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议息会议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仍然“按兵不动”,但希望美联储给出更为明确的态度和信号。例如,目前美国经济是否达到了鲍威尔所说的“拐点”、什么是其经常提到的“实质性进展”、对通胀指标的容忍极限在哪?
但是,很明显,鲍威尔本次的发言仍然略显含糊,略显“优柔寡断”。
平安证券认为,现阶段,美联储的决策方式更偏向于“调适”,或者说更加偏向于一种“结果导向型”的决策机制,因此未给出有关“实质性进展”的具体定义、未给出通胀指标的“红线”。
其深层次原因可能是,美联储认为经济数据所显示的复苏势头不一定能够“线性外推”。
未来美国经济走势,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
一种是复苏“受阻”,这是由于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与疫苗推广进展仍有不确定性;
另一种是复苏“过强”,这是由于全球货币宽松、疫苗接种、美国财政刺激、大宗商品周期、以及基数效应等多方因素造成的通胀压力。
未来一段时间,对于美联储政策动向的跟踪,我们建议重点应同步观察两组数据:疫苗进展以及通胀压力。疫苗进展与就业市场恢复强相关,虽然后者更加明确出现在美联储决策框架中,但前者的领先性更强、更有助于前瞻性判断。
圣路易斯联储布拉德在4月7日表示,对缩减QE的讨论可能将在疫苗接种率达到75%时提上日程。我们测算,美国实现75%人群的“完全接种”,可能需要到7月左右。
基数效应下,预计美国在4-5月或见证通胀指标高点。这也意味着,6、7月美联储很可能需要就通胀数据的走高进行讨论。
届时可能出现两方面分歧:
一方面是“力度”,是低基数效应以及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反弹,还是前期货币财政大力刺激下的非健康爆发?
另一方面是“持续时间”,是正如美联储多次强调的“暂时走高”,还是供需矛盾将客观持续,又或者(由于“价格粘性”)物价调整可能具有长期性。如果4-5月通胀数据过高,美联储在6、7月开始讨论削减QE的概率就会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