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金融卷不卷這個問題,我更喜歡抛出一個能夠回答一切内卷類問題的“萬能公式”:
内卷,永遠都是屬于内卷人的内卷。
有時候不是金融行業卷不卷,而根本就是一堆天生内卷人在一起造就了這個行業。
1.遍地清北,金融仍是内卷之王
最近公司招了一些實習生,都是些清華北大大二大三的學生。
我讓其中一個實習生收集一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數據,他很快就完成了,不僅把格式弄得妥妥帖帖,還給我寫了個Excel宏。
然後給我演示了這個宏如何将最新數據自動同步到Excel裏,連同比、環比的公式和各種比率的公式也都拉好了。
我假裝很淡定地誇了他,心裏卻不自覺地湧出一句 ,“對不起,是我不配了”。再看一眼這位實習生的簡曆:專業商科,能夠熟練應用python(一種計算機編程語言)。
處在号稱“内卷之王”的金融行業, 這就是新人需要面對的現實。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高校的畢業生規模達到了909萬,其中有接近100萬是學的金融、财經類專業,而和他們專業相關的銀行、券商、基金等機構新增的崗位隻有不到15萬。
這意味着每7個金融類畢業生,隻有1個能找到和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
而且,你以爲隻要進入了金融行業,就能西裝領帶配紅酒咖啡了嗎?太天真了!
根據調查,能進入券商和基金公司的基本學曆都是雙985本碩起步,且擁有CPA/CFA和相關的實習經曆。那些夠不着門檻的金融人,絕大多數都去做了銀行櫃台或者幹起了銷售工作。
即便你真的如願去了投行、券商或者基金公司,基本是17×7工作制,每周工作80-100小時都是正常情況,每年飛行400多次,不是在機場、火車站就是在出租車上。
一級市場一年見不到300個項目都沒臉拿出來說,二級市場每天5點起床晨會、遇到突發新聞淩晨2點起來改結論趕研報的也很常見。
有的投行人16小時坐4種交通工具到十八線城市盡調、在拖拉機上吃着康帥傅、喝着雷碧都是家常便飯,路演密集的時候一個月在家待的時間不超過一天也算不上稀奇。
2.金融裏的人尖兒們,有的“卷”有的“躺”
林溪從Top3英本畢業,家境殷實,長得也很美,關鍵人家還上進。我們是初中+研究生同學,當年她備考GRE的時候硬是把GMAT從第一次的690分三個月集訓到第二次的780分。
林溪目前在一家比較頭部的FA(Financial Advisor,一級市場連接創業公司和風投的中介機構),之前在一家待遇相當不錯的老牌美元VC(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機構)做過一年。
按照一級市場慣有思維中的“行業鄙視鏈”,似乎應該是FA幹一段跳到VC,但目前像林溪這種從VC轉型到FA的也開始多了起來。
怎麽說呢,最近這兩年,LP(Limited Partner,私募基金的資金方)開始逐漸直投化,LP爸爸們擁金自重,一直以來總是被呈以最好的項目,有錢、有資源,何不撸起袖子自己幹?這就導緻了GP(General Partner,私募基金的管理方)的活兒被LP搶了。很多非頭部GP爲了養活團隊就開始接一些FA的活兒,導緻GP開始FA化。
看清這點的林溪幹脆去做了FA。但無論在哪裏,她都保持着超過公司工作量要求的每周80小時的工作強度,她說要爲自己的人生履曆工作。
用林溪的話說,反正在VC也根本投不出去自己想投的項目,感覺每天都在做一些無謂的基礎研究,還不如先把錢賺了再想想以後能幹什麽。
隻是去了FA後的她仍然沒有心安:
“FA現在都是賽馬機制,一個項目找2-3個FA一起競争,而且明明白白告訴你,你就好好找錢去吧,這在以前幾乎不存在。我之前一直在看消費,消費行業火了一年現在已經開始被投資人嫌棄了,企服、硬科技那些我又看不懂,我也很迷茫,想說要不去互聯網大廠看看呢?”
