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闖入了人類生活,嚴重沖擊了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一個肉眼根本看不到的病毒,把整個地球搞得“一團糟”,足見一向以地球主宰者自诩的人類在病毒面前的渺小。
一年來,人類一直渴望通過共同努力,能夠早一天戰勝新冠病毒。但一些國家的政府各懷心腹事,缺乏“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格局和境界,一直在打自己的小算盤。新冠病毒似乎一點面子也不給,目前絲毫沒有收兵罷戰的意思,甚至還大有與人類決戰到底的勢頭。通過下面一組數據就可一目了然:
全球單日新增病例,從2020年2月份日增幾千例,到4月日增十幾萬例,到七八月份日增30萬例左右,再到10月份以後日增60萬例左右,2021年1月6日增加845681例,同日美國單日新增338456例,均創下了疫情以來單日新增的最高紀錄。根據《今日頭條》消息,截止2021年1月16日24時,全球新冠疫情累計确診病例達到94492104例,現有确診病例25055005例,死亡人數2017357例。
面對新冠病毒這個人類共同的敵人,都希望通過疫苗注射、協同抗疫、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封城封國等多種措施,早日取得抗疫的勝利逐漸在成爲共識。雖然人類在與新冠病毒一年的相處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新冠病毒十分狡猾,2021年的全球疫情仍然不容樂觀,甚至局部地區疫情形勢或許比2020年更加嚴峻。
2020年12月19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宣布,英國出現了兩種新冠病毒變種毒株,其傳染性比普通的新冠病毒(Ro=4)要高70%(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認爲,傳染性提高了10%-70%)。12月20日,英國倫敦等部分地區下達了緊急封城令,将疫情防控級别從三級提升到了最高等級的四級,目前英國國内的變種毒株正在飛速傳播。截止目前,該毒株已經傳染到了世界上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央視2021年1月12日報道,美國已有10個州檢測到了該毒株。
其實,新冠病毒每幾分鍾就會發生一次變異,隻是變異程度不同而已。就在英國出現變種毒株之後,巴西、南非等國也出現了新的變異毒株。據2021年1月11日央視報道,從入境日本的4名南非遊客身上,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變種毒株,但不同于在英國、巴西出現的變異毒株。2021年1月15日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卡本代爾分校的研究人員14号宣布,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新變種,這一變異發生在美國本土,最早在去年5月份在德克薩斯州出現,在美國的中西部的北部地區廣泛傳播,這一變種可能比其他變種更易傳播。此前一天,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報告,他們發現了兩種可能源自美國的兩種新冠病毒的變種。也是說,截止目前全球至少出現了6種以上毒性比較強的新冠病毒變種毒株,這無疑給人類戰勝新冠疫情增添了變數和不确定性。
2020年1月,出現新冠病毒肺炎确診病例之後,各國政府就投入了大量人财物研發疫苗,開啓了一輪疫苗研發大賽。令人欣喜的是,2020年7月,俄羅斯科學家宣布,該國加馬列亞研究中心研制的一款疫苗早期階段測試已經完成,當時總統普京還表示,他的一個女兒已經接種了該疫苗,“感覺良好”。但遺憾的是,當時該疫苗沒有進行臨床三期試驗,似乎有點操之過急。
2020年11月9日,美國制藥巨頭輝瑞公司宣布,與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BioNTech)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有效率高達90%。據英國廣播公司2021年11月23日消息,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公司共同研發的疫苗對新冠病毒的平均有效性達到70%。據路透社報道,截止2020年10月,全球在研的潛在新冠疫苗約有200種,其中數十種正在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其中也包括當時我國的13個疫苗。綜合目前媒體報道情況看,新冠肺炎疫苗的有效率多在70%-8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仍然有待提高。
一種疫苗正常研發周期一般在8至10年左右,有的甚至更長。但新冠肺炎疫苗,從病毒分離到投入使用不到一年時間。一方面說明現代科學技術較之從前大大提高了,另一方面也在說明,由于剛剛研發出來,還需要更長時間驗證。這其中有兩點需要引起注意,一是疫苗有效性并非是100%,但有效率到底是多少,目前還不夠确定,接種者産生的抗體能夠保持多長時間,都需要大規模接種之後,一個較長時間和周期去進行追蹤觀察。二是目前已研發出的疫苗,隻是針對此前未發生變異的毒株,沒有證據證明對變異後的毒株也有效。三是從已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情況看,抗體存在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少數治愈患者的産生抗體後又消失。
