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十屆期貨機構投資者年會,四大期貨交易所各自介紹了情況,其期貨新品種和投資者機構化,成爲此次年會的亮點,據了解的,正在加快研究和推進上市的品種分别有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生豬、幹辣椒、純堿、咖啡、花生。
一、期貨品種創新正在提速
新品種上市是期貨市場發展壯大的重要抓手,也是交易所工作的重心之一,對于未來的品種創新,各家期交所都有所準備。
上海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陸豐表示,在新産品推進方面,上期所對接國家戰略,通過一主兩翼布局,不斷豐富期貨期權,倉單平台等多層次市場體系。
據他介紹,今年上期所先後上市了天然橡膠期權、20号膠、不鏽鋼期貨等品種,上期标準倉單平台上線了白銀等品種,增加了定向挂牌、買賣挂牌的功能。目前上期所正積極推進基本金屬、貴金屬期權、原油期權,完善能源系列産品,包括加快天然氣期貨等一系列品種的研究,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逐漸增加全市場金融産品的供應。同時還将持續加大期貨品種的國際化研究,積極研究推進現有品種的國際化。
加快推進新品種新工具新市場建設步伐同樣是大商所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我們将加快推進液化石油氣、生豬、幹辣椒期貨及鐵礦石期權上市,加快推進集裝箱運力、氣煤、廢鋼期貨和焦煤、焦炭期權研究,繼續擴大商品互換業務規模,繼續加強商品指數研發和推廣,繼續擴大基差交易平台品種覆蓋範圍。”大商所副總經理王玉飛表示。
與此同時,大商所還将持續完善優化國際化相關業務規則,加快推進豆粕、豆油、棕榈油、線型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等品種國際化,做好QFII等機構參與期市的政策設計和落地服務。
就品種創新這個話題,鄭商所副總經理王曉明在緻辭中透露,鄭商所正加快推進籌備純堿、咖啡、花生等品種期貨的上市,加快PTA、甲醇、菜粕等期權的上市,未來将進一步做好商品指數ETF的開發工作,推出更多場外業務,不斷豐富服務手段和服務方式。
二、期貨投資者結構改善
近年來,在各方努力下,國内期貨市場投資者結構正不斷改善,機構化已經成爲一大趨勢。
截至今年9月底,上期所客戶總數爲147萬戶,其中一般單位客戶是2.5萬戶,同比增長9%。其中,機構投資者的成交量占總成交的18%,較2018年增長6%。上期所客戶數是8.8萬戶,其中一般單位客戶數量是2236戶,同比增長80%,成交量占24%,較2018年增長11%。
投資者中機構占比最高的是中金所。據中金所副總經理張曉剛介紹,9月末股指期貨的機構投資者持倉占比爲58.64%,國債期貨機構投資者的持倉占比爲86.13%。在推動金融期貨市場的國際化、機構化、多元化發展上,中金所還将推出更多新舉措。包括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相關部委完善相關的機構準入政策,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繼續完善交易制度,降低交易成本等。
通過上述所介紹的,大家知道現在國内四大期貨交易所的情況是怎麽樣了吧,如果有人想了解新上市的期貨品種,大家可以多多關注外彙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