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碳達峰、碳中和成爲我國長期戰略目标
1.1.碳達峰、碳中和的提出以及政府的行動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将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重要宣示爲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畫了宏偉藍圖。
2021年2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态問題的基礎之策。
2021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将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城市黑臭水體。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标。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态環境高水平保護,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繼續加大生态環境治理力度,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範圍,推動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提升生态系統碳彙能力。
2021年4月15至16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與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裏在上海舉行會談。雙方發表聲明如下:中美緻力于相互合作并與其他國家一道解決氣候危機,按其嚴峻性、緊迫性所要求加以應對。這既包括強化各自行動,也包括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等多邊進程中開展合作。雙方回顧兩國氣候變化領域的領導力與合作,爲巴黎協定的制定、通過、簽署和生效作出曆史性貢獻。走向未來,中美兩國堅持攜手并與其他各方一道加強巴黎協定的實施。雙方回顧巴黎協定第二條的目的在于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
2021年4月21日,央行、發改委、證監會印發《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實現三大重點突破。一是綠色項目界定标準更加科學準确。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利用等高碳排放項目不再納入支持範圍,并采納國際通行的“無重大損害”原則,使減碳約束更加嚴格。二是債券發行管理模式更加優化。首次統一綠色債券相關管理部門對綠色項目的界定标準,有效降低綠色債券發行、交易和管理成本,提升綠色債券市場的定價效率。三是爲我國綠色債券發展提供穩定框架和靈活空間。
2021年4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習近平指出,中國正在制定碳達峰行動計劃,中國将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中國已決定接受《<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還将啓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2021年4月22日,國家能源局印發《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确:2021年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56%以下,新增電能替代電量2000億千瓦時左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力争達到28%左右;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力争達到11億千瓦左右。根據統計局,2020年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8%,比上年下降0.9%。那麽根據《意見》,2021年目标将在2020年的基礎上再下降至少0.8個百分點。《指導意見》利于合理有序減碳排放,穩妥推進十四五風電光伏裝機增長。
2021年5月25日,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聯合浙江銀保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态環境廳、省财政廳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的指導意見》,在全國率先出台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10個方面25項舉措。《指導意見》提出,力争2021年全省綠色貸款新增4000億元以上,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和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同比增長50%以上;2021年至2025年,全省綠色貸款占全部貸款餘額的比重每年提升1個百分點,2025年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和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較2020年翻兩番。
2021年5月27日,中共交通運輸部黨組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全國巡視工作會議精神等,聽取推進道路貨運行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工作情況彙報,研究《關于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列入年終述職内容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會議提到,要落實引領産業優化升級要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穩步推進交通運輸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繼續優化運輸結構。
