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3至2024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演辞
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
我谨动议二读《二零二三年拨款条例草案》。
引言
2.这是新一届政府的第一份财政预算案,也是香港摆脱疫情困扰、恢复与内地及国际通关后的第一份财政预算案。
3.香港正走在新阶段的新征程上,方向清晰、目标明确:全力拼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升市民生活素质。
4.现时外围环境仍然严峻,风云变幻,虽然香港经历过去几年的压力测试,政府的财政状况和金融体系依然稳健,并展现强大韧性,整体社会稳定。
5.今年预算案的主题是:稳中跃进、共拓繁荣新愿景。
6.现时香港经济正值复苏初段,市民和不少企业仍然承受相当压力,需要支持。与此同时,面对激烈竞争,时不我与的迫切发展需要,我们需要全力全速推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这需要前瞻规划、前置部署。面对资源制约,我们的应对方法更要创新。概括而言,我们今年采取「中间偏松」的财政姿态,因此这一份仍然是赤字预算。预算案措施所涉及的资源,超过八成是用在市民和中小企身上,冀能在力所能及之处,照顾有需要的市民;在经济恢复之际,加固复苏动力,支持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我会在以下章节作出说明。
7.二零二二年外围环境显著恶化。俄乌冲突推高国际能源和商品价格,环球通胀严重,主要央行大力收紧货币政策,拖累先进经济体的表现。内地经济增长也因环球经济疲弱和疫情反复而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基会)估计,去年全球经济增长减慢至百分之三点四。
8.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亚洲区内制造业和贸易增长亦见减慢,加上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跨境陆路货运因疫情持续受阻,去年香港整体货物出口实质显著下跌百分之十三点九。
9.服务贸易方面,运输服务输出及金融服务输出均见下跌。虽然旅游服务输出随着旅客隔离检疫措施逐步放宽录得强劲升幅,但仍远不及疫情前水平。整体服务输出全年微跌百分之零点九。
10.本地方面,去年年初第五波疫情爆发,金融状况收紧,为内部需求带来沉重压力。不过,随着本地疫情受控,加上政府的逆周期措施和发放消费券发挥关键作用,就业状况持续改善。私人消费开支由第二季起逐渐恢复,但全年计仍下跌百分之一。受经济前景疲弱和借贷成本上升影响,整体投资开支下跌百分之八点五。
11.在外部和内部环节均受到打击下,香港整体经济在二零二二年收缩百分之三点五。不过,劳工市场有所改善,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在去年初上升至百分之五点四后,逐步下跌至最新的百分之三点四。
12.通胀总体上保持温和。个别项目如食品、能源、衣履的价格升幅较为显著,但其他主要组成项目所承受的价格压力大致受控,私人房屋租金亦有所下跌。撇除政府一次性措施的影响,去年全年基本通胀率为百分之一点七。
13.在金融状况收紧、环球增长放缓、地缘政局紧张等因素影响下,本港股票市场在去年大部分时间继续调整,交投收缩。然而,由于市场憧憬主要经济体加息步伐快将放缓和本地经济复常速度加快,恒生指数于去年年底强劲反弹。
14.去年住宅物业市场显著调整。楼价全年下跌百分之十五点六,交投量大幅缩减近四成至约四万五千宗的低水平。非住宅物业市场亦转趋淡静。
15.市场普遍预期,主要央行大幅收紧货币政策对环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在今年进一步浮现。地缘政局紧张亦会增添下行风险。上月国基会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至百分之二点九。
16.外部需求疲弱将继续影响今年内地的出口。不过内地经济韧性强、基本面坚实。随着经济活动在疫情后迅速恢复,以及过去一年推出多项稳经济措施的成效陆续显现,预料今年内地经济增速将明显加快。
17.今年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增长预料会继续减弱。市场预期上半年美国利率将进一步上升,然后维持在高水平一段时期,料将进一步遏抑需求。欧元区经济气氛持续低迷,增长速度将继续受货币政策收紧和俄乌局势影响而显著减慢。
18.在先进经济体增长动力进一步减弱下,今年香港的货物出口仍将面对严峻挑战。不过内地经济增长加快及跨境陆路货运限制取消,应可缓减部分压力。至于服务输出,政府已取消入境人士的隔离检疫安排,加上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访港旅客数目有望强劲回升。
19.本地方面,随着经济活动回复动力,香港与内地和国际的往来亦迅速复常,整体经济气氛有所改善,私人消费将会上升。经济前景好转也会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尽管金融状况收紧仍是制约因素。
