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纽约:
  • 伦敦:
  • 东京:
  • 悉尼:
  • 香港:
  • 新加坡:
首页> 资讯> 每日分析 >正文

碳中和前景下的投资机会梳理(二)

供给收缩,20年-21年上半年新增产能有限。18年531后硅料厂商扩产意愿低,截止至21年行业新增扩产计划仅通威10万吨、大全4万吨,亚硅3万吨,东方希望6万吨,新特3万吨,但基本都在21年末~22年上半年才投产,叠加3个月爬坡时间,22年Q1后才会陆续实现有效供应。

2.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梳理
2.1.硅料:景气度高点,供需格局佳
2.1.1 2021年有效供给在190GW(组件端)

  供给收缩,20年-21年上半年新增产能有限。18年531后硅料厂商扩产意愿低,截止至21年行业新增扩产计划仅通威10万吨、大全4万吨,亚硅3万吨,东方希望6万吨,新特3万吨,但基本都在21年末~22年上半年才投产,叠加3个月爬坡时间,22年Q1后才会陆续实现有效供应。
  21年有效供给57万吨,对应硅料总供给190GW:据硅业分会统计,21年国内产量47万吨,海外产量10万吨,合计57万吨。在硅片1kg出158片数(片)68片,转换效率在23%、单瓦硅耗3.00g/W的情况下,测算硅料总供给在190GW(实际生产中可能会有一定损耗)。测算22年硅料总产能128万吨,新增约61万吨。

2.1.2五寡头格局,通威有望率先突围

  20年硅料价格持续下跌,小厂商亏损严重逐渐退出竞争,行业形成保利协鑫、通威、新特、大全新能源、东方希望五家寡头垄断格局。通威硅料扩产节奏领先同业,在2021年底投产8万吨产能,同时与下游硅片巨头隆基签订长单保证销售,预计到21年通威率先突围。

2.1.3硅料近期上涨至近10年新高,6月突破20万元/吨

  边际产能的现金成本决定了价格。历史上看,硅料的价格波动比较大,硅料价格的波动主要在于供需的变化。产能扩张:新增的低成本产能位于产能-成本曲线左侧,将推动曲线向右平移、价格下降。需求收缩: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价格下降。
  21年全年偏紧,22年理性回落:20Q3以来,硅料涨价周期开启,供需持续紧缺,年后价格持续上涨,21年已至21万元/吨,硅料近期上涨至近10年新高,龙头通威持续受益,21年全年硅料供需紧平衡,价格维持高位,随着22Q1开始硅料产能陆续投放,供需逐步缓解,价格回到合理位置。

2.2 硅片: 21Q3起竞争日趋激烈,龙头盈利韧性强
2.2.1单晶高盈利引发扩产大潮,21年预计开始激烈竞争

  受价格坚挺&成本下降的双重影响,硅片盈利性逐步攀升,以隆基股份为例,其硅片毛利率由18年Q3低点的11.5%大幅提升至了20Q1的34%水平。硅片的高盈利推动行业扩产,2019年底至2021年,单晶硅片进入新一轮产能周期,行业产能从2019年的106GW扩张至2021年的349GW,2年行业产能同比增长229%。21年年底测算前十龙头企业硅片产能达到349GW,22年底达到459GW,预计21年下半年开启行业进入激烈竞争阶段。

2.2.2硅片双龙头格局,新兴龙头加速追赶

  20年双寡头占据69%市场份额,21年新兴龙头加速追赶。20年来看,隆基出货59GW,中环出货35GW,双龙头市占率69%,格局稳固;21年看,一体化厂晶科、晶澳,新兴硅片龙头上机数控奋起直追,硅片企业21年产量规划大,行业竞争激烈,不排除部分企业产量不达市场预期的可能。

  后起之秀切入市场挑战龙头地位:硅片环节前些年暴利吸引大量资本涌入,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晶科科技、晶澳科技这些主流的一线厂商开始大量扩产。随着单晶拉晶技术逐渐成熟,后起之秀京运通、上机数控也进入这个行业,21年Q2起新增产能集中释放,硅片竞争趋于激烈。从盈利能力上看,上机数控作为新生代的硅片供应商,产能不断爬坡完成,2020H1起净利率已超过中环水平,二线厂商切入市场挑战龙头地位。

