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兩期選戰追蹤欄目,我們了解了美國中期選舉最新選情,并着力對不同選舉結果産生的市場影響進行了推演。
本期内容,我們将嘗試找到近似方法論的分析框架,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在不同政治背景下,對經濟、金融環境能有更清晰的認識。
”
Part.1
政治風險:論“察言觀色”的重要性…
縱觀近期全球市場,在基本面受到各種負面因素侵蝕的背景下,市場對政治風險變得越發敏感,相關事件左右市場的能力被放大了。
尤其是地緣風險領域,不隻局限于俄烏兩國間的戰事,也牽涉到西方陣營與俄羅斯之間的較量;另一方面,各國内部還面臨剪不斷理還亂的政治力量對峙。
正因如此,各類資産屢屢上演投資者避之不及的價格風暴,而讓政治風險如此危險和難以捉摸的原因是投資者定價的能力有限。
不過投資者總有一種敏銳的嗅覺,去定位激勵經濟增長的政策,并把他們的資金投向能獲得最高收益的資産,這種變化也會反過來加劇了資産價格的波動。
然而市場參與者實則并不關心政治動向本身,而是更關心政治力量對于各國财界大腦的影響。
不過無論出于何種邏輯,各種決策行爲很大程度上都會落地于國家調控經濟的左右手: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
Part.2
調控力量:可爲蜜糖,亦是砒霜
從普遍影響來看,擴張性的财政政策和偏緊的貨币政策會利好本國貨币;而限制性的财政政策和向寬的貨币政策則會利空本币。
擴張性的财政舉措選項包括:實施财政刺激計劃、允許商品和資本自由流動,取消限制性的監管措施等。如果這些政策産生足夠的經濟刺激,并導緻通脹提升的話,央行的貨币政策将會跟進——提高利率以抑制市場過熱。
這一過程會提高當地資産的潛在回報率,吸引投資者介入并推高本币彙率。
相反,如果調控意識與擴張和開放背道而馳,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在經濟蕭條期的湧現被證明存在擾亂市場的風險。政治内耗也是導緻政策無法有效支持到經濟的風險,或者更爲極端的情況,戰事和嚴重衰退會導緻選民采取更爲激進的立場傾向。
這些情形都可能導緻資本外逃,進而不利于本币。
另外,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雖遭到重重阻力,但各國經濟和政治通常都存在着千絲萬縷的關聯。因此政治動向有可能造成全球化的系統性沖擊。監控這些發展至關重要,其中将暗含建立短期、中期和長期交易策略的機會。
Part.3
産生一緻影響的四種組合
對于具有高度資本流動性的經濟體,基本上有四種(兩組)政策組合會在市場激發明顯的反應:
以下通過不同國家的幾段經濟史來具體呈現四類政策組合如何影響金融市場。
場景1:美聯儲延緩降息(2019)
擴張性财政政策+貨币政策偏向收緊=本币看漲
财政政策:在美國财政刺激計劃的猜測背景下,2019年4月下旬,政府宣布了一項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而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測,在三年的時間範圍内,财政赤字将增加。
貨币政策:在财政刺激确定的情況下,2019年5月2日,美聯儲FOMC決定将利率維持在2.25-2.50%的區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通脹溫和的局面将是“暫時的”。即暗示雖然當時的價格漲幅低于央行官員的預期,但還是将很快加速。
另一方面,雖然全球經濟經曆寒潮,但美國經濟活動的總體軌迹尚處于健康軌道,同時具有隐含的通脹壓力。美聯儲因此延後了當年即将開啓的降息周期,其在會上呈現的中性基調相比預期更爲強硬,當時美聯儲在年底前降息的定價概率從67.2%降至50.9%。
擴張性财政政策和貨币緊縮政策相結合,成爲看漲美元的理由。而财政一攬子計劃則也将創造就業機會并提振通脹。無巧不巧的是,美元指數在随後數月内持續震蕩攀高:
圖表:美元指數周線圖
