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政策反差造就另类投资策略
「去全球化」概念已成为投资策略中不能忽视的因素。有危便有机,例如中美经济脱钩造就两地「政策套利」的投资机会,主要影响的行业有房地产。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及银保监发布所谓「金融16条」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发出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信息,货币政策「由紧趋松」将有利资金重投房地产板块。相反,美联储多次加息后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提供的房产市场指数去年12月为31,指数低过50为发展商趋向悲观。
第二类行业为非必需品消费。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把「内需」放在首项,加上预期经济增长在放宽抗疫政策后反弹,料将出现一轮复常后「报复式」消费,有利周期性的中国内需板块。相反,美国上市的国际企业,尤其过去盈利丰厚的金融及科技公司,都提出不同的裁员计划,目标大多为中层职位。加上冷却房市将带来逆财富效应,减低中产可支配收入将影响美国本土消费。
第三类行业为信息技术。相比2020年时在科技金融﹑民生相关的科企提出不同领域的行业整改,防止行业野蛮生长,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其中一项重点是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及创新,政策逆转料将有利中港科板块。相反,欧美科技企业在资金充裕时可在研发部门投入大量资源,但发现回报未如理想(例如「元宇宙」产业),加上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唯有尽快止蚀离场。另外被中国拒诸门外的虚拟货币市场出现大型违规事件,将窒碍行业发展。
第四类行业为银行。近10年欧美央行利用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但遮掩核心问题,例如企业及个人高杠杆,游资投入资产市场(例如房市﹑股市)而非实体经济,银行业当然受惠其中。相反,中国经历过2008年的教训,近年来坚持不会「大水猛灌」,产生出「定向降准」等以对症下药的货币政策,更重要是2020年大规模进行去杠杆,全球大幅加息前先为经济动「大手术」,确保经济在大风浪中平稳发展。今天欧美金融业当然受惠息差上升,但更大风险是违约率递增。当经济步入衰退,更高利率都不敌「落雨收遮」的传统银行操作,再高利率都无福消受。
以MSCI中国行业指数与标普500行业分类指数作比较,结果显示年初至今4大行业表现,中国比美国指数表现更佳。中美政策反差提供另类的股票投资策略。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