20.考虑到上述各项因素,我预测香港经济在今年会明显反弹,全年实质增长介乎百分之三点五至五点五。
21.物价方面,本地成本压力会随着经济复苏而上升,外围价格压力在今年虽然稍有缓和,但仍相当显著。综合各项因素,我预测今年基本通胀率和整体通胀率将分别加快至百分之二点五和百分之二点九。
22.中长期而言,香港经济充满机遇。国家经济朝向高质量发展,并将保持合理增长;亚洲区内其他新兴经济体也会继续录得较快增长。同时,美国和欧元区等先进经济体在经历当前的挑战后,预期将逐步回复至其长期增长趋势。
23.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优势独特,加上本届政府着力更好结合「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积极提升竞争力、发掘新增长点,以及扩大经济容量。各项举措将会陆续取得成效。
24.综观以上各项因素,并考虑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活动会继续从疫情中复常而实现追赶式增长,我预测香港经济在二零二四至二零二七年间,平均每年实质增长百分之三点七,高于疫情前十年的百分之二点八的趋势增长。基本通胀率预计为平均每年百分之二点五。
25.我相信今年香港经济会明显复苏,前景乐观。不过,目前复苏还在初始阶段,市民和企业在三年疫情打击后亦需固本培元。顾及政府的财政承担能力,我会推出以下的针对性措施,支持市民和企业,巩固经济复苏的势头。
疫后恢复
力吸访客省靓香港招牌
26.香港一直以来是国际知名的盛事之都。大型盛事、国际会议展览等活动对吸引高增值旅客尤为重要,亦是现时世界各地力争的旅游板块,我们必须举办及支持更多大型国际盛事及活动,进一步提升香港盛事之都的形象和竞争力。
国际盛事
27.政府会预留一亿元争取更多吸引旅客和极具旅游宣传效果的大型盛事来港举行,提升香港的国际形象。香港旅游发展局(旅发局)亦将动用超过二亿五千万元继续举办及协助推广大型旅游盛事,包括首次举办的「香港流行文化节」,疫情后再次以实体形式举办的「香港美酒佳肴巡礼」、「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香港单车节」,以及「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和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等盛事。
大型会议和展览
28.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在未来数月会举办十多场大型会议和展览,预计超过五十万人次参与。此外,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政府会继续与贸发局合办年度高峰论坛,大力宣传香港作为「一带一路」功能平台和重要节点。
29.政府会向旅发局额外拨款约二亿元,让其加大力度争取更多不同规模及类型的国际会议与展览在港举行,涵盖金融、创科和医学等范畴,吸引高增值旅客,令香港成为区内首选会展旅游目的地。
30.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下月会联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港举办银行监管国际会议,并正与国际清算银行商讨于下半年在港举办中央银行行长会议。至于在去年十一月首办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今年会再度举办,展示香港的独特优势及投资环境。
推广香港
31.在推广香港方面,我们要「请客来」,也要「走出去」。由我领导的「推广香港新优势专责小组」,由社会不同界别杰出人士组成,为向外推广香港出谋献策。在专责小组的指导下,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通力合作一同推广香港新优势,我会拨款五千万元支持这工作。
「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
32.为展示本港经济及营商优势,政府在二月初推出名为「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的大型全球宣传活动,全方位推广香港的经济新亮点、文化新视野、旅游新体验,以尽早争取更多内地及境外商务及观光等旅客访港。
33.香港机场管理局(机管局)已宣布将送出免费机票,旅发局亦向抵港旅客赠送礼物包。香港作为美食之都、购物天堂,在旅游恢复之际亦需要加强推广。旅发局亦会向一百万名访港旅客发放「香港有礼」消费美食礼遇。此外,旅发局会提供更大诱因吸引国际邮轮访港,推动邮轮业复苏,巩固香港作为区内重要邮轮港的角色。
「开心香港」(Happy Hong Kong)
34.为了让市民可同享共乐,为社会增添开怀笑脸,我们即将启动以市民为对象的「开心香港」(Happy Hong Kong)活动,聚焦美食体验、愉快游乐、文青创作等活动,让市民有多元化的本地玩乐选择,也有助刺激本地消费和经济。
35.这系列活动的亮点之一,是未来数月会在全港多个地区举办的大型「美食市集」,汇聚内地、本港及海外美食,让市民及旅客享受中外美食。民政及青年事务局会统筹相关活动,细节稍后公布。另一亮点是旅发局将在夏季筹办以维港为舞台的大型海陆嘉年华,全球不同地方的表演团体将呈献舞蹈、音乐、街头表演等精彩演出,亦会上演全新灯光汇演,让市民和旅客在欣赏维港景致的同时享受新体验。