最近《Science》雜志發表了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一篇文章,其觀點認爲新冠病毒變異毒株B1.1.7逃避人早先感染産生的抗體,可以一次感染。也就是說,早先感染産生的抗體對新變異毒株無效,人可以二次感染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各國政府和民衆對待疫情的态度不一,防控力度和防控措施各異,把簡單的抗疫複雜化了。2020年,日本爲了能夠按計劃召開奧運會,有意在淡化疫情,即使在“公主号”郵輪出現大量确診病例之後,也還在舉行各種“預熱”活動,加速了新冠病毒在日本的傳播。進入2021年來,已有10個都府縣宣布進入緊急狀态;英國、美國、加拿大、南非、巴西等多國政府采取“群體免疫”政策,放任新冠病毒傳播;倫敦時間2020年4月6日晚7時,英國首相鮑裏斯·約翰遜被新冠病毒“約談”之後,才引起英國政府的重視。2020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發生變異後,英國政府宣布“封城”,但英國一部分民衆并不認可這一做法。美國更是“不靠譜”,即将卸任的美國現任總統特朗譜,2020年,1月表示“我們完全控制住了它”,2月表示這種病毒将在4月份“消失”,已經快要研制出疫苗了,3月13日又宣布新冠病毒大流行,全國進入緊急狀态等等,一直發展到成爲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特朗譜一會兒佩戴口罩,一會兒不佩戴口罩,一會兒又告訴民衆喝消毒劑可以殺死病毒,實在滑天下之大稽。就在2020年底,面對不斷嚴重的疫情,德國政府總理默克爾下令嚴格控制疫情之時,卻遭到德國一些民衆強烈反對。印度基礎衛生條件極度落後,社會管理秩序混亂,最近幾天仍有大批民衆在首都聚會抗議新農業法。雖然印度公布的累計确診病例不到1100萬例,每天确診的病例數在減少,但據專家預測,其實際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了人口的60%,即8億左右。
最爲糟糕的還是美國,白宮政府與抗疫相關政府部門、科學家以及地方政府意見相左,美國政黨爲民衆纾困政策吵來吵去,把佩戴口罩這麽一個簡單的防疫措施“政治化”,甚至上升到“政黨之争”。特朗普總統把美國人民的生死置之腦後,其支持者在不佩戴口罩的情況下,上街示威甚至沖擊國會,可以說現任美國政府已經放棄了對疫情的控制。
受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和沖擊最大就是全球經濟。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除中國之外,全球主要經濟體和各個國家經濟呈現負增長。在新冠疫情何時結束還是未知數的情況下,以西方爲代表的世界多個國家,在抗擊疫情與發展經濟上,陷入了兩難選擇的境地。特别是在面臨着封城封國的時候,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左右爲難。
2021年1月初,IMF《2021年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幅度約爲4.4%,全球GDP總量大約減少3.91萬億美元,相當于德國2019年全年GDP。該報告還認爲美國經濟持續低迷,同比下滑4.3%。自诩創造了十年經濟增長“神話”的印度,2020年第二季度,印度經濟大幅下滑23.9%,全年将大幅萎縮10.3%,創下印度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之一。世界銀行給出的印度2021年的經濟預期爲下降9.6%。這與印度2020年的萎縮幅度幾乎是一緻的。全球另一大主要新興經濟體巴西的經濟狀況同樣不容樂觀,IMF指出,巴西2020年實際GDP萎縮将達到25.7%,貨币貶值達到25.3%。
2021年1月10日,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在接受采訪時稱:“巴西破産了,我無能爲力。”世界銀行認爲,疫情是當前阻撓全球經濟企穩的最大不穩定因素之一,2020年将會是全球經濟“失去的十年”的一個開始,所以一些國家的政府陷入了“兩難”的處境。
曆來以人權和民主典範著稱的瑞典、英國,2020年3月11日、13日,提出采取“群體免疫”的防護策略應對新冠疫情,任病毒“覆蓋”所有國民,讓民衆接受“物競天擇”的淘汰,這讓全世界都驚訝不已。這兩個高度崇尚“民主、自由、人權”的國家,讓新冠病毒任意侵害和剝奪其民衆的健康權和生命權。其實,實行群體免疫政策的還大有“國”在。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最起碼有以下三點:
一是用謊言應對危機,反科學。美國科學家研究證明,在對2020年6月、10月留存的樣本檢測中,就檢測到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2020年有多人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還有政府官員,卻被美國政府說成是“普通的流感”。白宮的意見經常與美國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安東尼·福奇等科學家的意見相左,如果再聯想特朗普建議民衆喝消毒劑防治新冠病毒的鬧劇,就更好理解了。這與英國名劇《是大臣》中官僚主義應對危機處理的“四個階段”頗爲一緻。
去年4月美國一對60多歲夫婦爲殺死新冠病毒聽從特朗普喝消毒水建議丈夫當天死亡
