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了解了外彙管制的概念以及進行外彙管制的原因,這篇文章我們學習了解一下外彙管制的利弊,以此來對外彙管制有一個全面的、客觀的認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外彙管制的益處
外彙管制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此後,在1929-1933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後,“二戰”期間,以及戰後初期這幾個階段,有相當一部分的國家實行了外彙管制,或是出于緩解國際收支的矛盾的目的,或是參戰國爲了集中外彙以應付戰争支出。20世紀70年代以來,從總的趨勢來說,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普遍采取的是逐漸放寬外彙管制的政策,特别是普遍解除了貿易收支的外彙管制。
但是,大部分國家對非貿易收支仍維持管制.尤其是對于廣大的欠發達國家來說,爲了緩解外彙資金不足的矛盾,謀求自身的發展,促進産業結構的改善和國内生産的發展,一直都采取較嚴格的外彙管制。由此看來,外彙管制确實有其有利的一面。
(二)外彙管制的弊端
外彙管制也存在不少弊端。對一個國家來說,通過維持本币的定值過高,會導緻黑市外彙市場的出現,緻使外彙市場陷入混亂的狀态,還可能導緻社會的不公平與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外彙管制對于國際收支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反而可能會造成行政費用加加,助長官僚主義與賄賂的情況出現。對世界經濟來講,外彙管制的弊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外彙管制下,彙率由政府進行決定,外彙的供求也會受到比較嚴格的限制。因而在外彙市場不能進行多邊交易,資本也無法自由流通,造成國際金融市場的分裂與解體,這與生産和資本的國際化顯然不相符合。并且嚴格的外彙管制,會使一國貨币不能自由兌換其他外币,各國貨币喪失了可兌換性,無法進行多邊貿易,從而縮小了世界貿易的範圍。
2.在外彙管制的情況下,彙率往往是靠行政力量規定的,必然導緻同國際彙率體系發生脫節的情況。這對發展國際貿易,建立正常的國際貨币關系十分不利。
3.進行外彙管制,手續相當繁多,增加費用提高成本,還容易引起外彙走私與黑市買賣以及不法的套彙行爲,使外彙市場陷于混亂狀态。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