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碰撞
今天的話題是:美聯儲已在爲下一次錢荒作準備?
當人們還在讨論“縮減QE”的時候,美聯儲卻可能已經開始爲應對下一次“錢荒”做好了準備。
當地時間8月2日,美國疫情再次亮起紅燈!在Delta變異病毒的肆虐下,美國新冠肺炎病例增幅7天均值達到72,790例,再超去年夏天峰值。
同時亮起紅燈的還有,美國的國債規模和财政赤字。2021年美國的國債規模将可能突破29萬億美元,而财政赤字可能高達3萬億美元之巨。
并且面對再次肆虐的疫情,美國繼續出台更大規模的經濟救助和刺激計劃也将成爲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除了“鷹皮鴿心”之外,并沒有更多的選擇。
通俗的說,美國政府已經還不起錢了。美聯儲必須通過不斷量化寬松來大量“印鈔”才能推高美國的資本價格、維持流動性,并同時稀釋債務。
一旦停止,哪怕透露出一點緊縮“意圖”,整個市場都将陷入恐慌。美債将瞬間被抛售,美元流動性将快速枯竭。大家争相逃命,隻要第一個人轉身想跑,大家就會蜂擁跟随,踩踏在所難免。
美聯儲不可能在不觸發金融危機的情況下縮減QE的規模。如果不降低美國國債規模,美聯儲的印鈔機根本就停不下來。
當然,美國政府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美國财政部正在計劃宣布所謂的長期證券季度再融資計劃。未來幾個月,美國财政部将計劃首次縮減其龐大的季度票據和債券銷售規模。
部分經銷商認爲,這可能是美國财政部在爲11月可能的削減債務規模做準備,至少是在暗中對美聯儲可能進行的削減購買規模的回應。
但是,大多數經銷商預計,最近1260億美元的債務再融資規模也許不會發生變化。畢竟,希望永遠是美好的,但現實卻十分骨感。
美國政府其實沒有太多削減預算和再融資的餘地。今年下半年,美國國會讨論的兩個大型法案都即将出台,一個是高達1.2萬億美元規模的基建計劃,另一個是高達3.5萬億美元的有關育兒、教育、醫保、扶貧、應對氣候變化的所謂人力基礎設施方案。
這兩個法案不管哪個通過,或者是“縮水”通過,都會給美國财政帶來新的巨大财政赤字。
再加之目前又一次肆虐的疫情,美國的各種救助資金、醫療投入将不可避免地繼續增加。
美國财政不繼續加速擴張債務就已經十分難得,要想縮減債務規模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至少是在徹底控制住疫情之前很難做到。
因此,隻要債務不斷擴張的病根不除,美聯儲就無法停下印鈔機。
于是,面對這種局面,美聯儲就隻能選擇放棄對于“通脹”的治療,放任風險的發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爲下一步即将爆發的“錢荒”提前做好“急救”準備。
就像今年3月份美國股市爆發的崩盤和“錢荒”一樣,美聯儲當時是通過臨時啓動“回購機制”向市場進行人工輸血,才最終挺過了那次危機。
而對于輸的究竟是血還是水,究竟對美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世界經濟有何影響,是否會引發美國的通脹,當時急于救市的美聯儲似乎根本無暇考慮。
而現在,眼看着随着金融空轉的不斷加速,而無法停止,美聯儲決定徹底将“回購機制”常态化,分别推出常備回購便利(SRF)和海外版的常備回購便利,即FIMA。
盡管目前,美聯儲對SRF和FIMA都設定了額度上限,但是,這種額度的限制卻隻取決于美聯儲自己的需要。
在市場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美聯儲悄悄調整了美元循環的機制,徹底繞開美國國會對于QE的審批,随時準備向市場輸血,随時準備拯救華爾街的金融市場。
當人們還在讨論“縮減QE”的時候,美聯儲可能已經開始爲應對下一次“錢荒”的爆發做好了準備。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