二是打着人權的旗子,反人類。一些西方國家,打着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民衆不佩戴口罩、不采取防範措施,還到處旅行,把病毒傳到了各地。疫情期間還上街遊行,甚至還打、砸、搶、燒,惡意傳播病毒,危害公衆健康。1月6日,美國民衆沖擊國會之後,已有4名議員及2名家人檢測核酸陽性。這就是,甯可讓民衆保持所謂的“自由”,暴露在病毒攻擊之下,也不願意讓民衆用暫時的不便和代價,去換取更高的安全保障。一些西方國家以人權爲名,剝奪了數以千萬計的民衆的健康權和生命權。在“地球村”的今天,給全人類也帶去了巨大威脅。
三是個人利益至上,反國家。2020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特朗普一心一意想連選連任,美國共和黨給了他連選的機會,但是他本人卻“放棄”了連任。可以說,新冠肺炎疫情是100多年來全球面對的最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一,如果此時特朗普能做一個“超黨派”總統,把全體美國民衆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團結和帶領各黨派、政府各部門、各州統一抗疫,應該說他的勝算是不容懷疑的。但是,他恰恰相反,把個人政治前途置于國家和民衆利益之上,在疫情面前他不相信科學反科學,在黨派和政府中他不搞團結搞分裂,在種族之間他不搞凝聚搞撕裂,即使在敗局已定的形勢下,仍然号召其支持者沖擊國會,一次又一次上演“美麗的風景”。
2013年9月7日,随着雅克·羅格宣布2020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是東京,日本就進入了長達“8年”的“奧運模式”。但遺憾的是,在投入了1.35萬億日元,新改擴建了大量體育設施,以及與世界多國簽訂了包括轉播權在内的大量經濟合同的日本,迎來的卻是“延期”,2020年也從“體育大年”“經濟大年”變成了“抗疫大年”。即便如此,日本也從未放棄舉辦的機會。日本想成功舉辦的最主要原因,是自2011年以來的大量财政投入,加之延期舉辦還要追加3000億日元預算。本來想給“失去的20年”的日本經濟“添一把柴”,沒想到等來的卻是“雪上加霜”。
日本政府一直堅持今年7月舉辦奧運會,但恐怕包括日本政府、國際奧委會在内的多個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目前心裏都在“敲着小鼓”。因爲,日益嚴重的全球疫情,屆時能否有效控制?各國有多大的意願參與?能否保證運動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會不會把國外的新冠病毒及變異毒株再帶到日本?日本目前存在不存在新的變異毒株?會不會擴散到世界各地?等等。令人擔心的是,1996年日本政府廢除了《傳染病隔離法》,對密切接觸者政府隻能做到“建議隔離”,這些都極大影響了世界各國參與東京奧運會的信心。
不僅國外,就是日本國内民衆對舉辦奧運會都持反對或取消态度。2020年12月中旬,日本的一項調查顯示,超3成民衆建議取消。2021年1月,日本共同社的最新調查顯示,超8成受訪者表示取消或延期舉辦東京奧運會,因爲奧運會很可能會助推日本及全球疫情擴散升級。
最近日本調查表明8成民衆希望東京奧運會取消或推遲
截止目前,新冠病毒已經擴散到了世界的212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累計确病例正在逼近1億。由于有的國家受到檢測能力限制,有的國家故意放慢檢測速度,有的國家故意隐瞞真實數據等各種原因,全球實際感染人數可能已經15億,給人類戰勝新冠疫情增加了很大難度。
進入2021年僅僅半個月,多個國家單日新增确診病例不斷創下疫情以來的新高,其中:1月6日,美國單日新增338456例;1月7日,巴西單日新增87134例;1月8日,日本單日新增7879例,英國單日新增68053例;1月9日,南非單日新增21606例;1月11日,西班牙單日新增61422例,以色列單日新增9754例;1月12日,印尼單日新增10047例;1月13日,墨西哥也創下了近期單日新增21989例紀錄。同時,2020年12月以來,法國、德國、俄羅斯、土耳其、瑞典、日本、印尼、馬來西亞等多國也都創下疫情以來單日新增的最高紀錄。
其中,美國和印度等國較爲嚴重。截止1月13日,累計确診人數,美國突破2300萬例,印度突破1000萬。但據專家預測,美國的實際感染人數可能是确診人數的4-5倍,印度的實際感染人數可能是人口的60%,也就是說可能已分别超過1億、8億,爲新冠病毒“做大”提供了機會和可能。
八是短時間内徹底戰勝新冠病毒可能是一種奢望。
目前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超級”擴散,确診病例逼近1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不斷出現;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勢不可擋,世界各國經濟貿易和人員往來不斷;南北兩半球都有人類居住,而南北兩半球氣候變化以及熱帶、溫帶、寒帶氣溫變化的漸變性;新冠病毒更适合在低溫條件下生存和傳播;新冠病毒不僅可以寄生于動物體内,也可以在物體上存活多日等。
所以,想在短期内徹底消滅或戰勝新冠肺炎病毒,對于人類來說目前隻是一個奢望。正象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所言,我們必須學會如何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的技巧。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