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不僅了解一下關于外彙資産價格的概念,同時探究一下外彙中的市場報價是怎樣得出來的,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外彙投資。
資産價格:
資産包括債券、股票甚至是房地産等類别。如果一國的資産上漲,就可能會吸引那些尋求最大化收益的國際投資管理機構的關注。相對較高的收益會吸引該國貨币的買盤,因爲通常情況下資金會流向這些表現強勁的資産。
怎樣得出外彙報價的:
銀行的報價依據是自己的外彙負債(就是大家的存款了)和外彙資産的風險控制标準來決定的。爲了防止擠兌或者其它的風險,銀行的外币儲備必須有多樣性,這給銀行的經營帶來了極大的市場風險,所以一般的銀行針對其持有的每一種外币都會有一個風險控制額度,比如說一億美元(風險控制額度±10%),8000萬歐元(風險控制額度±5%),一億瑞士法郎(風險控制額度±15%)……
當某種貨币的持有量高出或者少于風險控制的允許範圍的時候,銀行就必須對外平盤,使得該貨币的持有量處于可控風險的額度内,這時候銀行會根據當時的市場價格以及自己所希望的市場價格和自己所需要的數量來制定自己對于該貨币的報價,這個報價可能會和其它銀行的報價相近,也可能會和其它銀行的價格相差很遠。
當某種貨币的彙率對于銀行非常有利的時候,銀行會考慮以這個價格來交易這種貨币,但是由于存在數量、期限等諸多問題,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在路透社和bloomberg看見的報價都是協議價,或者意向價,是否能夠按照這個價格成交,還是未知數。
銀行向自己的客戶的報價,往往是銀行可以接受的、又容易立刻對外平盤的價格,并且在數量上,遠小于自己在這種貨币上的風險控制額度,一旦出現客戶的交易過大的時候,交易員會告訴你另外一個價格。
外彙的交易是詢價交易,也叫協議交易,銀行對外的報價也是獨立的,銀行針對每一個客戶的報價也都是獨立的,我們所看到的報價,大多是綜合多個銀行的報價集中體現出來的,對于交易的獨立個體,銀行可以單獨向這個個體報價,當然銀行也可以針對某個特定的群體報價。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