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德国执政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举行党主席最终选举,59岁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长阿明·拉舍特以521票对466票,击败对手弗里德里希·默兹,担任基民盟新主席。按德国惯例,不出意外的话,拉舍特极可能接替默克尔,出任德国下一任总理。
(图片说明:这是1月16日在德国首都柏林拍摄的基民盟当选主席阿明·拉舍特在基民盟线上党代会上讲话的视频直播画面。新华社记者单宇琦摄)
这一消息并未占据全球头条新闻,但对德国政治、欧洲政治乃至世界政治的隐含意义却非同小可,如同德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隐含意义一样。
世界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下的世界变得愈加风云莫测。在美国被特朗普折腾得国际信誉与影响力大减之情势下,德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欧洲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欧盟的发动机和引领者,在国际和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因此被全球寄予更大希望,拉舍特的当选,为德国带来诸多利好。
从目前看,拉舍特出任德国基民盟新党魁至少表明了四点:
首先,表明长期与德国基社盟(CSU)联合执政的基民盟已基本解决党魁之争问题。自默克尔在2000年4月担任基民盟主席以来,基民盟不仅在2005年夺得了德国政权,而且在德国波诡云谲、挑战不断的政治风云中始终掌控着大局,其他政党无法撼动基民盟的执政主导地位。
但德国政坛不可能有永不倒的常青树,基民盟内部也不可能铁板一块。自2018年10月29日默克尔宣布她在当年12月的党代会上不再寻求连任基民盟主席,未来也将不再竞选联邦总理后,德国政坛特别是基民盟内部开始躁动起来。经过一番争斗,默克尔力荐并被认为有较浓默克尔风格的安妮格雷特·卡伦鲍尔当选为基民盟主席,原本以为基民盟的接班人问题得到了解决,基民盟可以团结一致、集中精力与德国左右两翼政党角逐,力争下任德国总理宝座。然而,由于德国近年来政治与社会的剧烈演变,“德国的选择”(AfD)等极端民粹主义势力迅速崛起,导致基民盟在联邦和地方选举中遭到严重不利,基民盟内部也变得波动起来。
在党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触动和引发下,卡伦鲍尔左右为难,难掌大局,于2020年2月10日宣布她将不会作为基民盟总理候选人,参加定于2021年9月举行的联邦议院选举,并将辞去基民盟主席一职。
(资料图片:2020年2月10日,在德国柏林,卡伦鲍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新华社图)
此举不仅令默克尔很失望很尴尬,而且基民盟内部也再次激烈躁动起来,多方势力争夺权位,其中保守派商人、基民盟乃至德国政坛老资格的默兹,势力尤大、呼声很高。
65岁的默茨既是政治家,也是商人,而且是知名律师,在党内和德国政坛深耕多年,2002年至2004年间曾担任过基民盟副主席。默茨早已觊觎基民盟主席职位,此次自然成了新党魁的主要竞争者。默茨虽然获票不少,但最终还是输给了拉舍特。
拉舍特虽然国际知名度远不如默茨,但资历也不浅。他不仅是德国人口最多、工业最发达州的州长,在党内外的口碑都不错,而且被认为是默克尔的“忠实追随者”,被默克尔赏识,拉舍特最终竞争获胜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基民盟内不大可能从此风平浪静,因为还有竞争总理职位的争夺,但至少在最近几个月来里会消停一些。只要党内平静,默克尔运作的余地就更大,拉舍特出任下届德国总理的可能性也就更多。
其次,表明基民盟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在激烈的冲击下依然保持了传统主流色彩。相较于美国、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政坛,德国要平静得多,但在德国极端民粹主义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极端主义的深度影响下,德国政坛也是风波迭起,暗流涌动,极端思潮不仅膨胀,而且在多个地区登堂入室,并直接影响到了德国基民盟在欧洲议会中的选举。
一方面,德国选择党不断得到德国部分政治精英和民众的认同支持,并利用德国2014年、2015年难民危机愈演愈烈,竭力鼓吹德国“退出欧元区”,重启德国马克,并抛出了反难民、重设边境管控等政治诉求,选举支持率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德国绿党提出自己的主张,对默克尔政府和基民盟执政形成压力。在德国整体政治生态环境不断演变的严峻情势下,基民盟内部思想浮动,有人试图向左右两侧突围。
此次基民盟新党魁竞选,不仅是党内政治路线的选择,也是德国内政外交政策取向的抉择。作为中间派的拉舍特获胜,意味着基民盟主流不会随着德国政治生态的激变而生变,这既符合默克尔的政治战略意图愿景,也符合基民盟的理性发展方向。
