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碰撞
今天的话题是:美联储为什么信誓旦旦的说能应对通胀?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广义货币主要来自于社会信贷的扩张,央行固然可以通过加息降息印钞收钞来影响其扩张速度,但毕竟不是完全在央行的管控之下,其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央行必须选一个自己能够完全掌控和操纵的数据。
就美元而言,这个数据叫“流通中的货币(Currency in Circulation)” ,我称之为CiC。
观察最近一年半来美联储的负债项变化,可以清晰地发现美联储操纵CiC增长率的思路:
先是通过无限QE印钞,资产负债表规模暴涨了80%以上;但同时,为避免市场上货币直接翻倍可能导致的资本市场及社会价值体系混乱,准备金和逆回购规模开始暴涨:准备金账户以超过100%的速度增加,而逆回购账户的增长率也接近100%。至于美国财政部账户,因为联邦政府要应对未来的疯狂撒钱,其增长率更是超过1000%……
在这三个大项增长之下,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增长率尽管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也仅仅是超过了10%,从而确保整个社会流通美元的规模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增长,不至于颠覆整个社会的美元价值基础。
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2021年3月份,随着美国的通胀数据的“迅速超标”,美联储开始火速降低CiC的增长率,办法就是快速降低准备金的增速。另外,随着美国财政部的钱都被政府发给民众和企业,财政部账户额度的降速更是超过了50%。为抵消这个影响,美联储又强力启动逆回购账户,逆回购账户额度增速超过了500%……
在这一系列大手笔操作之下,CiC的年化增长率开始逐渐降低,目前已经降低到了10%以下,向着“正常化”的水平迈进。
显然,不管资产负债表总规模、准备金、逆回购或者政府账户(这个受美国财政部控制,不是美联储说了算)的额度如何剧烈变化,美联储的政策目标,就是始终保持社会上流通货币的“稳定增长”——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根据通货膨胀的高低,调整其增长率,进而对未来通胀加以操控。
这就是美联储操纵美元通货膨胀的整体思路。
通胀操纵这事儿,可不仅仅是统计局一家的事儿,更是包括美联储在内各国央行的首要任务。
实际上,就在2020年6月,随着CiC增长率的暴涨,根据历史规律,美联储已经很清楚, 2021年二季度美国的通胀必然会 “大大超标”,所以才提出来了所谓的“平均通胀目标制”,他们只是不确定这个“超标”能够超到什么程度而已。
目前,大规模QE变成了美联储的“正常操作”,而且叠加了美国政府账户额度的剧烈变化。此时,美联储的准备金账户和逆回购账户,就像是吸收美元货币量剧烈变化的超级缓冲器。可以想象的是,在未来一年内,这两个账户还将持续发挥这种作用,并成为美联储操纵通胀的抓手。
进一步地,鲍威尔为什么一直信誓旦旦地说,即使出现了通胀,美联储也有办法进行应对,其实也是对于调节准备金账户和逆回购账户的自信。
这么一来,有人就问了,说现在CiC增长率已经迅速降低到了10%以下,开始向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看齐,而且美联储也信誓旦旦地说能够应对通胀——
那么,现在美国的通胀是不是就真的是暂时的,像2008年的QE之后一样?
虽然说,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老实说,我个人觉得,结果可能不是美联储所宣称的那样。因为现在以及未来的全球经济状况,与2008年之后完全不一样。在以往文章里,我也多次强调,这一轮的通胀,大概率会持续下去。
想想看,2002年年中,CiC的年化增长率,只是在极短时期内超过了10%,但在此后5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的通胀率在一半时间里都超过了3%……
2020年初迄今的疯狂印钞之后,这一次的全球通胀,其严重性大概率会超过20年前。毕竟,通胀这玩意儿,有太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可不像美联储的账户一样,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