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美开辟了互联网经济的新赛道,而互联网自身的局限性注定互联网经济无法成为中美竞争的真正抓手,中美竞争的底牌在于制造科技及实体经济。
中美开辟了互联网经济竞争新战场。
《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全球共有494家企业上榜,中国独角兽企业以206家的数量超过美国的203家,占比42%。从估值来看,蚂蚁金服、字节跳动和滴滴出行排在全球独角兽榜前三名,美国的Infor、JUULLabs、Airbnb分列四、五、六位。从这份榜单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目前互联网经济中基本上就是中美争霸。
无独有偶,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互联网服务和零售分行业上榜的七家企业中,美国三家、中国四家。
在2019年6月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全球30家顶级互联网公司中有25家被中美垄断,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列第六、第七位,尽管在市值上排名第一的微软就能覆盖榜上所有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之和(截至2019年6月7日,微软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其后中国企业之和为9800多亿美元),但其中阿里市值在过去三年间增长106%,远超前列的苹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Facebook。
不仅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衍生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上演两强相争,从Uber到ofo,再从Airbnb到WeWork,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某些企业要么销声匿迹、要么在困境中挣扎,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体而言,中国和美国不断涌现出具有先发优势和品牌主导地位的互联网企业引领行业发展,连纳斯达克也在2018年11月推出“纳斯达克中美互联网老虎指数”来追踪中美互联网市场的“风吹草动”。
此外,中美互联网巨头还在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同样打响了“泰坦之战”。
凡此种种,皆在表明中美互联网之争激战正酣。
01
中美为何同时聚焦互联网?
究其原因,其一,抢占信息文明的战略制高点。
据联合国2018年12月数据,全球互联网用户达39亿人,其中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用户比例由13年前的7.7%飞速增长至45.3%。
信息文明降临,中美都想抢占制高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后充斥着数字资产的争夺、信息安全的保护、舆论文化的无界渗透。
尤其是在移动网络生态上,“寸土必争”的谷歌、Facebook、亚马逊和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贴身肉搏,纷纷入局争夺下个10亿用户的注意力。
其二,抓住新经济的风口。
2G到3G,用户向移动端迁移;3G到4G,信息流价值成焦点。不到一个年代间,互联网的进化孕育了新经济风口,未知的魅力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从微信、微博到团购、直播、视频、手游等,在模式跑通之前没人知道下一个大佬将诞生在哪个领域。而以史为鉴,只有在快速迭代中抢占先机的玩家才可能角逐细分领域的规则制定者。
其三,领先于互联网的美国与呈现后发优势的中国狭路相逢。
始于通信技术,发散于社交、移动支付、电商平台、搜索引擎等方面的互联网应用没有绝对的话语权。再加上中国的庞大市场优势,中美互联网之战不足为奇。
就拿移动支付来说,美国非接触式NFC支付通道加密、相关标准安全系数高,而中国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同样走出了一条低成本、易操作的路子,再看方兴未艾的刷脸支付、无感支付,则隐隐预示着后来者居上。
不止于此,2018年中国百强互联网企业投入研发218.5亿美元,同比增长45.1%,蓄力在互联网上弯道超车。因此,两股互联网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全球较量。
02
中美竞争的真正抓手不在互联网
然而,互联网的本质所内生的局限性注定了依附其上的互联网经济无法成为中美竞争的真正抓手。
一,互联网经济无边界膨胀冲撞国家机器。
互联网的内在是无穷的扩张和连接,甚至越过了“国家边界”,触碰了国家的核心利益,而且头部企业正进一步分化垄断市场,仅从市值来看,BATJ已经是过去式,阿里巴巴体量早就相当于15个百度(截至2020年4月数据)。