圖片來源:FXTM富拓平台USD_Index
場景2:德拉吉“不惜代價”名場面(2012)
限制性财政政策+貨币政策逐漸寬松=本币看跌
财政政策:08年全球金融海嘯過後爆發的歐債危機,是歐元區成立後的一段黑暗曆史。伴随着随着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等國的債務水平飙升,這些所謂的“歐洲豬國”實施了強制性的财政緊縮措施以控制債務膨脹。
貨币政策:投資者逐漸對這些政府的償債能力失去信心,亂局中,“歐豬五國”個個深陷困境,人們也對歐元體系産生了懷疑。
然而在2012年7月26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倫敦表态:“準備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歐元。”
這是金融史上著名的時刻,以這次講話爲起點,包括直接貨币交易(OMT)在内的一系列貨币寬松舉措出台,歐洲債市得到安撫,收益率終于回落。
而伴随着歐元最初可能崩潰的擔憂消退的消退,寬松的貨币政策環境和限制舉債的财政緊縮環境令歐元/美元在随後多年内大幅貶值:
圖表:歐元/美元月線圖
圖片來源:FXTM富拓平台EURUSD
場景3:導緻加國總理丢掉工作的财政緊縮(2015)
已放寬的貨币政策+财政政策趨于限制=本币看跌
貨币政策:在次貸危機爆發後,加拿大央行也曾降息直至零利率,随後在經濟逐漸複蘇後,利率在幾次反複後維系在1%的水平。2014年底之前,再次将利率下調至0.5%,直至2017年開啓一輪加息周期。
财政政策:加拿大總理哈珀在後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實施了緊縮措施,以穩定政府财政。而在困難時期削減政府開支的舉動最終讓哈珀失去了連任的機會——特魯多在2015年大選中獲勝後接替前者成爲加拿大總理。
随着貨币政策放松,同時财政政策對經濟的支撐受到限制,加元和加拿大國債收益率都受到了拖累。
雖然能源價格在金融危機後的崩盤對加元彙率同樣造成壓力,但政策環境在中長期内對加元的壓制更加難以磨滅。即便當下美聯儲開啓最新一輪緊縮周期推動美元/加元急速高漲,彙率水平還是遠低于2016年創下的近20年高點。
圖表:美元加元周線圖
圖片來源:FXTM富拓平台USDCAD
場景4:特朗普上任早期的财政擴張(2016)
已收緊的貨币政策+财政政策趨于擴張=本币看漲
貨币政策:金融危機爆發多年後,美國經濟恢複常态,美聯儲在2016年開啓了加息周期,将利率從近零水平逐漸上調。過程中伴随着企業盈利增強,引發了更爲明确的通脹預期,驗證加息壓力。
财政政策:特朗普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獲勝後,共和黨也順利地掌控參衆兩院,市場似乎得出結論,政治阻力已降至相當有限的程度。這也讓特朗普在競選時提出的有利于市場的财政措施更有可能得到實施。
包括減稅、放松管制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舉措順理成章地爲經濟增長帶來活力,而市場反應十分激烈,股票、長期利率及美元的價格不斷上升。
在這一階段,關于新政府即将實行更具擴張性财政政策的預期本身成了影響資産價格的重要原因。
圖表:标普500指數周線圖
圖片來源:FXTM富拓平台SP500m
Part.4
小結:買傳言,賣事實
上述案例及行情的回顧大緻呈現了不同政治環境下,經濟政策影響市場的方式。從對彙率及其他資産價格産生的趨勢性影響力度來看,當出現以上政策組合成立的迹象時,投資者就需爲市場變化做好準備了。
而在具體交易層面上,敏感的市場參與者可能早已對事件結果有相當的預判把握,市場報價也會提前消化相關預期。
因此要記得外彙市場長久流傳的一句古老格言:買傳言,賣事實。也就是說,如果關于政策變化的傳言确實可信,那麽彙價會早早做出反應;而當傳言被證實時,市場就有朝相反方向運行的可能。
最後再重複一遍,上述分析僅适用于具有高度資本流動性的經濟體。
(本系列完)
*版權說明:本文爲FXTM富拓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