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跑输全球股市的港股,踏入2022年还一度表现转性,当美股刚跌下来时,港股还可以表现相对硬净,不但经常不跟跌,而且还一度反弹至25000水平,让人不其然怀疑港股上年是否已经跌得够残,所以已经跌不落,甚至乎见底回升。
熊市就是这样,跌市并不会一步到位地一直跌,中间一定会有反弹,有时甚至表现得很强势,弹得很急,让人有一种如果不追买便很蚀底的感觉,当然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又怎能引人去买,消耗大家的购买力呢?幸好这些一时的强势通常不会太过长久,很快又会见真跌回低位,结果随着俄国入侵乌克兰的消息,港股扮强也扮不了很久,还是由反弹高位急坠下来,不消一个月便由25000跌至20000边,就连2020年3月的疫情底也要跌穿,形势相当恶劣。所以在跌市当中,大家不适宜太过心急,搅不好很易便会中招,又坐着一堆蟹货。
“升市莫估顶,跌市莫估底”是历久不衰的投资格言,只要你肯听,在投资市场也不会错得太过份,奈何大部份人都不太喜欢听取这忠告,总是喜欢在升市时不断估「升幅有限」、「非常超买」,当跌了一阵子,又会时常估「离底不远」、「快有反弹」,结果招致很大的损失,例如阿里巴巴,当其股价在上年年初由高位300元之上跌下来时,起初到240元有不少人已经觉得价格便宜,长线买入没有大问题,然后200元又再便宜一点,150元更加超值,到现在连100元也跌穿了。
最近,当指数跌至20000水平,看到社交平台不少人都在说要捞底,甚至说「两万点不买,难道三万点才买?」我当然明白三万点时买,会贵过两万点那时买,但问题是两万点是否一个非常接近低位的水平,还是只是跌市的中途站?如果市况并不如他们想像中硬净,而且还要跌得更深,那么现在觉得很合理的价格又会变成蟹货。大家不妨回顾一下,过去曾经出现的大市低位,试问哪一次是普遍大众认为「离底不远」,而市场又真的在那水平附近见底回升?好像没有那么听话过。更何况现时觉得离底不远,可以捞货的朋友,是忍耐了很久到现在才话可以捞,还是早在过去一年的跌市中,已经捞了好几次底,先前的蟹货仍然坐着,便急不及待又再捞过?
没有人有水晶球,我也不能保证大市一定会再跌很多,如果本身持货极轻,觉得便宜加少量货底,有明确止损位又做好风险管理,我也不会有很大意见,但是如果之前已坐了相当数量的蟹货,已输了不少,跌多一点又再用便宜来合理化自己沟货的做法,那才是问题所在。
过往大市见底,不会是大家觉得价格合理便见底,而是总会出现一些大家最初没有预期会发生的事,令大家的情绪转为极度悲观,才会真正见底,与其大家一早买满货在等见底,我倒不如等大家极度惊慌过后,市况由低位升了一段数以月计的持续升势上来,到时才再慢慢买。如果真的见终极低位,买迟一两个月会很迟吗?
潘家荣
富昌证券业务部高级副总裁
笔者为证监会持牌人,并没持有上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