2021年6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科學綠化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保護修複自然生态系統、建設綠水青山的内在要求,是改善生态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生态安全的重要舉措,對建設生态文明和美麗中國具有重大意義。《意見》提出了14條工作和保障措施。工作措施共10條,包括科學編制綠化相關規劃、合理安排綠化用地、合理利用水資源、科學選擇綠化樹種草種、規範開展綠化設計施工、科學推進重點區域植被恢複、穩步有序開展退耕還林還草、節儉務實推進城鄉綠化、鞏固提升綠化質量和成效、創新開展監測評價。保障措施共4條,包括完善政策機制、健全管理制度、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組織領導。
2021年6月9日,國家開發銀行透露,爲支持能源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标,“十四五”期間國開行将設立總規模爲5000億元(等值人民币,含外彙)的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專項貸款,其中2021年安排發放1000億元,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2021年6月19日,據國家發改委,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生态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共同行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高層論壇在京召開。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發表主旨演講指出,碳中和碳達峰目标的提出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決策。我國正在制定碳達峰碳中和“1+N”的政策體系,将在十個領域采取加速轉型和創新的政策措施和行動。
2021年7月1日,《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和《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将實施,前者将綠色債券納入銀行綠色金融業務評價體系,後者對國内綠色項目标準進行了統一。
1.2.發達國家碳中和進程
目前,各國對于碳中和的目标與路徑設定主要是根據《巴黎協定》框架來進行的,《巴黎協定》提議全球控制溫升不超過2℃并努力控制1.5℃以下的目标。以歐盟委員會公布的《歐洲氣候法》草案,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标,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到2050年降爲零。并描繪2030至2050年間歐盟溫室氣體減排軌迹以評估碳中和的進展。此外,歐盟《歐洲綠色新政》中還提出,爲實現碳中和2030年實現減排50%至55%的目标,歐盟每年需投入2600億歐元,在2018年GDP中占比爲1.6%左右。
英國、德國、美國和日本分别在20世紀70年代初、20世紀70年代末、2007年與2013年實現碳達峰,且前三者目前的碳排放量均較峰值有明顯下降。目前來看,我國人均碳排放與其他各國相比,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尚處于碳達峰目标的不同階段。例如我國與印度均處于人均碳排放的上升階段。從絕對水平上看,我國目前人均碳排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與歐盟接近,但不到美國的一半。而與土耳其、俄羅斯和墨西哥等主要新興經濟體相比,我國人均碳排放絕對值略低于俄羅斯,但高于墨西哥和土耳其。而日本已經處于碳達峰的階段,歐盟和美國則早已經實現碳達峰,目前處于人均碳排放下降階段。
相較于美歐等發達國家,中國所宣布的碳中和實現時點晚10年,但歐美發達國家從碳排放達峰到承諾的碳中和之間,所用時間比中國長(多在40-60年之間),中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之間隻有三十年的時間,因此任務會更加緊迫,也會面臨着更大挑戰。中國經濟增速仍将遠高于發達國家,能源需求尚未達峰。
(主要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進度)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規模自21世紀初以來明顯擡升,且增速持續維持較高水平,并于2005年超過美國碳排放規模。2019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98億噸,占全球總量的29%,位居全球第一。但曆史累計碳排放量來看,美國仍位居第一位。相比歐美達到碳中和60年左右的過渡期,我國僅有30年,2030-2060年間我國年減排率需達10%左右。
(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百萬噸)
(歐洲氣候交易所的碳權價格,歐元/噸,噸)
(主要經濟體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占比)
1.3.碳排放的行業結構
從碳排放占比看,電力供熱行業、建築建材行業及制造業、交運行業與其它行業爲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行業分布,2018年占比分别爲57%、31%、9%和3%。
(中國 2018 年燃料燃燒碳排放量主要行業占比,%)
從能源結構上看,中國的能源結構仍然以化石能源爲主。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煤炭消費占比57.5%,石油消費占比18.9%,天然氣消費占比8.1%,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占比接近85%。煤炭消耗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近74億噸,占化石能源碳排放總量超過75%,而石油、水泥和天然氣消耗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近15.5億噸、8.5億噸和6.0億噸,占比分别約爲15%、8%和6%。
從部門結構上看,據冶金工業規劃院,目前我國鋼鐵行業每年碳排放總量約18億噸,在制造業碳排放量中占比約18%。此外,水泥、石化、電解鋁的排放量也較高。
(2017 年中國主要能源碳排放量,千噸二氧化碳)
近年來,除煤炭外,中國化石燃料的對外依存度持續上升。2019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70%,成爲全球第一大油氣進口國。
據2019年7月30日第68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中文版,可再生能源日趨成熟,但發電燃料結構并沒有明顯優化,非化石燃料(36%)和煤炭(38%)在2018年的占比和二十年前相比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而近年來電力需求的強勢增長,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電力需求的增長使得該行業的脫碳顯得十分困難。