2.2.3大尺寸趋势明确,21年硅片端M6以上占比95%

  大尺寸带来全产业链降本提效,硅片龙头率先调整产能及出货。大尺寸趋势明确,硅片龙头新增产能均兼容182与210,硅片端不成为制约大尺寸发展的瓶颈。20年底大尺寸硅片产能131GW,21年底220GW。从前四大硅片龙头出货结构来看,20年硅片出货仍以166及以下为主,占比约94%,21年结构将有明显调整,166以下出货骤减,仅为满足部分海外客户小尺寸需求,21年出货主要集中在166和18X,占比约95%。

2.3电池:两头挤压尴尬局面,待新技术破局
2.3.1国内PERC产能快速扩张,21年看结构性机会

  2020年中国产能约185.7GW,同增22.8%,产量约134.8GW,同增22.2%,全球占比82.5%。
  ◆PERC电池扩产有两个时间节点:1)PERC路线明确后,19年单季度高盈利引发了一轮扩产大潮。2)20年初大尺寸平台技术确立,PERC大尺寸迅速扩张;
  ◆展望21-22年看,行业存在结构性机会:普通尺寸产能过剩,大尺寸产能相对紧缺。

2.3.2集中度迅速提升,专业化厂商显露头角

  20年电池片格局较为分散,分为专业化和一体化两大阵营。2020年按产量排序,前6大厂商分别为通威股份、隆基股份、爱旭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科技,各家差距并不大,CR6集中度超过50%,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前6名中,通威股份、爱旭股份是专业电池厂,效率、成本领先;其余4家为一体化厂商。预计21年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专业化厂商通威股份、一体化企业隆基占据行业前二位置。

2.3.3单晶持续领先,尺寸分化明显

  单多晶之争结束后,全行业往单晶切换,20年出现尺寸分化,大尺寸166及以上电池价格明显高于158,21年初由于小尺寸产能升级致供需偏紧158价格出现倒挂,但下半年来看,大尺寸电池售价将明显优于小尺寸。

2.3.4目前电池处于盈利底部

  上游原材料价格高涨同时下游开工率下降,电池两头受压盈利处于底部位置。目前电池一线企业盈亏平衡,二线企业单瓦亏损。龙头爱旭非硅领先,盈利增速稳健。预计下半年随着需求好转,电池环节尺寸分化会更明显,大尺寸逐步显示盈利优势,因此今年龙头的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尺寸结构以及非硅成本优势。

2.3.5 21年182&210成主旋律,182&210盈利下半年出现分化

  21年182&210成主旋律,出货占比在55%:根据下游组件厂21年大尺寸出货规划反推电池需求,可知21年产业链182&210总出货规划在93GW左右,由于182&210相对166组件来说是降维打击,产业链182&21021年出货保障性强,若按21年需求170GW测算,21年182&210出货占比在55%。
  预计21年下半年182&210盈利分化明显,182&210出货高占比的电池厂明显受益:若按21年需求170GW测算,166以下出货在77GW左右,占比约45%,而目前电池厂166及以下出货规划在95GW,21年出货压力较大。21年182&210与166及以下尺寸盈利分化明显,182&210出货高占比的电池厂受益明显。

2.3.6企业加码新技术产能,加速TOPCon及HJT产业化

  企业加码新技术产能,加速TOPCon及HJT产业化。PERC效率已达顶点,高效率新电池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新的产业机会。设备端及制造端企业都在快速加码新技术产能。TOPCon方面,中来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已率先建设产能及中试线;HJT方面,东方日升、通威股份等也在积极布局。从电池技术储备来看,隆基股份、晶澳科技等企业也在进行相关技术储备布局。随着今年通威HJT中试线良率超过98%,效率超过24.4%以及隆基TOPCon和HJT效率均创世界纪录,N型电池量产以及产能大规模释放的时间点逐渐临近。

2.4组件:品牌渠道助力,龙头集中度加速提升
2.4.1组件21、22年总产能369、429GW

  根据CPIA预测,21、22年组件总产能369、429GW,隆基位居行业首位。2020-2022年总产能分别271.9、369.3、429.3GW,其中截至20年底产能前五的企业为隆基股份/乐叶、晶科科技、晶澳科技、天合股份、阿特斯,产能市占率分别为18.39%、9.20%、8.46%、8.09%、5.90%。

