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萬職位空缺vs失業疫情後的美國就業市場出現了詭異的矛盾之處。
一面是工作找不到人,就業市場供不應求——7月職位空缺數增加了74.9萬個,達到了1093.4萬個,連續5個月創新高。
一面是人找不到工作,大量勞動力閑置——8月非農就業僅增加23.5萬人,創2021年1月以來最小增幅,總就業人數比疫情前少了533萬人。
失業率雖然回到了5.2%的水平,但疫情後約有291.1萬人退出勞動力市場,長期失業人數(大于27周)較疫情前增加了206.8萬人,U6失業率(包括各種原因沒有積極尋找工作的人)衡量的失業人數比當前U3失業率水平高出581.5萬人。
難怪鮑威爾在9月24日《美聯儲傾聽》的演講中感慨:“我從未真正見過這樣嚴重的供應鏈問題,從未看到過美國經濟伴随着如此嚴重的用工荒,同時還有大量失業人員和勞動力市場嚴重閑置同時存在的現象”。
我們認爲,美國勞動力市場既是工作找不到人,也是人找不到工作,既存在摩擦失業,也存在結構失業。疫情反複令接觸類行業如住宿餐飲、電影娛樂等行業的就業摩擦較大、恢複較慢,但疫情中退休人群集中的制造業、采礦業可能面臨長期用工短缺的情況。
首先,所有行業崗位空缺數相比疫情前都有大幅增長,其中制造業(112%)、醫療(58%)、交通運輸(66%)和教育業(61%)崗位數相比疫情前增幅最大。
而從實際就業來看,除了交通運輸之外,幾乎所有行業的就業人數均沒有恢複到疫情前水平。其中代表線下服務業的娛樂和住宿餐飲相比疫情前的就業人數少了将近170萬人,占比10%。
按就業修複水平和職位空缺數量,我們把職業分成以下四類:
第一類:住宿餐飲、采掘伐木、教育、醫療,職位空缺多、就業修複較慢(就業摩擦較大),說明勞動者不願重返工作,與工作環境和收入水平有關。
因爲服務業的工作環境存在一定的病毒暴露風險,就業普遍存在較大摩擦,體現爲職位空缺較多、就業恢複較慢。工資收入越低,從業者認爲越不值得冒險,相應行業的就業摩擦也越大。比如工資較低的住宿餐飲業,在各類就業中表現出最高的摩擦性。教育和醫療的就業情況好于住宿餐飲,但摩擦水平相比零售、商業服務和金融等服務業更高,也和工作環境的病毒暴露概率有關。
采掘業的崗位空缺多、就業恢複慢,和行業轉型有關。低碳轉型下行業前景的不确定性,使采掘工人不願重返行業。去年大幅裁員後,随着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空缺崗位較疫情前增長了56%,但就業卻增長緩慢。
第二類:交運、制造,職位空缺多、就業多,說明疫情下工作需求有絕對增長,但仍找不到人。
交運和制造直接受益于疫情下财政刺激帶來的實物消費和供應鏈緊張。以交通運輸爲例,就業已經恢複到疫情前水平,但崗位空缺數仍比疫情前高66%。随着消費需求的恢複,在美國購物旺季到來之前,零售商訂單不斷增加帶來大量進口以及本國運輸需求,大量貨物難以及時運送,表現爲各大港口擁堵。今年8月在長灘港口等待卸貨的船隻已經多達44艘,港口的擁堵會将額外壓力轉移到空運、鐵路運輸和卡車運輸上,交通運輸人力需求和貨運成本全面上升。
制造業就業距疫情前水平僅差3%,但崗位空缺激增了112%,反映制造業訂單遠高于疫情前(增長9.76%)。其中偏居民消費類的訂單有所回落,家具和遊艇分别下滑1.4%和54%,但汽車和家用電器比疫情前高4%和25%。用工短缺可能集中在訂單大幅增長的中上遊制造,比如基本金屬(新能源)、工程機械(基建)和飛機制造(波音)。
此外,制造業用工短缺和技能不匹配是一個長期趨勢。德勤估計,到2030年,制造業可能有210萬個崗位空缺,随着數字化和自動化的普及,機器人将會取代越來越多的手工作業,制造業需要更多具有計算機數字化技能的勞動力來管理這些設備以及創造性人才和管理人才,而目前的勞動力供給可能難以匹配,另外,大多數年輕人在就業時并不願意選擇制造業,而原本行業内的工人年齡偏大(嬰兒潮一代),在新冠疫情中選擇退休。
第三類:娛樂、信息、建築,職位空缺少、就業少,說明人找不到工作(疫情消滅需求或改變生産方式)。
信息行業主要是指電影媒體業。疫情期間的隔離政策嚴重影響了電影、戲劇和體育賽事的舉辦,疫情的反複讓這些娛樂活動至今未能完全恢複,已完成的電影推遲上映,電影、娛樂行業短期需求不振,複工較慢。
建築業職位空缺的絕對水平和相對于疫情前的增長水平都處于各行業中較低水平,而且雇傭人數反而下降了,說明建築業用工需求弱也存在招工難的問題。疫情後的低利率令住房市場銷售火爆,房屋庫存處于低位,建築商大舉開工增加用工需求,建築業快速修複。不過由于需求透支,今年3月後新開工從高位滑落,建築業崗位空缺有所減少,同時,疫情和移民政策導緻以墨西哥移民爲主的建築業勞動供給受限。盡管有許多項目已經由于疫情和原材料的問題被推遲,但是承包商仍然很難找到足夠的工人來完成這些項目。根據AGC的一項調查,86%的公司表示很難找到人來填補公司空缺的帶薪職位,58%的公司認爲失業救濟金影響了工人尋找工作的積極性。
第四類:金融、商業職業服務、批發、零售,職位空缺少、就業恢複較好,表明疫情對行業影響較小。
金融和商業職業服務人員大多可以遠程辦公,疫情對其沖擊有限。相比之下,批發和零售的就業摩擦更高,但仍低于教育、醫療和餐飲住宿。
除了前面所讨論的因爲疫情對市場需求和生産方式的影響所導緻的結構性就業問題以外,就業數據的矛盾可能還來自于疫情後出現的一些新就業形式未被統計。
疫情後,出現了更多的自雇者(self employment)和自由職業者。由于非農就業數據是基于企業端的調查,自雇并沒有被統計進來,根據勞工局基于家庭的調查,我們發現自雇人士相較于疫情前增長了7.5%,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帶來的失業問題。目前就業人數比疫情前降低了557.8萬人,若将自雇人士排除在外的話,這一缺口将擴大到629.2萬人。
自雇人士彌補了71.4萬人的就業缺口,大約是整個就業缺口的1/8。
其中房産銷售和外賣人員可能是疫情期間增長較快的自雇職業。疫情後,美聯儲的低利率刺激了美國房地産市場,房屋銷售火爆,庫銷比降至曆史低位。火爆的房地産交易市場令房産銷售行業總就業人數增加了4.1%,其中采取非雇傭關系的企業占到總企業數量的87.5%。外賣和配送就業人數較疫情前增長了12.1%,薪酬較疫情前增長了12.3%。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