第三,表明在全球局势发生新变化和特朗普败选之后,德国政坛在政治上更加清醒理性。德美关系非同一般,尤其是二战和冷战以来,虽然德美之间不无矛盾,而且近年来矛盾增多,但客观说美国对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文科技依然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近年来,德国选择党等民粹主义政党势力的抬头不是偶然的,美德和欧洲极端势力之间有各种公开和私下的勾连互动。特朗普的前战略顾问、极端民粹化主义者班农在美国大选前曾长期在欧洲活动,而德国是其企图攻破的主战场。
此次特朗普遭美国大多数选民抛弃,大选引发美国政坛动荡,社会动乱,连国会山也被极端暴力分子攻陷,严峻的事实促使德国政治家和德国民众不得不深思和防范。德国是有着极端主义惨痛教训的,后来才变得越来越务实理性,特朗普执政的四年的混乱与祸害给广大德国人上了活生生的一课。
第四,表明稳健派更受德国政坛主流的欢迎。德国舆论普遍认为,拉舍特在很多方面既有自己鲜明的稳健个性,也秉承了默克尔一贯稳健务实风格的一面。他对德国内政外交和国际问题都有自己的理性和独到见解。
如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拉舍特强调“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地区有相似的价值观”,主张世界上应该求同存异,互相合作依存;在德国外来难民和移民问题上,他力挺默克尔的外来移民难民接收政策,认为这样做既可解决地区和国际难民、移民问题,体现德国的人道主义,也是解决德国日益凸显的人口、产业和劳动力问题。尽管德国前些年爆发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默克尔遭遇执政艰难甚至政治风险,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外来移民和难民帮助解决了德国产业的劳动力紧缺问题,目前数百万难民已分别投入德国经济与社会的服务之中,拉舍特坚持深入移民社区沟通,如今反而成了他的一大政绩和政治先见之明。
在抗疫问题上,拉舍特在去年春天德国疫情暴发后,顶住压力,大胆提出不要完全封闭隔离,敦促尽早放宽管控限制,复工复产,拉舍特一度遭到舆论广泛抨击,并让默克尔总理大为光火,但后来德国逐步改变抗疫策略,措施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拉舍特的政治处境也开始改变,在此次党魁竞选中德国卫生部长成了他的坚定支持者。拉舍特表示,“我想做一切,以便我们能够团结在一起度过这一年……然后确保联邦选举中的下一任总理将来自(基民盟/基社盟)联盟”。
拉舍特坦承,他在国际问题上采取的是三条路线并行的做法,即亲移民、亲欧盟和独立自主,但不与美国对抗冲突。英国媒体评论说,身材矮小、性格开朗、思想理性的拉舍特越来越受德国人、欧洲人和美国人的欢迎。
德国媒体1月16日指出,拉舍特总体上持中间立场,在内政外交上都主张“保持冷静,避免走极端”,这是一种“面向人民,不背弃人民”的理性政治立,他坚持的是社会广泛团结和活跃的社会市场经济。
在外交政策方面,拉舍特认为此次美国大选结果是美国“民主的胜利”,他打算推动与美国在气候和贸易政策方面进行更多合作,并呼吁欧盟采取更多行动,加强法德两国间的接触和合作。
面对中美,主张现实主义
作为德国工业最发达州的州长,拉舍特对中国无疑是比较熟悉的,他在上世纪90年代就跟随一位德国部长第一次到了中国,当时他是一名德国议员。拉舍特说,当他20年后再访中国时,发现中国已进入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拉舍特认为,中国的快速稳定发展有利于欧洲商业的利益。欧洲与中国有着深厚的贸易关系,中国是当今世界强国,“我们需要以现实主义和自信和态度来面对中国”。
拉舍特坦承,他并不反美,而主张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在美国媒体记者问其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目前很困难,你是否认为跨大西洋联盟应该继续成为德国外交政策的支柱这个问题时,拉舍特明确表示:“是的,亲密的跨大西洋关系对欧洲人和美国人都有帮助”。他认为欧洲和美国“必须相互依赖”,现在不是德国与美国对抗冲突的时候。
距离德国下次大选还有8个来月时间。目前看,默克尔总理大概率会在大选之后卸掉德国总理职务,这是她的强烈意愿和一再表示。默克尔已经功成名就,并不断显示出其出色的领导能力和个人魅力。如果说默克尔前些年有些民意下滑的话,那么疫情以来默克尔的声望和支持率又大幅回升了。多年来的政治生涯既练就了她,也让她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政治风云与风波,因此萌生退意完全可以理解的。
美国CNN 1月17日报道说,“永远不要低估默克尔!这是过去15年来许多政治人物,特别是男性政治家从中学到的一个教训。这位德国总理虽准备在今年晚些时候离任,但她早已巩固了自己作为世界上最成功政治领导人之一的地位”。
(图片说明:德国总理默克尔。新华社图)
默克尔上任以来,已先后与5位英国首相、4位法国总统、7位意大利总理和3位美国总统打过交道,拜登1月20日宣示就职后将成为与默克尔与之交往的第四位美国总统。
默克尔不仅有着良好的政绩、经济成就,而且有着良好的、广泛认同的人品口碑与信誉,她不要再证明什么,而主要是将信守和兑现自己不久将退出德国政坛的诺言。美欧评论认为,即使默克尔完全退休,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对德国、欧洲乃至世界政治有影响力。德国人和欧洲人都会记得她,想起她。
如果拉舍特能继续紧跟默克尔,并能稳住基民盟内的大局和基本盘,估计默克尔将力挺他竞选德国下任总理,其政治前景也将会比较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