2.4.2组件行业高壁垒,鲜有新进入者

  组件行业具备品牌、渠道及创新能力三大壁垒:从生产角度来看,组件环节由于单位产能投资低、技术变化缓慢且主要为物理封装,过去一直被市场认为是壁垒最低的环节。但事实上,组件兼具品牌、渠道及创新能力三大壁垒,从结果来看,2011-2020年鲜有行业新进入者进入到全球组件厂商前十的行列。

2.4.3渠道与品牌是核心竞争力

  海外装机提升背景下,渠道愈发重要,但渠道建设道阻且长:打入海外市场,一般需经过客户熟悉品牌,电站项目合作,保持稳定供应关系三个阶段,渠道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财力,而且随着光伏全球化,中国组件逐步转向外销驱动,所以渠道是组件龙头的重要护城河之一。
  组件具有品牌效应:组件是光伏产业链面向终端市场的产品,组件的质量影响电站20年的投资收益水平,因此组件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随着行业进入平稳期,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组件龙头因为财务、产品性能出色且稳定性强,通常具有一定品牌溢价。

2.4.4集中度迅速提升,一体化优势明显

  20年组件格局较为分散,龙头没有绝对优势,一体化厂商突出。2020年按产量排序,前6大厂商分别为隆基、晶科、天合、晶澳、阿特斯、东方日升,各家差距并不大。CR6集中度达到56.2%,比2019年提高了15.3%,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前6名中,基本均为一体化厂商。
  根据测算,21年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品牌优势、产业链一体化布局较为完善的隆基、晶科、晶澳走在行业前列。21年CR3为65%,21年以后预计提升至80%。

2.4.6 21年Q2组件环比盈利有修复,看好明年组件量利双升

  21年Q2组件环比盈利有修复:21年Q1组件厂交付较多前期签的低价单,盈利承压,尤以晶澳为首,三个环节高一体化率下单瓦仅3分左右利润。21年Q2看,虽然硅料大幅上涨但是龙头硅料长单成本较低,叠加玻璃大幅降价释放利润空间,订单价格较高部分对冲成本压力,我们预计组件环节利润环比有所改善。
  22年受益成本降低+需求大年,量利双升!22年看,电价政策超市场预期+今年部分项目延期,我们预计22年需求在210-230GW,同增近40%,需求大增,量上面确定性较强;同时组件有期货属性,22年成本受益硅料价格下降,组件利润同比修复明显,看好22年组件量利双升。

2.4.5组件龙头出货规划大,21年182&210大趋势明确

  组件龙头出货规划大,前五出货合计占行业85%:预计21年组件前五家龙头合计规划出货158GW,其中隆基45GW、晶科30GW、晶澳30GW、天合35GW、阿特斯18GW。按21年需求为185GW测算,龙头出货占行业85%。
  182&210成21年大趋势,龙头厂商出货逐渐向182&210转移:从隆基、晶科、晶澳等6家组件出货规划来看,21年166出货规划合计92GW,占比约50%,182合计55GW,占比29%,天合、东方日升和东方环晟走210路线,统计出货38GW,占比20%。龙头厂商出货逐渐向大尺寸转移,21年尺寸出货有保障,目前合计规划185GW,将略超21年总需求180GW,需关注166及以下尺寸出货或将不及市场预期。


2.5逆变器:出口加速,户用快速增长,龙头崛起
2.5.1盈利能力:海外>国内,组串式>集中式

       海外毛利率远高于国内:海外光伏行业发展较早,较为成熟,对产品可靠性、品质有要求,会看产品在全生命周期的价值,行业进入门槛也较高,重视企业品牌,所以毛利率高。国内对价格较为敏感,国内厂商竞争激烈,拉低了毛利率。
  组串式毛利率高于集中式:从单价看,户用逆变器单价远高于商业和工业,原因在于集中式逆变器更多应用于集中电站和大型分布式,客户更多为电站商,2B模式低单价、低毛利率;组串式逆变器更多应用于中小型分布式和户用,客户为经销商、集成商和安装商,而他们的下游更多为个人消费者,类C端属性毛利率较高。

2.5.2海外加速替代,国产龙头脱颖而出

  20年全球逆变器双龙头格局。从2020年格局来看,阳光电源(26.9%)、华为(21.5%)双龙头格局,国内其他逆变器厂商如锦浪、固德威、古瑞瓦特份额仍较小。
  海外加速替代,国产龙头脱颖而出:2021年国内企业继续受益于海外的国产化替代,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古瑞瓦特、固德威等龙头加速出海,国产龙头脱颖而出。