36.此外,西九文化区管理局、香港迪斯尼乐园、香港海洋公园、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数码港)及香港科技园公司(科技园公司)等机构也会响应,在今年内举办有主题特色的市集、嘉年华或其他活动。
37.政府于过去两年推行了两轮消费券计划,分别向超过六百万名合资格市民发放五千元及一万元电子消费券。社会反应正面。
38.考虑了当前经济、社会民生及政府财政状况后,今年我会再向每名合资格的十八岁或以上永久性居民及新来港人士分两期发放总额五千元电子消费券。
39.为尽快发放消费券,政府会先通过去年计划的登记数据,在今年四月发放首三千元消费券给合资格人士,余额会与新符合资格人士一起在今年年中发放。与去年安排一样,透过不同入境计划在港居住及来港升学的合资格人士,会获发上述总额一半,即合共二千五百元的消费券。我们会尽快公布详情。
40.在纾缓经营压力方面,我建议:
(一)宽减二零二二/二三课税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税,上限为六千元,全港十三万四千家企业受惠。有关扣减会在二零二二/二三课税年度的最终应缴税款反映。政府收入将减少七亿二千万元;
(二)宽减二零二三/二四年度首两季的非住宅物业差餉,以每户每季一千元为上限。估计涉及四十三万个非住宅物业。政府收入将减少七亿四千万元;及
(三)由二零二三年七月起,宽减现时适用于政府处所合资格租户、地政总署辖下合资格短期租约及豁免书的百分之五十租金和费用,为期六个月至今年年底。政府收入将减少约十亿元。
41.政府多年来不断优化「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以切合中小企业在经济下行期间的融资需要。计划至二零二二年年底已批出超过二千三百亿元贷款,惠及超过五万三千家企业。香港今年经济将逐步回升,商业融资可望逐渐回复由市场调节。但在复苏的路上,中小企业需时巩固实力,因此我决定将「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各项担保产品的申请期限由今年六月底延长至明年三月底,给予中小企业更多调节空间,站稳阵脚。
42.为支持跨境客运及旅游业,参考上述的「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政府会推出新计划,向合资格客运营办商和持牌旅行代理商提供百分百贷款担保,预计一共会涉及约二十七亿元的贷款担保額,并有望于今年四月内推出,计划详情稍后公布。政府亦会把原来在今年三月底完结的「旅行社鼓励计划」延长三个月,帮助业界尽快复原。此外,政府会向「旅行社信息科技发展配对基金计划」注资三千万元,鼓励业界利用科技升级转型。
43.为减轻市民的经济压力,我会推行以下一次性纾缓措施:
(一)宽减二零二二/二三课税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上限为六千元,全港一百九十万名纳税人受惠。有关扣减会在二零二二/二三课税年度的最终应缴税款反映。政府收入将减少八十五亿元;
(二)宽减二零二三/二四年度首两季的差餉,住宅物业以每户每季一千元为上限,估计涉及三百零三万个住宅物业,政府收入将减少五十二亿元;
(三)向领取社会保障金额的合资格人士,发放金额相当于半个月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标准金额、老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额外开支约二十七亿二千一百万元。在职家庭津贴亦会作相若安排,额外开支约一亿一千六百万元;
(四)将「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下的临时特别措施延长六个月至今年十月底,为市民每月超出二百元的实际公共交通开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补贴,以每月五百元为上限,涉及额外开支约十亿八千万元,估计每月惠及约三百五十万名市民;
(五)为参加二零二四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学校考生代缴考试费,开支一亿五千一百万元;及
(六)为每个合资格电力住宅用户户口提供一千元的电费补贴,涉及约二十九亿元。现行向此等户口提供每月五十元的电费纾缓金计划,将延长至二零二五年年底,涉及约三十五亿元。约二百九十万个住宅用户将可受惠。
44.此外,我建议由二零二三/二四课税年度起,增加子女基本免税額及子女出生课税年度的额外免税額,由现时的十二万元增至十三万元,估计将惠及三十二万四千名纳税人,每年税收减少六亿一千万元。