我以爲她後悔做了VC到FA的選擇,但她卻說:“不後悔,因爲中小VC更慘。”事實上,她之前那家公司遠遠不算中小,至少是一線。
“除了紅杉、髙瓴、騰訊、深創投這些,中小VC連上牌桌的資格都沒有。整個市場,全賽道、全階段都被頭部的鲸吞包圓了。”林溪說。
以前大家還自我安慰說非頭部VC要走小而美路線,專注一個垂直行業深耕,好好做投後,形成自己的專業度壁壘和行業資源。但是頭部機構真的太大太有錢了,而且連犄角旮旯都不放過,從項目端就牢牢把握住,下一輪的份額都安排好了,你連創始人都見不到,有啥意思?
再說說邱帥。邱帥是真的很帥,還是那種在北大拿了三年獎學金的學霸級别的存在。
邱帥一畢業就去了“三中一華”的某家投行部,算是趕上了兩年比較好的日子,入職就是業務骨幹,活兒又好人又帥,接了幾個大案子,工作一年多工資就達到了7位數。
然而,而立之年的邱帥這兩年沒那麽拼了,聽說最近已經造人成功,邁入人生的第二增長曲線。
“現在内資券商的投行業務和經紀業務都快差不多了,投行也不是你想的那種高端工種了,承銷費率有的低到0.05%,要知道我剛上班那會兒8%甚至10%的項目都不在少數。這麽搞下去工資都不夠發還獎金呢,現在誰還想幹活,投行都快幹成大鍋飯了。”
即便對行業如此沒信心,邱帥并不考慮跳槽,“我們這種頭部的都這樣的情況,我是看不到什麽想跳去的地方。”
“現在的投行早就不再是金領,就是個普通高級白領。做股的如此,做債的更慘,發幾億十幾億的債就賺個幾萬塊的比比皆是。”邱帥覺得,躺平才是應對内卷最好的策略。
的确,投行早就從我們上大學那會想象中的“五星級酒店+頭等艙”,變成了如今的“綠皮車+拖拉機”,有的時候一趟綠皮車還不夠,拖拉機恨不得就要變成驢車了。
大的中字頭項目的IPO(首次公開募股)早就吃幹抹淨,各個行業的龍頭也都上市了,靠吃幾塊大肉就想盆滿缽滿的日子已經沒有了,甚至多勞多得的激勵制度都已經不再是常态了。
3.那些“逃”出内卷的金融人
我第一份工作的公司,在國内金融圈出了名的加班狠,每天晚上11點下班是打底,淩晨下班是家常便飯,要是在晚上10點左右走,都能在績效考核時被冠以“遲到早退”而被打低分。
當時跟我一個批次入司的人現在全走了,不僅如此,所有總監級别以下的人也隻剩2個我認識的人了。
那些逃離金融業的人都哪去了呢?
