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碰撞
今天的话题是: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未来走势如何?
整体来说,最近的市场大致表现为,股市震荡调整,债市震荡回升,大宗商品市场处于牛尾。
往后看,大的逻辑依然没有出现变化。但考虑到时间的推移,对大类资产的价格看法,有一些调整:
股市,依然是区间震荡,顶部区域不超3600附近,全年维持弱势震荡的概率更大。
核心逻辑依然是来自信用的收紧(对应宏观上的控风险稳杠杆和广义信用(M2社融等)的拐点已现)以及经济基本面难以出现超预期的增长(同比增速已经见顶)。
时间越往后推移,事实上国内股市还可能面临一道新的风险因素:外围市场出现流动性的拐点。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最新的评论中表示,既要解决充分就业的问题,也要维持物价稳定,要求得两者之间的平衡。
这一表态事实上比以往的显得边际上更为鹰派。以往鲍威尔发言的核心一直是强调要充分就业,并未重点讨论过通胀引起的物价问题。这一变化,值得各位留意细品。
债市上,短期收益率因为央行对货币的呵护和经济同比见顶有所下降,债市出现一波反弹。但中期来看,依然不具备长期走牛的条件。
一方面,经济全年虽然难有超预期的表现,但同比见顶以及后续的走低,均应在市场预期之类。经济后续同比环比走低的表现,并不会如以往正常年份(未受疫情冲击时)那样为债市提供中期上行动力。
而货币中期来看依然是“中性”基准。考虑到美联储可能的提前退出超宽松政策的牵引,中国国债收益率下行空间不会太大。
大宗商品方面,二季度可能处在牛尾筑顶阶段,而下半年做空的机会大于做多。
四个因素促使我做出商品市场的交易假设:
1)全球(主要是美国)的流动性拐点预期可能会提前。
2)中国经济同比增速见顶以及广义流动性增速见顶,将直接减少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3)因疫情冲击导致的供给受限,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回归正常。
4)主要商品价格,已经充分地计入“牛市”的相关逻辑,接下来对利空的敏感程度会逐渐大于利多。利空是新故事,利多是老故事。由来只见新人笑,有谁记得旧人哭?喜新厌旧是市场本性。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不构成投资建议。供批判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