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通缩是经济行情中经常会出现的词语,但我们通常只会被动接受这样的经济行情,却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得出来的。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一下通胀通缩的衡量标准,希望对大家了解经济行情有所帮助。
1.通胀
通胀对外汇市场有长期的影响和短期的影响,外汇交易者在进行分析时必须将其放在整体经济前景的大环境下。
简单的说,传统的或长期的通胀会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价格上涨,出口力也相应的减弱,出口下降,最终影响货币走弱。
在金融市场中,交易者还要关注短期通胀的影响。如果说通胀上升的并不是很快,或者并不是很不规律,那么通常情况下这种温和的通胀信号就会使货币走强,因为交易者有可能会预测中央银行将提高利率,以减弱通胀,这样一来利率的上升就会相对增强货币的吸引力。
中长期的通胀形势会减弱该国的出口竞争力,相反的也就促进了该国进口的增多。通胀或者是相对比国际竞争者高的通胀将会给货币带来贬值的压力。因为该国的贸易份额会减少。
2.通缩
通缩与通胀是相对的。它对货币存在着一种更为潜在的影响。价格不受控制的下跌,通常情况下是经济萧条的迹象,并且由于经济活动的疲软也会导致利率下降。
通胀或通缩的衡量标准
通货膨胀或紧缩变动趋势,是当今社会宏观调控,特别是货币政策决策的重要依据。而反应通货膨胀情况的主要指标,通常就是由直接关系人们生活水平,对社会稳定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重要消费品价格组成的“社会消费者物价总指数”,即CPI。
但是,CPI之变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有的属于临时性特殊因素的影响,有的则是趋势性较长时期的影响;逆周期的宏观调控,包括货币政策的实施,要传导到CPI上,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CPI的变动,是包括供求关系、宏观调控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简单地根据CPI的实际水平和变化趋势决定货币政策取向和力度,可能过于滞后和被动。
于是,在CPI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关注消费品的上游,工业品综合价格,即“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以及“采购经理指数”(PMI)的水平和变动情况。由于处于消费端的上游,PPI和PMI成为CPI变化的先导指标。从单纯关注CPI,到延伸关注PPI、PMI,是宏观调控运作上的一个重要进步。
不过,PPI和PMI依然是社会供需关系的结果,而宏观调控更主要的是调控供需关系,调控人们对价格走势的预期,因此,即使延伸关注到PPI、PMI,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决策而言,对货币投放和重量调控而言,仍显滞后和被动,观察宏观经济、判断通胀走势的目光还需要投向资金供需的变化,包括货币总量或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情况,不能仅停留在CPI、PPI、PMI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