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周年接下来发展的几点方向性要求。
1)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资源要素约束更紧,竞争压力更大。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这一段可谓对深圳发展的问题并未回避,直面了问题。
坚持供给侧结构改革这条主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靠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需求。
依然放到了国内大循环这个最新的国家战略层面来讨论深圳的供给侧改革问题。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发展数字经济。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对标国际一流水平。
这一段是要求深圳发挥既有优势,要进一步巩固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已有优势基础。可以想象,以后深圳的城市标签就是创新和科技。
大力发展金融研发设计会计法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竞争力
实施更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整体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
决定以40周年为契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赋予深圳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
推进“清单”制度,优化政府服务。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这一项里提到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更注重改革的协同。这说明新时代的深圳建设,不再是四十年前那样纯粹靠自己探索。反过来讲,也不会再是纯粹的“白猫黑猫”理论,而是要放在中央对全国发展考虑的大局下来进行。这一点,对于理解特区新时代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3)全面扩大开放。
开放性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化对内经济联系。
尽管多次提到国内大循环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但从边际上,可以看到,之后中国的发展,会比以往更注重内需的挖掘,更依赖国内市场。由此衍生出供给侧和需求侧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机会。
要素在全国范围的流通也将更加畅通和高效。一个例子是各个城市,包括特大城市的人口流动,也会更加便利。比如前阵子上海放开落户政策,就是适应这种新情况的最新举措。
4)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5)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6)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大湾区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引擎。加快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各类要素高效流动。提到了前海等多个具体合作区。促进粤港澳青少年 深度交融 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大湾区的建设,也需要放在“双循环”的新战略下思考。可以预见,大湾区的城际要素流通会比以往更频繁和高效,城际之间的深度融合也是较快可以看到的事情。尤其地,大湾区的整体协调建设,对于香港与深圳的融合是有力的推动。大湾区将成为“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排头兵和示范区。
总体来说,今天的讲话并没有超出太多市场预期的部分。很多内容,也不是第一次提到。核心还是在认清当前“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外部背景和面临转型的内部环境下,如何推动新的“双循环”大战略下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深圳作为上一轮改革开放的代表城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示范区使命,释放的信号是中国的发展,也将再次在深圳探索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更多依靠自身潜力的道路来。尽管也反复提到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但往后,促进国内大循环才是边际机会所在。
要续写“春天的故事”,就要更多依靠国内的市场潜力,更加释放国内人民的需求。在这样的前提下,来理解资产配置的新问题,很多结论就顺理成章了。比如,老早我们就提到的,未来不再是房产的时代,而是权益的天下。双循环的大战略,将更加强化这一结论。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深圳的明天会更好,续写更多发展和创新的辉煌!
来源:秦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