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利率传导机制是我们在研究宏观经济的时候,会运用到的一个概念,因此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一下外汇利率传导机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见的几个利率传导机制包括:债券渠道、银行贷款渠道和居民存款渠道。
债券渠道
预期理论认为,长期利率来自于市场对短期利率的预期。这种理论背后是套利行为的支撑:如果央行抬高了短期利率,使得短期债券的收益率提高,那么长期债券的吸引力就会下降,投资者会抛售长期债券并购买短期债券,使得长期债券的收益率也逐步提高。
通过债券渠道能够明显地影响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因为如果央行加息使得长期债券的收益率提高,那么企业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成本就会提升,一些效益不高的企业就可能暂缓或者停止融资计划,总体来看,经济增长的动力就会减弱。
银行贷款渠道
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有紧密的联系,因为多数企业获得融资的主要途径就是贷款或者发债,所以企业向银行贷款的机会成本就是自己发行债券的成本。理论上,如果央行加息会使得长期债券利率提高,那么银行贷款利率同样也会上升。
但是相对来说,银行贷款的情况更复杂、影响因素更多。比如说银行贷款一般要求抵押物,拥有优质抵押物(比如土地使用权)的企业能够容易地获得银行贷款,它们的贷款利率一般较低,而且受到央行加息的影响较小。相反,中小民营企业一般缺乏优质抵押物,这就使得央行只得向它们收取更高的利率,央行加息对这些贷款利率的影响可能更大。
居民存款渠道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行,余额宝等“宝宝”类产品已经取代了活期存款,成为居民储蓄的热门选择。然而“宝宝”类产品的投资范围其实是货币市场,所以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变化会直接影响“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每个人总是把会把花不掉的钱存起来,也就是在消费和储蓄之间选择。如果央行加息,那么储蓄的回报增加,居民就可能增加储蓄而减少消费,因而整个经济增长的动力就会减弱。
从2019年开始,未来7年,金融市场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金融改革会以越来越巨大的变化,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次的利率传导机制的改革,还只是一个开始。
之前,利率传导机制的公式:
实际贷款利率=法定基准利率*(1+浮动倍数)
现如今,法定基准利率改成LPR:
实际贷款利率=LPR*(1+浮动倍数)
LPR=平均数(18家报价银行MLF+自由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