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1x
香港:2025-04-06 00:26:37
  • 紐約:2025-04-05 11:26:37
  • 倫敦:2025-04-05 16:26:37
  • 東京:2025-04-06 01:26:37
  • 悉尼:2025-04-06 02:26:37
  • 香港:2025-04-06 00:26:37
  • 新加坡:2025-04-06 00:26:37
首頁> 資訊> 正文

央行數字貨币開始内測,支付行業即将進入大變革

華哥 2020-04-20 11:28:33 關注
    央行數字貨币即将落地,值得思考的事情。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本月内,蘇州的一部分區級和企事業單位将會...

    央行數字貨币即将落地,值得思考的事情。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本月内,蘇州的一部分區級和企事業單位将會嘗試使用數字貨币,給員工發放工資。


   央行數字貨币開始内測,支付行業即将進入大變革


    在試點區域内,工資賬戶設立在四大國有銀行的員工,将會下載安裝央行的數字錢包,領取數字貨币工資。到今年5月,工資當中交通補貼的50%,會以數字貨币的形式發放。


    央行數字貨币開始内測,支付行業即将進入大變革


   


    1905年9月2日,袁世凱、張之洞奏請立停科舉,以便推廣學堂,鹹趨實學。清廷诏準自1906年開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并令學務大臣迅速頒發各種教科書。


    當年的莘莘學子們想不通,科舉制自從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開始,到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一共實行了1244的科舉傳統,怎麽說變就變了?


    注:大部分人堅持認爲科舉制是隋朝開始的。這裏不是曆史号,就不展開說明了。隻說一句,有時候一個人堅持的觀念往往不是“思考”的結果,而是中學課本裏寫的。


    提前十幾二十年知道的事情,和事實有關系嗎?


    “說變就變了”的東西多了,科舉制以前的“九品官人法”用了将近500年、再之前用了将近400年的“察舉制”、再之前用了好幾千年的“世卿世祿制”不都是“說變就變了”嗎。


    不同門派學者都有自己的研究結果,都對,隻要說得通(自洽、他洽、續洽)就都對。


    說回“爲什麽一定要數字貨币”?


    央行數字貨币開始内測,支付行業即将進入大變革


    國家的解釋是:反洗錢、反偷稅漏稅、反電信詐騙、反恐怖融資。


    央行的解釋是:實體貨币的發行需要經過設計、印制、回籠、貯藏等環節,以及相關衍生設備的生産,發行一套實體貨币所投入的成本很高。


    相比之下,數字貨币付出的成本就要低得多,而且攜帶便捷,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人力物力。


    隔壁老王的解釋是:數字貨币有分布式賬本的功能,可以輕松滿足匿名支付的需求。這說的是啥?聽不懂。反正以後藏“私房錢”再也不會被發現了~嘿嘿。


    你覺得“國家”、“央行”、“老王”誰對誰錯?


    當然都對了,一件事隻有一個原因?那是小孩子的想法。一件事隻要各種機構或個人都“覺得對自己有利”,那就“是時候了可以幹了”。


    這也就是上面說的“他洽”,或者說:勢。


    和“掃碼”有什麽區别?對生活的有什麽影響


    央行數字貨币開始内測,支付行業即将進入大變革


    看了N篇文章,沒有一個說明白的。用數字貨币和微信、支付寶作比較,就如同用“一輛自行車和一筐蘋果作比較”一樣莫名其妙。


    雖然數字貨币也是手機支付,但是和微信、支付寶掃碼根本就是2種不一樣的東西。


    “掃碼”是“支付方式”,和現金支付的區别僅在于“怎麽掏出來”而已。數字貨币本身就是錢,隻能和人民币紙鈔作比較。


    這樣說聽懂沒。


    至于對生活的影響,看文章的朋友應該都用過被稱爲“大團結”的10元鈔票。你能說出那是“第幾套人民币”嗎?現在用的最新版人民币是哪一套、哪一版?


    公布答案:“大團結”是第三套人民币;現在用的是第四套的2019版。你說對生活的有什麽影響?如果“票子”變爲“數字”又有什麽影響?


    再公布答案:沒影響。會有變化,沒有那麽“天翻地覆”啦,放心。


    爲什麽去年剛改版人民币紙鈔,在大家還沒适應的時候又立刻推出數字貨币老管說“巧了”你信嗎?


