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碰撞
今天的话题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中有什么离谱的地方?
鲍威尔的主要讲话,总结下来,我忽然觉得,鲍威尔是如此地普通,我这么一个普通人,如果事先有了“通胀是暂时的”的这种看法,我确定我也会像他这样写一篇文章和讲稿,也会用同样的手法和数据来证明自己。
明明这么普通的鲍威尔,对于通胀的看法,却又如此自信。
首先,就是鲍威尔所谓的耐用消费品上涨带动通胀的问题,我并不认同他的观点。
保罗萨缪尔森说过一句话:“中央银行家生来应具备两只眼睛,一只眼睛钉住货币供应量,另一只盯住利率。”
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美联储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疯狂地额外注入了4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相比其2020年初的资产负债表整整翻了一倍,由此,带动广义货币相比去年暴增了1/4还多。当物价上涨的时候,却在这里装模作样说什么“耐用消费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带动通胀”……
这难道不是颠倒黑白、倒打一耙?
要知道,通货膨胀指标的方法设计,品类选择,权重分配,数据计算乃至当前各国中央银行所挑选的指标,都是各国政府和央行一手操纵的。但任何时候,只要数据严重超标,政府和央行总是会说,这是暂时的,是由意外因素扰动。
原油价格上涨的时候,通胀数据应该排除能源;
食品价格上涨的时候,通胀数据应该排除粮食;
房屋价格上涨的时候,通胀数据应该排除房价;
房租价格上涨的时候,通胀数据应该排除房租;
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通胀数据应该排除猪肉;
汽车价格上涨的时候,通胀数据应该排除汽车;
耐用消费品上涨的时候,通胀数据应该排除耐用消费品价格;
……
总之,所有的通胀,一定与政府和央行的疯狂印钞毫无关系。
至于他说这是临时性通胀,因为通胀预期不高,这可谓是“理性预期学派”最典型的观点。但实际上,我认为所谓的“理性预期”,本质上是颠倒因果——只有现实的通胀起来,才会带动预期的高通胀,而不是通胀预期不高,所以这次通胀是暂时的。
我更认可弗里德曼的观点: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zhe)作(teng),长期看不如一台设定程序的计算机更靠谱!
在历史上,美联储从来没有预测到一次经济或金融危机。而某种程度上说,自1971年以来,绝大多数经济或金融危机,基本都是由央行和政府们不负责任地疯狂印钞所制造出来的。
当各国央行行长们做着高高在上的神仙而高谈阔论的时候,他们似乎忘记了,在过去25年的发展中,美国普通人得到的利益太少。对于如今的全球化体系,大多数美国人已经很明确地表达了他们的不满,特朗普的上台就是一个证明。
我想起来,农民出身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曾经在一篇演讲里,模仿民众对总统说话:
“总统先生,我们日子难熬,我们只想谈谈血汗和泪水。”
所以,鲍威尔认为既然过去25年主要发达国家的通胀水平一直在2%上下,那么随着疫情成为历史,未来没有理由认为,全球通胀的消解力量会突然减弱或逆转——这是我觉得他的讲话中错得最离谱的地方。
鲍威尔肯定没有读过中国很多自媒体的“战狼作品”,所以他对全球当今最重要的两个大国间的关系认知,还保持在以前全球化狂飙突进的岁月里,——就我的看法而言,未来的几年里,包括全球化在内的通胀消解力量,极大概率会减弱和逆转。
很多人说政治是经济的延续,其实,自古至今的许多历史表明,经济在政治需要面前,几乎不值得一提,所以应该反过来说,经济是政治的延续才对!
当中美对抗已经开始,两国的民众和政治家的情绪都已经被挑逗起来,鲍威尔还在相信过去的岁月静好,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评论他这种学术官僚的思维。
我只是想起来,黑格尔说过: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