小藝是我第一家公司的同事,在金融行業打拼了三四年後,存夠7位數的她今年年初毅然選擇投身了消費品創業大潮。
在她離開一線城市去杭州發展電商的大半年,我們很少聯系,她也不怎麽發朋友圈,我不知道她現在具體情況如何,産品賣得好不好,最近在淘寶和抖音上看到她的店鋪月銷在幾十左右,也不敢主動問。
沒想到國慶假期有一天她微信找我,問能不能登一下我的賬号,她要查一個外資行研報,看下裏面一個數字,我順便問了一下她創業的情況。
她過了半個多小時回我說,産品銷售放量還要等一陣子,現在偶爾也接一些朋友的案子,幫人寫寫BP(商業計劃書)或者做做FA什麽的,還抱怨說,之前幫忙做的一個FA 案子,還有幾萬塊錢的服務費沒有打給她,已經拖了一個半月了。
像小藝這樣是主動出走的,還有人則是被動離開的。
蕊姐是位80後,是我以前在PE(私募股權基金)的上級,也是我的職場女性榜樣。她雖然個子不高也沒有豔壓群芳的外形,但就是讓人覺得精幹又有品味,而且不管說什麽都讓人想聽下去。
蕊姐雖然很資深了但還堅持自己做模型,堅持獨立思考,對公司和行業數字過目不忘,N年前做過的項目如數家珍,對下面的人也很樂于分享。
然而就是這樣優秀的一個人,9個月前卻查出了乳腺癌(我知道有點電視劇劇情了,但是發生在身邊的人身上還是會震撼),幸好是早期,不需要化療。
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蕊姐和公司說要休半年到一年的無薪假期,公司跟她說,“好,你先去治好身體,随時準備好了就回來,不用擔心。”然而後來我們才知道,她離開公司的第二天,公司就停了她的醫保,也沒有在第一時間通知她,導緻她很多治療項目沒辦法報銷——而且是一筆不小的數額。
最後蕊姐切除了雙側乳房,雖然她問診的4-5家醫院裏有一半的醫院醫生跟她說可以隻切除腫瘤保留乳房(隻是保留乳房會有一定複發概率),但她不想再讓這件事影響工作和生活,還是選擇切除了。
目前她已經淡出了工作類的朋友圈,隻發一些藍天白雲、書店畫展什麽的,但從跟她更熟的朋友那裏得知,她目前在接觸一些國字頭機構的财富管理部門,也有了不少工作邀約,隻是收入和之前供職的PE比接近腰斬。
4.勇敢去“卷”,也勇敢選擇“不卷”
金融本來就是一個食利遊戲,實體經濟如果不景氣,金融能分到的利也是有限的,甚至可能是萎縮的。
勤奮是底線,聰明隻是這個行業的最低标準。永遠都有更願意賣命還拿更少錢的年輕人,守在門外等你放棄。
不得不說,門檻高造就了金融行業天然的内卷。
所謂的天生内卷人是什麽人呢,你們應該大概心裏有數吧。在我看來,這群人就是一群從小就非常喜歡收集各種在社會公允成功标準下被認爲是“高大上”的标簽的人。
中學的時候不僅要拼年級前幾,還要代表學校參加演講辯論比賽,要争取各種外國名校的交換名額,要參加全省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奧數計算機大賽。
大學要麽在國内的頂尖學府要麽去大洋彼岸繼續卷,繼續拼獎學金、拼績點、拼GRE、拼大公司實習經曆,把别人K歌打遊戲看電影逛街撸串的時間幾乎全部都用在“提高自身的競争壁壘”上。
十年前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卷”,我們管那叫“競争”,雖然聽上去已經很殘忍,但尚且還有着一絲出人頭地的熱血方剛在。
如今我們說的“内卷”其實是一種無奈,一種“被卷入”自己并不情願的局面卻又不得不繼續跟着卷下去的無奈,更多了一分喪氣。
“競争”與“内卷”,從結果上看都差不多,都是大家拼搏再拼搏、勤懇再勤懇,但實際上,一個是主動夜裏猛,一個是被動嘤嘤嘤,感覺上和心态上,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而這樣的卷卷子們,如今都彙聚到了北京上海那些掐尖機構的掐尖崗位上繼續卷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普遍感受到的“清北複交之下無金融”。
你是選擇主動卷别人、站着被卷,還是躺平被卷,這都沒有問題。有些時候這些選擇也隻是不同人生階段的必然路徑罷了。
不管是當之無愧的“卷後”林溪、貌似躺平的邱帥、想要逃離卻進入另一個卷的小藝,還是卷了十幾年熬壞身體不得不休息一下的蕊姐,他們都是在理智分析了形勢和自身情況後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決定。
沒人能比你自己更理解你的處境、你現有的選擇和你當下的感受——所以,勇敢去“卷”,也勇敢選擇“不卷”。祝各位,卷或不卷,都能不悔。
(文中涉及人物皆爲化名。)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