2.5.3海外市场:欧美龙头逐步退出,让出市场份额

  中国接力欧美,国产替代进行中:总体来看,逆变器行业经历了欧洲垄断——中欧竞赛——一超多强的历程,市场从新兴到成熟,CR10集中度持续提升。但从结构来看,欧洲老牌龙头是第一阶段的受益者,但随着中国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逐步释放,国内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欧洲龙头成本较高且技术更迭慢于国内,陆续退出,中国接力欧美。

2.5.4海外市场:华为被迫让出市场份额,国内其他龙头瓜分

  从海外市场来看,2019年海外市场里面,华为占据17%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随着中美关系的紧张,华为退出美国市场,从海关出口数据来看,19年华为出口市占率(按金额)为21.5%,20年1-5月下降至14.8%,华为出口市场份额下降迅速,国内其他龙头企业顺势而起瓜分龙头份额。

2.5.5海外市场:以价换量策略,中国企业加速抢占海外市场

  以价换量,国内企业加速出海:进一步拆分海外市场来看,国内逆变器产品好价格低(18年/19年国内企业逆变器价格较海外企业低60%+),通过价格策略迅速抢占市场,全球市场份额中海外企业占比28.8%,国内企业占比71.2%,未来或将提升至80%以上。
  龙头出货高增,后劲十足:20年海外出货同比持平,阳光电源、锦浪科技等龙头逆势高增50%+,21年海外整体40-50%增长,预计龙头增速超100%。

2.5.6渗透电站+分布式比例提升,组串式占比迅速提升

  渗透电站+分布式光伏比例提升双因素驱动组串式占比进一步提升:21年,光伏逆变器市场主要以集中式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器为主,微型和其他类型逆变器占比极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组串式逆变器成本迅速下降,21年已接近于集中式逆变器成本。组串式逆变器在中东部地区应用逐步展开,分布式应用领域不断增加、电站使用也迅速推广。渗透电站+分布式光伏比例提升双因素驱动组串式占比进一步提升。

2.5.7逆变器需求旺盛但缺芯抑制供给,今年+明年确定性较强

  20年逆变器生产成本主要是直接材料,占比达到93%:制造费用占4%,人工占3%,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占93%,其中机构件占24.8%,电感占12.8%,半导体器件占10.6%,光伏系统组件占10%,电容占8.4%。
  逆变器需求旺盛但缺芯抑制供给,今年+明年确定性较强:由于户用逆变器单台瓦数虽小但芯片耗量较多,导致21年Q2起小型逆变器缺芯,由于逆变器成本占比仅5%,国内逆变器价格上涨传导成本压力,海外毛利率高可以消化,总体看逆变器综合毛利率水平仍环比有提升。同时,芯片供应持续紧张下,龙头优先保供,量上确定性很强,22年户用平价需求高增,整体看21-21年逆变器业绩确定性较强。

2.6胶膜:国产化替代完成,福斯特地位稳固
2.6.1胶膜需求稳步上升

  胶膜是组件封装材料。EVA胶膜是一种热固性的胶膜,在粘着力、耐久性、光学特性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使得它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电流组件以及各种光学产品。在光伏组件中,胶膜放在组件钢化玻璃或背板与太阳能电池之间,用于封装并保护电池片。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封装材料有EVA胶膜,POE胶膜等。
  全球胶膜需求稳定增长。转换效率逐年提高,单块组件功率逐步增大,摊薄了单W胶膜的消耗量。随着全球光伏每年新增装机的不断增加,即便考虑单GW胶膜消耗量的不断降低,组件厂商对胶膜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我们估算2019-2021年的全球胶膜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3.2、14.4、16.1亿平米。

2.6.2行业积极扩产,胶膜供应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行业积极扩产,胶膜供应短缺问题得到解决。20年底新建产能逐渐投产,胶膜行业总产能19.3亿平,同比+30.6%,21年龙头引领新一轮扩产,到21年底行业总产能30.3亿平,同比+57%,对应有效供给246GW,预计21年组件出货约180GW,存在阶段性产能过剩。
  龙头引领行业扩产:福斯特20/21年产能分别提升34%/35%至10/13.5亿平,寡头地位稳定;海优新材、赛伍技术加速扩产,到21年底产能将分别达6、3.7亿平,同比+200%、208%,加速追赶。
  3、4月胶膜降价10%左右,但原材料树脂Q1环比涨幅接近16%,4、5月继续上涨,目前二线厂商毛利率在15%不到,盈利空间被压缩。

