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競争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發布公告稱,今年上半年,冒名頂替的債券投資騙局造成的損失幾乎增加了兩倍,消費者因這些複雜的騙局而損失了超過2000萬美元。 ACCC表示,冒名頂替的債券詐騙通常冒充真實的金融公司或銀行,并聲稱提供政府/國債或定期存款。 人們經常在網上搜索投資機會并通過虛假的第三方比較網站填寫查詢表後成爲受害者。 最新的Scamwatch數據顯示,1月至6月期間共有228起關于...

A
CCC) 發布公告稱,今年上半年,冒名頂替的債券投資騙局造成的損失幾乎增加了兩倍,消費者因這些複雜的騙局而損失了超過2000萬美元。
ACCC表示,冒名頂替的債券詐騙通常冒充真實的金融公司或銀行,并聲稱提供政府/國債或定期存款。
人們經常在網上搜索投資機會并通過虛假的第三方比較網站填寫查詢表後成爲受害者。
最新的Scamwatch數據顯示,1月至6月期間共有228起關于冒名頂替債券詐騙的報告,而去年上半年則爲82起。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澳大利亞因冒名頂替債券詐騙而遭受的損失增加了265%。然而,這些騙局的真正損失可能要高得多,因爲研究表明,隻有大約13%的騙局受害者向Scamwatch報告了他們的損失。
ACCC副主席Delia Rickard表示:“我們看到冒名頂替債券詐騙的數量驚人地增加,因此我們敦促澳大利亞人在遇到投資機會時要非常謹慎。随着利率上升,希望投資債券的人在網上搜索投資機會後成爲這些騙局的受害者。這通常發生在他們在虛假的第三方比較網站上填寫查詢表之後。”
Rickard女士表示:“這些比較網站看起來非常有說服力,人們的印象是,這些網站是比較真實金融服務的合法澳大利亞網站。”
超過一半報告因冒名頂替債券詐騙而蒙受損失的人首先通過電話聯系,造成1100萬美元的損失。
冒名頂替債券詐騙的受害者通常被指示将資金轉入銀行賬戶,該賬戶有時位于澳大利亞。
Rickard女士表示:“如果你有理由相信自己被騙了,請盡快聯系你的銀行或金融機構,因爲他們可能會找到錢的去向,封鎖詐騙賬戶并幫助其他人避免向詐騙者彙款。”
ACCC聲稱,與大多數受害者一樣已洩露個人信息的投資者應盡快聯系I
DCARE。
同樣,那些已經意識到自身經常被詐騙者冒充的組織,在預防詐騙方面應發揮重要作用。
Rickard女士補充道:“組織應積極監控、警告并立即尋求删除冒充其品牌的網站。”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