45.「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香港亦进入由治及兴的新里程,同样需要紧扣这主题。这是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的实践,也是更好造就香港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46.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香港造就了很多成功故事,也有一些领域陷入发展瓶颈,我们有必要推动经济朝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制度优化、政策革新以创造新动力;着力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及产业发展,迈向绿色转型。
47.世界百年未见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国际环境竞争愈趋剧烈,我们要更好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充分把握内地的庞大市场,同时汇聚海内外人才、资金和其他资源,在全开放型的经济运行中,互惠共享、造就相互更好发展。
48.本届政府会更好结合「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在需要政府引导的范畴,我们敢于引领、全力承担、加速推动;在需要市场力量推动的部分,我们通过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让市场发挥力量,这将大力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
49.数字化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加速推动香港数字化经济的进程,由我主持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正就四大范畴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探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数字基建、便捷安全的跨境数据流动、企业数字转型,以及人力资源配套。委员会下的四个工作小组在今年内会向政府提出具体建议。
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50.要推动香港的科研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决条件之一是拥有足够的算力基础。为此,政府会就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在二零二三/二四年度完成。
「智方便」
51.发展智慧城市及数字经济有助改善市民生活素质。我会预留约二亿元提升「智方便」平台的运作,为市民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数字服务,改善用户体验。「智方便」的更广泛使用,将会进一步推动「智慧政府」以至整个社会的数字转型。
香港鼓励电讯业投资基建
52.先进及更全面的电讯基建设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了鼓励电讯网络营办商更积极投资基建,为企业及市民提供更优质的通信服务,我建议电讯网络营办商就将来投得的无线电频谱而须缴付的频谱使用费将可获税务扣除。
数字转型
53.本港很多中小企业都正积极寻求数字转型,为业务创优增值。我会预留五亿元,进一步加快企业数字转型的步伐,让数码港推行「数字转型支持先导计划」,以一对一的配对资助模式,协助中小企业应用现成的基础数字方案配套,让他们更容易实现数字转型。
54.政府亦一直致力支持企业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和将业务流程升级转型,例如「科技券」计划。这计划获业界的广泛支持,计划出台至今,已批出超过二万宗申请。为协助企业更好发展数字配套和升级转型,生产力局于去年九月推出一站式「资助易」网上平台,令申请流程更畅顺。
55.互联网持续发展演变,每一代的技术革新,都带来新的应用和机遇,甚至颠覆了商业运作模式。正处起始期的第三代互联网(Web3)同样潜质庞大,我们必须与时并进,抓紧这个黄金机遇,引领创新发展。
56.数码港在今年初已成立Web3基地。我会拨款五千万元加速推动Web3生态圈的发展,包括举办国际大型研讨会,让业界和企业更掌握前沿发展,推动跨界别业务合作,并举办更多青年工作坊。
57.虚拟资产是Web3生态圈的重要一环,去年十月发表的虚拟资产政策宣言,阐明政府对相关行业的政策立场和方针。市场对此反应踊跃,在过去数月,已有大批具潜质的新型企业考虑落户香港。下一步我将成立并领导一个虚拟资产发展专责小组,成员包括相关决策局、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市场人士,就行业的可持续和负责任发展,向政府提交建议。
58.推动绿色经济以实践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重要课题,国家亦正朝着「3060」双碳目标迈进。这经济模式汇聚科技创新、金融、商业和人力等资源,可以推动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创造需求和增强发展动能。整个产业群正高速增长,但目前全球还未形成具领导地位的绿色科技产业及金融集群。