2.6.3国产化替代完成,福斯特龙头地位稳固

  国产替代逐步完成,目前板块格局稳定,福斯特龙头地位稳固。EVA胶膜在生产上有较强的技术壁垒,配方、改性技术、生产工艺、关键生产装备等方面专业性很强,在福斯特规模化生产EVA胶膜之前,全球市场主要由美国胜邦(STR)、日本三井化学(Mitsui Chemicals Fabro)、日本普利司通(Bridgestone)和德国Etimex四家公司垄断,2013年合计市场份额达60%。依托光伏业快速发展,早期通过自主研发或者技术合作等途径投入EVA胶膜研发的中国企业,逐步实现了EVA胶膜的国产化,2019年EVA胶膜国产化率已超80%,其中福斯特更是占据了全球光伏胶膜市场的半壁江山,我们预计未来板块格局稳定。

2.6.4 21年Q2胶膜盈利底部,明年量利双升

  21Q2胶膜价格环比21Q1下降约10%,同时树脂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上涨,目前胶膜行业处于盈利底部,业绩环比较大下降,二线厂商已几无盈利且已暂停扩产计划。下半年看随着组件龙头集中度再提升,客户结构优秀的胶膜厂有望持续上量。明年看,全球需求高增确定性较强;盈利能力方面,22年EVA粒子或成全行业最紧缺环节,胶膜龙头优先保供,供需紧平衡下胶膜盈利或有修复,且弹性很大。

2.7玻璃:双玻提速,强者恒强
2.7.1双玻提速,玻璃增长快于行业,龙头二线毛利率分化大

  玻璃的成长逻辑:行业增速+双玻提速:20年行业双玻渗透率30%,同比19年提升17pct,提升显著。
  龙头较二线差异明显。玻璃环节压延法持续至今,无大技术变革。龙头福莱特和信义凭借自备石英砂矿、大窑炉、出色能耗控制及窑炉know-how,历年均保持和二线厂商15-20%毛利率差异。

2.7.2玻璃价格大幅下降,福莱特、信义加速扩产,二线扩产放慢

  21年4月底3.2mm和2.0mm玻璃价格再次下降:需求下降+玻璃新产能释放,3.2mm的玻璃大厂主流价格在23元/㎡,较年初下降45%;2.0mm的玻璃价格在19元/㎡左右,较年初下降44%。玻璃价格的快速下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组件的高成本压力,提振光伏需求。
  福莱特、信义加速扩产,二线扩产放慢:21年全行业名义产能增长75.2%,42%来自于信义光能、福莱特,产能同比增长40.82%、90.6%。目前按3.2mm玻璃22元/平价格下,一线龙头企业毛利率仅25%左右,二线已接近现金成本(18年531最低21.5元/平),价格基本到了合理位置,二线扩产放慢。

2.7.3双龙头格局,产能加码强者恒强

  双龙头格局稳固。从2020年光伏玻璃的竞争格局来看,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合计占据半壁江山,较19年份额共提升2.05pct,且随信义和福莱特新产能落地,产能和成本优势凸显,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双寡头格局正在形成。
  我们预计21年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产能加码强者恒强。据扩产统计,21年扩产产能80%为福莱特、信义双龙头,CR2由20年底55.9%将进一步提升至58.4%,产能加码强者恒强。

2.8光伏产业链相关个股近三年业绩

(营业收入及其同比增长率)

(净利润及其同比增长率)

【免责声明】123财经导航所发布的信息内容仅供交易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网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注册作者/投稿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与我们联系关闭,邮箱:938123@qq.com。
第三方账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
  • *站点:
  • *网址:
  • 类型:
  • 联系方式:
  • 简介:

  • RRH123欢迎您的加入!如有问题请添加咨询管理员【微信号:938123】
  • *类型:
  • *问题:
  • 图片说明:
  • 联系方式:

  • RRH123感谢您的反馈!如有问题请添加咨询管理员【微信号:93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