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踏股票的走势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由于之前新疆棉事件,让国产品牌的安踏股票快速上涨,而且这种走势一直持续到如今,那么为什么安踏股票涨得这么好呢?那么它是否会顺风顺水的继续上涨呢?
安踏的商业模式是以销售为导向的股票公司,其壁垒永远体现在两个层面,终端零售管理能力和供应链把控能力。
2008年的安踏与同期的其他运动服装品牌相比,有一项极为亮眼的财务数据,研发费用占销售百分比高达3%(同期李宁只有不足2%),不断投入的研发资金确保了安踏不断推出新品的速度——仅2008年安踏便推出2200款新鞋、2500款服装及200款配件,即平均每天推出6款新鞋。
如果再深入观察,安踏彼时的一个重要品牌打造逻辑,即“模仿者”。研发高投入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当时全品类模仿的战略,而非真的以“科技为导向”。从模仿李宁聘请职业运动员的代言模式,再到模仿Nike的全运动品类覆盖模式,安踏“粗暴”地为多达15项运动类目推出15种不同的运动鞋,既是坐拥强大现金流,也暴露出安踏缺乏核心支撑品类的问题。
但自从FILA并入之际,安踏整体的运营逻辑开始从 “品牌批发”阶段向“零售直营”转变,并最终确立了FILA的“全直营模式”战略,这种模式的前提是需要巩固对供应链和零售终端的整合能力和管理能力,在此前,安踏在这方面的历练尚浅。
上周,安踏集团公布了2020第四季度及全年流水情况,主品牌ANTA在第四季度恢复了低单位数增长,全年录得中单位数负增长;品牌FILA连续五年保持了中双位数以上的正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旗下迪桑特(Descente)等其他品牌单季55%-60%高双位数增长,全年实现35-40%增长。
在第三季度FILA以71.52亿的销售额取代了安踏主品牌(67.77亿)的主力支撑地位时就已经吸引了市场的注意力,而安踏收购FILA也几乎构成了本土纺织服装领域并购最为经典的案例。
2008年奥运潮刚刚褪去之时,包括安踏、李宁、特步在内的本土品牌都萌发了征战海外市场的野心,安踏率先向市场释放出“将要收购一个海外运动品牌”的信号。
当时在国际上估值合理的运动品牌有很多,And1、Reebok都在各自的细分领域表现出众。但出乎意料的是,在2009年8月12日,安踏却以3.14亿人民币从百丽国际手中收购FILA中国市场的全部业务,关注此事的投资人、媒体、以及同业经营者都感到无法理解。
市场并非否认FILA的品牌价值,而是自2000年以来连续下滑的业绩以及逐渐丧失的市场竞争力都令它看上去如同“烫手山芋”,即便当时安踏在线下的渠道布局数一数二,但在分销层面的能力尚且不如百丽国际。
看似国人都在力捧安踏等国产品牌,但是实际上安踏股票它本身蕴藏了不少的危机,所以未来它的发展可能并不会像想的那样发展,所以投资前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如果只是短期的炒作就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