不仅是日常出行、娱乐、消费,还有公共服务的教育、医疗,互联网巨头无所不在。被大国政府寄予厚望的互联网反而发起刀刃向内的自身革命。
二,无门槛竞争落入趋同低质的陷阱。
互联网的本质是开放、平等,蕴藏着无尽的可能性。尤其是聚焦个人用户的互联网平台,重在营销手段“新、奇、怪”,玩概念向来“英雄不问出处”,英语教师造手机、网络技术员PPT造车,归根结底争夺的是流量。因而互联网企业的快速成长摆脱不了模仿成熟范例。
有人戏言,互联网“天下产品一大抄”——同一细分领域,相似的UI设计;淘宝升级,而拼多多低质低价策略出走五环外仍能闷声成长为电商第三。看似打得热闹,实际没有跳出低端竞争的怪圈。
三,互联网“伪创新”搅乱传统产业。
“互联网+”工业、商业、金融看似开放包容,所到之处尽是颠覆。然而现实很骨感,就拿热炒的金融科技来说,大量民间互金借贷公司打着大数据算法“零门槛”、“秒到账”旗号,实质降低了信用门槛,扩大了金融风险,无怪乎频频爆雷。其根源在于金融系统与互联网扁平化、去中心化的逻辑不对盘,“硬闯”只能是两败俱伤。
四,资本助推下的互联网风口迭代周期性强。
平台化的互联网是典型的轻产业,而背后却聚集重资本,让互联网的游戏规则自我加强走向“空心化”,依附资本套现的短周期,横冲直撞徒留一地鸡毛。
比如曾经热火朝天的共享单车,资本撤出后只剩“废车围城”;又比如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们,仍然在风口苦苦挣扎,反观同样跨界的戴森能够及时止损停手造车,是因为有能挣钱的电器业务支撑,而互联网没有底气,只能“熬惨到最后一刻”。
五,赚快钱的互联网经济并不旨在经济质量。
曹德旺吐槽马云“赚快钱”,言下之意是缺乏实打实的内功沉淀。比如层出不穷的“双11”、“618”,俨然成了全民狂欢。
“双11”即战场,然而除了疯狂营销吸引消费者“剁手”(并产生垃圾)外,对经济的内生性贡献乏善可陈。
更别提泛滥的互联网思维,言必称“风口”、“颠覆”,实则以虚妄浮躁之风侵蚀消耗了踏实的工匠精神。一言以蔽之,互联网经济的内涵无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
03
中美竞争打错了牌
基于以上,中美竞争押宝在互联网经济实质上是打错了牌。中美竞争的科技创新,重点不在于互联网技术,而在于制造科技。
这是基于:首先,制造科技引导资本“脱虚向实”。
与虚拟经济不同,制造科技仅在研发上就能消化大量资本,作为先行军助力高端制造。2018年上半年全球科技企业资本性支出达530亿美元,同比增长71%。尤其是云计算、人工智能,Alphabet在2019年前九个月CAPEX(资本支出)增长103%,而谷歌则需要把计算资源扩大一倍来满足深度学习等技术的需要。这样,资本将被引导从自我膨胀的怪圈中流向实体。
其次,实体能够集创新、练内功、拉动经济于一体。
制造科技是孵化创新的肥田沃土。从新材料、新装备到优化工艺生产,研发的长周期能在积淀中打磨制造业的竞争力。而且制造创新最直接的体现即为新产品,直接由供给推动需求结构升级。
再看历史上英美的霸权始于工业,而衰落于产业空心化,足见发达的实体是决定谁将是全球科技和经济中心的关键。
再者,制造科技顺应了中美战略回摆与再平衡。
美国中低端制造业外流已是定势,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逃离制造的社会文化必然会打击美国的高端制造核心,近年来接连出事的军舰、战机隐忧已现。
脱离实体的虚拟泡沫不仅会引发制造质量问题,更可能是点燃社会阶层分裂的导火索。
2008年金融泡沫破裂导致美国失业率长期维持在9%以上,中产揭竿而起,自奥巴马的再工业化战略到特朗普制造业回迁,均是高举振兴制造业的大旗进行政治再平衡。
而对中国来说,则是由局部泡沫的房地产、基建向制造业,同时制造业由低端向价值链上游的平衡。
因此,抓住了制造科技和制造业,就是抓住了中美全面竞争的牛鼻子。
04
谁能拔得头筹?
综上所述,中美竞争的底牌在于制造科技和制造业,先认清底牌的一方将在中美竞争中拔得头筹。
从目前的苗头和迹象来看,国内在对互联网经济的全面反思及对互联网赚快钱的批判中,中国的制造科技正逐渐掀起新的发展浪潮。
这不仅包括“世界领先”、“超一流”的装备制造和技术研发,比如发动机、5G通信等,还包括向制造+智慧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以及与高端制造相匹配的先进管理模式等软实力,从而实现综合竞争力跃升。
并且广阔的前景不仅在大公司,更在中小型企业。这意味着工业场景、地区、行业、信息化基础等多重复杂性叠加,泛行业的统一标准将被更加灵活的模块化智造方案取代。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得到保证。
而互联网则回归平台搭建常态,在传统产业中由主导变辅助,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支持将是互联网在跨界时的真正优势所在。
可见,与前述相适配的将是一套有效发展实体的新体系,为中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美国继续徘徊于错误国策,或者认识到了制造科技及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但囿于党派纷争、政治分裂的体制而无进展,中国的实践将率先盘活市场经济活力,并调动全社会的协调力,世界经济中心将随之加速东移。届时,中国制造将冲破美国的遏制防线,中国崛起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