59.事实上,香港在建构国际绿色科技及金融中心具备优势。过去多年,汇集了不少绿色科技企业及人才,政府亦牵头推动绿色科技的应用,包括成立「低碳绿色科研基金」。本港在绿色金融及创新方面也扮演着领导者及先行者角色。我们上周成功发售全球首批政府代币化绿色债券,总额八亿元,凸显了香港能为创新的债券发行形式提供灵活便利的法律和监管环境;至于在上月发行总值五十七亿五千万美元等值,以美元、欧元和人民币计价的政府绿色债券,是亚洲最大的ESG(即环境、社会及管治)债券发行。
60.在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融资方面,「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自二零二一年推出后,已向超过二百笔在香港发行的相关债务工具批出资助,涉及的债务总值近七百亿美元。
61.此外,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在去年十月推出国际自愿碳信用产品交易市场Core Climate,为香港的碳市场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62.我们必须看准时机,积极把握国家双碳战略下的机遇、发挥「一国两制」及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加速发展香港成为国际绿色科技及金融中心,并朝五个方向推进:
(一)构建绿色科技生态圈。包括吸引龙头企业或初创企业落户发展;鼓励产学研的高效互动,将科研成果商品转化;通过政策支持,带动绿色科技需求;
(二)绿色金融应用与创新。让绿色项目通过传统渠道融资以外,亦可通过金融创新更便捷灵活地获取资金;
(三)绿色认证及国际标准衔接;
(四)人才培训;及
(五)加强与大湾区及国际市场的交流和合作。
63.我将成立「绿色科技及金融发展委员会」,邀请绿色科技、绿色金融、绿色标准认证等业界代表协助制订行动纲领,推动香港发展为国际绿色科技及金融中心。政府将在今年年底举办「国际绿色科技周」,汇聚相关产业代表、企业及投资者。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
64.我们突破传统思维、主动出击,成立了「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引进办)、「引进重点企业咨询委员会」和「招商引才专组」,目的是引进世界各地具代表性、高潜质的重点企业,以提升本港的竞争力,并加速产业发展。引进办去年年底成立后已接洽了不少重点企业,并积极跟进这些个案,协助它们在香港落户或扩展业务。
吸引外地企业迁册香港
65.香港拥有作为跨国企业集中地和总部经济的竞争优势。为进一步把握市场机遇,我们会引入公司迁册机制,便利在外地注册的公司,特别是业务以亚太区为核心的企业,将注册地迁至香港,善用香港的优良营商条件和专业服务。我们将于二零二三/二四年度内进行咨询,并提交有关立法建议。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66.行政长官于二零二二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更好利用财政储备促进香港经济和产业发展,提升我们招商引资的能力,并增强香港与大湾区兄弟城市的产业合作。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开始运作,并正物色具素质的合作伙伴,看准时机作出策略性投资。
吸引人才措施
67.二零二二年《施政报告》提出一系列措施,在培育本地人才的同时,招揽外地人才,为经济发展作贡献。这些措施包括「高端人才路条计划」及开设「香港人才服务窗口」。此外,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正更新「人才清单」,以反映各个不同专业的人手需求情况,预计下月完成。劳福局亦将于今年年中开展新一轮人力资源推算,协助政府就整体人力需求制订适切的策略。
「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68.为了进一步丰富人才库及吸引更多新资金落户香港,我们会引入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申请人须将一定金额的资产,投放在本地市场,但不包括物业投资。在通过审批后,便可来港居住及发展。计划的细节将于稍后公布。
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69.一直以来,香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国家长期的兴旺发展中,香港一直积极参与,并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同时也取得了水平更高、领域更广的发展。
70.国家正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现正处于关键的开局时期。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要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作用,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积极贡献力量。
