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后,如何救经济?我认为中央财政必须要发力,以3%的赤字率为基准,每多停工一个月就加一个百分点。比如说,多停工一个月,那么今年央行中央财政的赤字就应该是4%;全国多数地区停工到5月份,中央今年的财政赤字就应该是4%-5%,越往后赤字越增长。
目前这个3%的红线是哪来的?是欧美学界政策界在半个世纪前定的一条线。但2019年,美国赤字率是5%左右。那么美元下跌了吗?美国国债被抛售了吗?都没有。为什么?还是我反复讲的那句话,用本币借的主权债,本质上不是债,而是税。
所以我们中央政府借的用人民币计价的债务,它本质上也不是债,而是一种另类的税收,是向所有信任和储存人民币的储蓄者征收的一种隐形的税,而且它不是当期征收的,是未来征收的,成本在时间上是匀出去的。人民币国际化之后,更多的群体一起来参与这个信用循环。
图中,蓝色的是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当我们把德国、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中央政府的杠杆率放到一块,会发现中国中央政府的债务率实在是太低了。为什么中国会有个红色的柱子呢?因为我们的体制跟许多国家不一样,我们不是联邦制。所以有些人会说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高,也应该算作主权债。他们认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要加在一起,然后除以GDP,才是中国的宏观债务率。
即便我们接受这种荒唐逻辑,其他国家全是中央政府的债,而我们是中央加地方债务,我们的比例也是中间偏低的。全世界的官方投资者都想买中国国债,因为全球性的负利率,但是买不到多少,因为中国中央政府的债务只有GDP的20%不到。
所以我是一贯主张,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借债,然后把地方上部分花钱的责任揽过来,尤其是在如今这种情况下。所以现阶段,其实我们各个部委和地方政府,应该做好基建项目的储备,疫情过后应该要大搞基建,加大对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等民生行业的投资,补足科技等领域的短板,还要适度地减税,尤其是向居民而不是企业减税。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多花钱,另一方面要少收老百姓的钱。钱不够,就用人民币计价向全球市场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