(中國對石化燃料的總體對外依存度,%)
(全球 CO2 總排放量呈上升趨勢,1 公噸=1000KG)
1.4.全球電力行業碳排放占比最高,約42%
從全球碳排放的能源結構來看,碳排放主要來自電力、交通和工業行業,2018年三個行業碳排放占比達85%,是碳減排的主要陣地,其中電力行業碳排放量最大,2018年達14GtCO2,占比約42%,因此降低電力行業碳排放是重要工作。
1.5.電力行業承擔主要的減排指标
降低電力行業碳排放是重要工作。在中國、歐盟等規劃的減排路線圖中,各行業減排指标中電力行業的減排要求最高。降低電力碳排放不等于減少電力能源使用,而是要推動清潔能源發電,改善發電結構。根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的研究和歐盟2050減排路線圖中均對電力行業的減排提出了最高要求,電力行業承擔主要的減排指标。
1.6.推進能源供給革命,光伏風電成爲主力能源
電力行業減排目标的實現需要依賴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風電的發展。從2010-20年來看,光伏是成本降幅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全球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已從2010年的0.37$/kWh快速下降至2020年的0.048$/kWh,降幅高達87%,預計到2050年光伏的成本較2018年将下降65-70%。光伏資源禀賦優異、成本快速下降帶來全球平價,帶來行業巨大增量空間,有望成長爲主力能源。
21年3月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就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發布征求意見稿,首次提出光伏風電發電占比達11%的目标,今年4月國家發布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出2021年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累計達11億kw,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11%,同比+1.3pct。
1.7.中國:預計十四五期間光伏年均裝機量接近80GW,預計到2030年,光伏年均裝機量達155GW
根據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将達到25%,預計202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在20%左右,同時,光伏和風電發電量增量占比在57%:43%,光伏年均可利用小時數在1200h,風電年均可利用小時數在2100h,測算十四五國内光伏年均裝機量中值在79GW,光伏+風電年均裝機量達到111GW。
1.8.歐盟:2030年碳減排55%,2050年碳減排80-95%,預計2020-2030年光伏年均裝機量有望70GW+
2030年碳減排55%,2050年碳減排80-95%,實現碳中和。歐盟将2030年較1990年碳減排目标提高至55%,2050年目标爲較1990年碳減排80-95%,實現碳中和。
7500億歐元複蘇基金确保減排目标順利實施。在2021-2030年期間歐盟每年新增3500億歐元投資,資金主要來自于歐盟7500億歐的複蘇基金,其構成爲:1)30%資金來自歐盟發行綠色債券;2)歐盟萬億歐元的7年預算;3)碳交易市場收入。
根據2030年歐盟的非化石能源消費目标達到38-40%,假設2020~2030年期間一次能源消費複合增速爲0,水電、除風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複合增速分别爲1%、6%;光伏和風電發電量增量占比在65%:35%,光伏年均可利用小時數在1300h,風電年均可利用小時數在2100h。按38%測算2020-2030年歐盟光伏年均裝機量71GW,光伏+風電年均裝機量達到93GW。
1.9.美國:2030年減排50-52%,2050年實現碳中和
拜登推出2萬億投資計劃,旨在推動新能源發展。美國新任總統拜登清潔能源主張:四年内投資兩萬億美元,對抗氣候變遷。21年2月美國重返《巴黎協定》,并計劃2035年前達到電力産業無碳污染,2050年前達成100%綠色經濟、零碳排放,利好新能源産業發展。
美國承諾2030年較2005年減排50-52%的目标。2021年4月美國總統拜登承諾在2030年将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少50-52%,2020年美國碳排放量較2005年已下降24.4%。
1.10.全球:預計到2025年全球光伏年均裝機量有望240GW+,預計2025年/2030年全球光伏裝機400/1038GW
若2025年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目标達到19-21%,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水電、核電、生物質發電平穩增長;光伏和風電發電量增量占比在65%:35%,光伏年均可利用小時數在1200h,風電年均可利用小時數在2100h;測算2020-2025年全球光伏年均裝機量中值在241GW,光伏+風電達到316GW。
由于光伏風電資源禀賦優異、光伏全球平價到來,成本仍在快速下降,且匹配儲能發展,電力行業減排、發電結構的改善需要依賴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的來實現,發展潛力巨大。全球範圍來看,預計2025年光伏新增裝機達400GW左右,2030年光伏新增裝機達1038GW左右。
1.11. 2021年政策出台: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啓動,屋頂光伏高增開啓
屋頂分布式光伏政策出台,明确規定試點規模光伏屋頂滲透比例。2021年6月20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正式下發“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于7月15日前報送能源局定試點方案。試點地區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最低比例要求:1)黨政機關建築不低于50%;2)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築不低于40%;3)工商業廠房屋頂不低于30%;4)農村居民屋頂不低于20%,同時提出宜建盡建、電網應接盡接的要求。
全國總空間超600GW:假設全國均爲試點情況下,全國假設80%+縣級機關達到節能型機構(50%+裝機比例)對應100GW裝機潛力;全國農村住宅面積約270億平米,按平均2層,50%屋頂具備裝機能力,20%最低裝機對應203GW裝機潛力;全國工商業建築面積179億平,按平均2層,80%屋頂具備裝機能力,30%最低裝機比例對應322GW裝機潛力;按試點要求,全國合計總空間超600GW,但具體試點範圍需看7月15日報送能源局後的試點方案來定。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