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硬剛華爾街熱度漸消,作爲吃瓜群衆,我們能從此輪逼空大戰學到什麽?
對沖基金損失幾何?
根據Market Insider于周五的統計,大戰第一周,僅主要的逼空行爲就已經造成了空頭超過100億美元的損失。
其中,老牌對沖基金在本輪逼空行情中損失慘重,例如,梅爾文資本(Melvin Capital)就因大量做空而瀕臨破産,以至于對沖基金Citadel和Point72不得不向其注資27.5億美元。
另一邊,散戶集中交易的羅賓漢交易平台(Robinhood)上周被要求在一夜之間從投資者處籌集10億美元資金,并動用5億美元的信貸額度。
該公司上周五對50家公司的股票交易施加了限制,以滿足對于股票交割和托管的資本要求。
除此以外,數家網絡交易平台也在上周對部分股票的交易進行了限制,部分平台甚至出現了服務中斷。
逼空背後,散戶的反叛精神
細究上周美股多事之秋的背後因素,我們發現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第一,投資參與的“民主化”。
技術的發展正使得參與股市交易變得越來越容易,從前華爾街公司才能參與的交易活動,散戶們現在通過線上交易平台也能夠輕松參與。就在上周,羅賓漢交易平台的手機應用下載量達到了17.7萬次,在線活躍用戶超過了270萬人。
第二,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
大約30年前,“網絡交易平台”剛剛出現時,個人投資者每筆交易的傭金差不多爲40美元左右。如今,很多平台已經決定将傭金降爲0,雖然對于投資者而言,隐性成本依然存在,但從表面上來看,傭金的大幅下降似乎使得交易更加高效。
第三,疫情期間,個人投資者的時間和資金都更加充裕。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民衆隻能宅在家中,這使得他們花在網絡上的時間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疫情期間支出減少,而政府補貼收入又有所增加,個人投資者手中的流動性資金也有所增加,且期權的應用進一步擴大了杠杆的規模。
這些因素都促成了上周聲勢浩大的逼空行動。
第四,社交媒體加快了“賺快錢”故事的傳播。
在網絡如此發達的當下,“快速緻富”的故事在社交媒體上比比皆是。那些财經自媒體或者自诩爲“炒股專家”的用戶們在監管缺位的情況下,肆無忌憚地在社交媒體上提供交易建議。甚至于,一些在股市交易中傾家蕩産的用戶也在社交平台上大受歡迎,他們被視爲反叛華爾街運動中的英雄。
第五,民粹主義的盛行。
近十多年間,美國的民粹主義持續呈現擡頭态勢。
對于很多美國人而言,這場逼空行動被視爲是廣受壓榨的工人階級與華爾街或大型企業之間的鬥争,但視自己爲反叛華爾街的英雄的人們最後仍然可能需要承擔經濟損失/代價。
投資啓示
總而言之,這場散戶運動最終可能作爲一次短暫的狂熱行動而告終。一些基金的确在此次運動中遭受了大幅損失,但随着專業投資者逐漸平倉,剩下的就是散戶之間的博弈了。
這是這類純趨勢交易的經典結局。
當市場不再關注基本面時,個人投資者對價格變化的風險敞口會非常大,且往往這類交易的最終結局都是股價下行,這已在過去的市場運行中得到了多次印證。
也許從本質上來講,将散戶與華爾街放在對立面上就是錯誤的。
一個有效的市場需要資本充足的企業來促成交易和結算,這正是華爾街所擅長的。
相比之下,投資者無法結算往往會導緻一些小企業遭受損失,但主要的做市商和托管行卻不會遭受損失。
這次大規模的所謂“反叛”更有可能傷害那些試圖吸引個人投資者的小企業,并最終增大這些投資者的損失,而這些投資者往往是股價回歸正常時的接盤者。
狂熱行爲對于華爾街或者散戶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并且有可能傷害投資者信心。
短期來看,類似于對沖基金這樣的專業投資者的确可能不得不進行平倉以獲得流動性;長期來看,逼空行爲會使得投資者對企業估值産生進一步的疑問,如果這些企業的營收無法持續支持估值,最終其将不得不面對股價下行的結局。
花旗私人銀行投資策略團隊認爲,以目前美股市場不斷上漲的看漲/看跌期權比、不斷下降的闆塊間相關度以及短期利率的整體下行來看,美股市場投資情緒已經進入過熱區間,而此次逼空行爲隻是使得市場回調的波動變得更加劇烈而已。
最終,我們依然認爲,企業的基本面才是驅動長期市場的主要因素。
企業的盈利與現金流、企業戰略實施、市場份額的開拓與維持、以及企業本身的道德水準将是最終決定企業價值的因素,也是長期來看爲投資者創造财富的主要動力。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