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跑輸全球股市的港股,踏入2022年還一度表現轉性,當美股剛跌下來時,港股還可以表現相對硬淨,不但經常不跟跌,而且還一度反彈至25000水平,讓人不其然懷疑港股上年是否已經跌得夠殘,所以已經跌不落,甚至乎見底回升。
熊市就是這樣,跌市并不會一步到位地一直跌,中間一定會有反彈,有時甚至表現得很強勢,彈得很急,讓人有一種如果不追買便很蝕底的感覺,當然如果沒有這種感覺,又怎能引人去買,消耗大家的購買力呢?幸好這些一時的強勢通常不會太過長久,很快又會見真跌回低位,結果随着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消息,港股扮強也扮不了很久,還是由反彈高位急墜下來,不消一個月便由25000跌至20000邊,就連2020年3月的疫情底也要跌穿,形勢相當惡劣。所以在跌市當中,大家不适宜太過心急,攪不好很易便會中招,又坐着一堆蟹貨。
“升市莫估頂,跌市莫估底”是曆久不衰的投資格言,隻要你肯聽,在投資市場也不會錯得太過份,奈何大部份人都不太喜歡聽取這忠告,總是喜歡在升市時不斷估「升幅有限」、「非常超買」,當跌了一陣子,又會時常估「離底不遠」、「快有反彈」,結果招緻很大的損失,例如阿裏巴巴,當其股價在上年年初由高位300元之上跌下來時,起初到240元有不少人已經覺得價格便宜,長線買入沒有大問題,然後200元又再便宜一點,150元更加超值,到現在連100元也跌穿了。
最近,當指數跌至20000水平,看到社交平台不少人都在說要撈底,甚至說「兩萬點不買,難道三萬點才買?」我當然明白三萬點時買,會貴過兩萬點那時買,但問題是兩萬點是否一個非常接近低位的水平,還是隻是跌市的中途站?如果市況并不如他們想像中硬淨,而且還要跌得更深,那麽現在覺得很合理的價格又會變成蟹貨。大家不妨回顧一下,過去曾經出現的大市低位,試問哪一次是普遍大衆認爲「離底不遠」,而市場又真的在那水平附近見底回升?好像沒有那麽聽話過。更何況現時覺得離底不遠,可以撈貨的朋友,是忍耐了很久到現在才話可以撈,還是早在過去一年的跌市中,已經撈了好幾次底,先前的蟹貨仍然坐着,便急不及待又再撈過?
沒有人有水晶球,我也不能保證大市一定會再跌很多,如果本身持貨極輕,覺得便宜加少量貨底,有明确止損位又做好風險管理,我也不會有很大意見,但是如果之前已坐了相當數量的蟹貨,已輸了不少,跌多一點又再用便宜來合理化自己溝貨的做法,那才是問題所在。
過往大市見底,不會是大家覺得價格合理便見底,而是總會出現一些大家最初沒有預期會發生的事,令大家的情緒轉爲極度悲觀,才會真正見底,與其大家一早買滿貨在等見底,我倒不如等大家極度驚慌過後,市況由低位升了一段數以月計的持續升勢上來,到時才再慢慢買。如果真的見終極低位,買遲一兩個月會很遲嗎?
潘家榮
富昌證券業務部高級副總裁
筆者爲證監會持牌人,并沒持有上述股票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