    咱們開始扒一扒正經的數字貨币到底是怎麽回事,看看是不是“巧了”。


    央行數字貨币開始内測,支付行業即将進入大變革


    正經的數字貨币,全球僅兩家


    2019年6月18日,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發布了一個叫做“Libra”的數字貨币的白皮書。


    Libra的使命是:要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币,和爲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這套金融基礎設施能夠讓人“無論居住在哪裏,無論從事什麽工作或收入怎樣,在全球範圍内轉移資金的時候,應該像發短信或分享照片一樣輕松、劃算,甚至更安全。


    同時,還會建立一個獨立的協會進行管理,這個協會由28家機構組成,這28家都是Libra的創始成員。


    除了Facebook自己,還包括:eBay、Uber這些大的互聯網公司,也包括Mastercard、Visa,還包括PayPal這樣的支付機構,還有電信公司、投資機構、非營利組織,等等。


    看着這套體系就感覺很正規有沒有?但是有個問題,“鑄币權”這玩意貌似從原始社會的“貝殼”開始就不是哪個“勞動人民”創造的,這種能稱爲“權”的機制永遠屬于政府。


    紮克伯格當然也知道,當時他去找美聯儲希望合作。當被拒絕之後,市場對Libra的支持也降格爲“謹慎的支持”,直到一個政府版的數字貨币出現。


    不知道是咱們沒通知他們,還是他們假裝不知道,中國早就開始對“數字貨币”進行可行性分析。


    早在2014年,當時的行長周小川就提出過“做中國自己的央行數字貨币”想法,它的設計邏輯,很多地方跟Libra很相似。但要先澄清一下,不是模仿Libra。


    你家賣面條,我家也賣面條,你總不能告我侵權吧。智慧的大腦往往是“同構”的,可以回憶一下:牛頓、萊布尼茨的矛盾。


   央行數字貨币開始内測,支付行業即将進入大變革


    2018年的1月25日,央行的範一飛副行長發表了一篇文章《關于央行數字貨币的幾點考慮》,現在在網上也能找到,從這篇文章你可以看出,那個時候,實際上就已經确立了央行數字貨币的研發框架。


    這個數字貨币項目叫作DCEP(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也就是:數字貨币和電子支付工具。


    它的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隻不過它的形态是數字化的。我們對它的定義翻譯過來就是“具有價值特征的數字支付工具”。


    央行的數字貨币屬于法币,跟現金一樣,央行的數字貨币也具有“無限法償性”,就是說你不能拒絕接受DCEP。


    雖說數字貨币存在手機上的數字錢包裏,但是使用的時候并不需要網絡。你可以想象這樣的場景:隻要手機有電,手機碰一碰,就可以将數字錢包裏的數字貨币,轉給另一個人,也不需要綁定銀行賬戶或者對方的賬戶,就像交換現金那樣簡單。


    目前數字貨币仍然在指定城市進行小規模的測試,但據專家分析,在今後的2到3年裏,市面上流通的現金,可能會有30%到50%實現數字化。


    和咱們的執行力不同的是,像摩根、高盛這樣傳統的大機構也開始布局自己的數字貨币。但是,沒有哪一種數字貨币像DCEP和Libra這樣,能夠引起整個貨币和金融世界的緊張。


    各國的監管機構和央行,有人旗幟鮮明地反對,也有人開始試圖去研究它,包括法國、日本在内,還都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去研究該怎麽應對這件事。


    他們猶豫什麽呢?和你擔心的一樣。


    央行數字貨币開始内測,支付行業即将進入大變革


    安全性


    隻要脫離現金,那麽“支付密碼”就至關重要。你可以說:憑什麽相信六位數密碼可以保護我的錢包安全?電影裏黑客幾秒鍾就能破譯我的密碼,把錢刷走。


    這很嚴重不假,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對于國家來說“密碼安全更重要”。


    要是國家的全部錢都是“數字化”的,那麽如果網絡被入侵,把全年财政收入數字改成“0”!你想想多可怕。國家層面可以不計成本的使用巨型計算機,那玩意據說好幾億一台,民間玩不起。


    其實“無法破解的密碼”這東西的理論早就有了。建議大家去搜一下“斯蒂芬·沃爾夫勒姆”,這家夥20歲在加州理工拿下博士并任教;27歲開公司,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提出并驗證了一種理論:


    如果這個系統本身是不可簡化的——計算不可約,你就無法預測它,唯一的辦法隻能坐等系統自身演化!真正複雜的東西是無法進行簡化的。這就導緻一個問題:沒有哪個複雜系統是可預測的!


    你可以搜一下“元胞自動機”“第30号規則”理論,這裏簡單地說就是:破解不了的密碼算法。


    這種理論提出時,實際上真的隻是理論,因爲當時計算機技術跟不上。


    舉個都聽得懂的例子:


    中國最早做電子商務的公司叫“8848”。聽這個名,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它的創始人王峻濤對這個項目寄予了厚望然後就失敗了。


    你說王峻濤比馬雲笨嗎?當然不是。當時的什麽網速、物流、支付,所有圍繞電商的那些配套設施在3G以前根本無法做到。


    現在技術問題基本搞定了那就是:


    (量子計算機+便攜存儲器)×5G+=密碼安全


    這些詞按照慣例就不解釋了,你就理解爲“超級快的電腦”“超級大的硬盤”“超級快的網速”就行了。


    有興趣深入了解個中詳情的朋友,建議去找幾位大神的文章:海銀資本王煜全、矽谷VC吳軍、科普學者卓克。他們說的更清楚。


    言歸正傳,數字貨币在上面說的:電腦、存儲、網速跟不上的時代,也就是想想。現在就不同了,5G不用說了吧。


    量子計算領域:這樣的計算機要想運作,有一個特别苛刻的條件,環境溫度必須接近0開爾文溫度,也就是零下273攝氏度。


    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雜志上發布了一項新研究。這個研究打破了阻止量子計算機實際應用的一個重要障礙,冷卻的要求。


    這意味着制冷的成本有希望從以前的數百萬美元降低到幾千美元。這麽一來,就算是普通的公司或者政府部門,也有望采用量子計算的技術了。


    儲存設備領域:微軟與華納兄弟合作推出便攜式“玻璃硬盤”。7.5厘米見方、厚度僅2毫米的玻璃片可以存儲75.8G數據,無懼風吹雨淋、刀刮火烤,壽命可能長至1000年。


  央行數字貨币開始内測,支付行業即将進入大變革

  

    研究團隊将其暴露在各種惡劣環境下——淹沒在水中、用微波爐加熱,消磁,在水中煮沸,用鋼絲絨摩擦,然後在260°C的烤箱中烘烤。經曆了各種“洗禮”後,内部數據仍然可讀。


    你看,技術地基的出現使得數字貨币的研發及支付安全得到保障。


    央行數字貨币開始内測,支付行業即将進入大變革


    △這一屋子膠片存儲的内容都在右面女士手裏的“玻璃”中


    有了可以買得起的超級電腦,有了可以儲存海量信息的存儲設備,再加上有了5G以上的傳輸能力,可以說數字貨币現在出現的剛剛好。



    你沒想到的問題


    央行數字貨币DCEP的發行是“信用貨币”,就是說它并不以任何東西做“準備金”。


    當年“布雷頓森林體系”時,美元與黃金挂鈎,就是說美元=黃金,所以叫美金。它是“承兌”的,就是說你把市場上的所有美元都弄到手,然後到銀行換黃金,是可以得到金磚的。


   央行數字貨币開始内測,支付行業即将進入大變革


    後來美元與黃金脫鈎,現在你如果把市場上的所有美鈔都收集到一起,到銀行去換黃金,你猜結果會怎樣?黃金價格暴漲對不對。


    在完全取代“鈔票”之前,DCEP與人民币是并行的兩種法定貨币。那麽問題就出現了:同樣是官方貨币,它們之間會出現“彙率”。


    那麽,DCEP和人民币現金的購買力将會出現差異。


    随便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工資本應是“1000塊DCEP”,現在彙率變成:2人民币兌換1DCEP,屆時是不是應該把你的工資降到500?


    如何防止“超發”


    這個問題誰都會想到。之前老管在很多媒體平台都解釋過,但是網友就是三個字“聽不懂”。幾千字回答後還是私信我,問同一個問題:如何防止“超發”?


    這裏再解釋一遍,聽不懂的别留言。


    防止數字貨币超發的最有效方式是:看天意。


    你沒看錯,老管也沒開玩笑。你覺得敲敲鍵盤就能出錢,國家一定會“主動通貨膨脹”?


    說對了,上個月美聯儲“無限QE”就是這意思:敲敲鍵盤就能出錢。


    就算是印票子你以爲很難嗎?印鈔廠加個班而已。就算是古代金屬貨币,皇上想通脹不也就通脹嗎。有興趣可以去搜一下“雍正火耗歸公”、“鉛白銅、錫白銅”。


    說到這想起來去年10月底老管還寫過一篇文章,從通脹、金融戰角度重新解讀了一個“不一樣的三國”。标題就叫《惡性通貨膨脹》看看2000年前的通脹長啥樣。


    好了不扯遠了,經濟發展必須增加流動性,通脹是必須的。所以說總數有限的比特币不會成主流貨币。


    老管知道大家擔心的是“超發甚至濫發”。結合古今中外的例子,這種擔憂隻能給大家三個詞:天意、自律、沒轍。


    文章最後老管多唠叨兩句:


    這個世界是“發展性”的,出了問題解決問題。


    這個世界不是“建構性”的,任何想在事前設計一套“亘古不變”的完美制度,結果都是災難性的。


【免責聲明】123财經導航所發布的信息内容僅供交易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網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圖片來自于網絡/注冊作者/投稿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您與我們聯系關閉,郵箱:938123@qq.com。
hhhhhhh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 *站點:
  • *網址:
  • 類型:
  • 聯系方式:
  • 簡介:

  • RRH123歡迎您的加入!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
  • *類型:
  • *問題:
  • 圖片說明:
  • 聯系方式:

  • RRH123感謝您的反饋!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