭論是場騙局?

廢棄的岩頁


  非生物成油理論認爲地球上的石油本身就是一種天然的礦物,與史前生物的屍體沒有多少關系,地球的地殼中本身就存在很多的碳元素,這些碳元素有的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而存在,這些碳氫化合物就是石油的前身,地球内部的碳氫化合物因爲比水要輕,所以會沿着岩石的縫隙向上滲透。既然地球上的石油是地球内部釋放出來的自然化合物,那麽,爲什麽在石油中會發現生物的痕迹呢?因爲碳氫化合物在向上湧動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常年居住在地球的岩石深處,并且是以石油爲食物的。地球上也确實有一些微生物是生活在火山口附近和海底的,這些微生物都是嗜熱微生物。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也确實是依靠地熱和地球内部的化學物質獲取能量的,而非太陽能。


  石油成本價低到10美元一桶,比礦泉水便宜,石油枯竭論是場騙局?

  生活在海底高溫處的生物


  奧地利天文物理學家托馬斯·戈爾德就是非生物成油理論的堅定支持者,他甚至認爲地球會源源不斷地冒出石油,他預測地球上的化石燃料足夠人類使用5億年。


  石油既然是從地球深處冒出來的,那麽,在地球上就一定能夠找到一個地方可以證明石油正在冒出,托馬斯·戈爾德在瑞典的錫利揚湖找到了一個理想的地點來證明他的假說,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花崗岩的硬度非常高,幾乎很少看到花崗岩的基底出現大規模破裂的現象,因爲岩石非常的堅硬,所以,地幔當中的物質想要冒出地面是非常困難的,瑞典的錫利揚湖是一個例外。由于錫利揚湖的花崗岩岩基都破裂了,并且這裏是一個隕石坑,通向地殼内部的通道非常深,因此,如果石油可以從地幔當中冒出來的話,那麽,這裏肯定是有石油的。20世紀的80年代,戈爾德的團隊從6000多米的深度,抽上來了100升的黑色油性淤泥,戈爾德認爲這些黑色的油性淤泥裏面就有石油和微生物(古菌)的殘骸,後來,戈爾德的團隊還在錫利揚湖開采了大約13立方米的石油。不過,戈爾德的發現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議,非生物成油理論仍然受到質疑,有人認爲戈爾德之所以在瑞典的錫利揚湖發現石油,是因爲鑽井本身就被污染了。100升的黑色油性淤泥究竟是什麽物質,現在也存在争論。


  石油成本價低到10美元一桶,比礦泉水便宜,石油枯竭論是場騙局?

瑞典的錫利揚湖


  不過,非生物成油理論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解釋爲什麽石油當中會發現植物的痕迹,地球内部有微生物不足爲怪,但是,卻沒有植物。


  即使是非生物成油理論是正确的,人類可能也無法将地殼深處的石油挖出來,因爲現在人類鑽井鑽到的最深處也隻有12公裏,地球岩石圈的平均深度是17公裏,岩石圈的下面是地幔,也就是說人類最深的鑽井,也都沒有把岩石圈給鑽破。想想看,從地球深處挖出石油有多難?即使岩石圈與地幔的交界處,存在大量的黃金、鑽石,人類也根本無法将其取出來,何況大規模開采石油。而且,越往地殼深處挖,越消耗能量,開采成本越高,還不如直接利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綠色能源。


  因此,我們現在還是認爲石油是生物的屍體形成的,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資源,石油最終會枯竭,人類要開發新能源。

【免責聲明】123财經導航所發布的信息内容僅供交易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網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圖片來自于網絡/注冊作者/投稿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您與我們聯系關閉,郵箱:938123@qq.com。
hhhhhhh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 *站點:
  • *網址:
  • 類型:
  • 聯系方式:
  • 簡介:

  • RRH123歡迎您的加入!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
  • *類型:
  • *問題:
  • 圖片說明:
  • 聯系方式:

  • RRH123感謝您的反饋!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