71.「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佳切入平台。大湾区人口八千六百万,也是全国最富庶地区。区内经济充满创新活力,且兼备完整、高质的产业链,与香港经济互补性强。通过与湾区内兄弟城市在多个重点产业「强强联手」,香港一定能引领整个湾区实现高质量的共同发展。
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72.香港要发挥好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优势。除了加强与内地及海外的合作,也要善用内地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优势,结合政产学研的力量,让科研成果商品化,推动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
73.过去数年,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创科发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香港的初创企业增至约四千间,并有十多间独角兽企业。近年香港一直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资中心。
74.为把握《十四五规划》和大湾区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政府刚于去年年底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创科蓝图》),从顶层规划香港创科发展的总体方向和重点策略,引领香港实现国际创科中心的愿景。
生命科技及人工智能
75.我在去年《财政预算案》预留了一百亿元,推动香港在生命健康科技的发展。针对科研成果转化和生命健康科技研发这两大范畴,我会从中拨出六十亿元用作资助大学及科研机构设立主题研究院,促进横跨院校、机构和学科的合作。我们将于二零二三/二四年度邀请有意设立生命健康科研学院的院校和机构提交建议书。
76.为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更好实现「从零到一」的基础科研能力,我会预留三十亿元推动相关建设,特别是发挥香港作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的独特优势,引进来自内地及世界各地的创科领军人才、科研团队和企业,促进跨领域的科研合作。
微电子研发院
77.微电子是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全球微电子需求高速增长,发展空间无限,香港必须把握机遇。政府打算设立一所微电子研发院(研发院),推动本港微电子的发展,冀能成为亚太区内支持微电子发展的领先机构。研发院亦会强化与大学、研发中心和业界的合作,加快「从一到N」的科技成果转化,凝聚海内外相关专才,加强培育本地科研人才,进一步完善创科生态系统。
培育初创企业
78.政府一直通过科技园公司和数码港支持香港创科生态圈的持续发展。为加强对初创企业的投资,科技园公司的「科技企业投资基金」将增资四亿元,帮助更多具潜质的科技初创企业。此外,科技园公司将整合现有的「企业加速计划」并额外投放一亿一千万元,联同合作伙伴推出「共同企业加速计划」,以培育高潜质的科技初创企业成为区域或全球企业。
79.为了配合发展智慧城市及数字经济的政策,我将为数码港预留二亿六千五百万元,以推出一项针对智慧生活初创企业的培育计划。计划的最高资助額为五十万元,并会为初创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专业支持及辅导。预期接下来五年,每年有约九十间合资格初创企业受惠。
新型工业化
80.先进制造活动会衍生研发需求,鼓励私营企业投放更多资源于研发工作,有助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枢纽。位于将军澳创新园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已在二零二二年四月开幕,提供约十一万平方米的先进制造空间,已进驻租户包括从事民用卫星、先进材料的企业,以及提供智慧物流相关服务的公司。为配合引入重点企业落户香港,推动新型工业化,政府会及早部署,提供更多先进制造空间。科技园公司正就兴建第二个先进制造业中心进行可行性研究。
81.香港一直以来凭借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从而成为举世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随着国家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朝向更高质量发展,通过资本市场引导资金有效配置,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这些发展也为香港带来庞大机遇。
82.尽管受到地缘政治影响,国家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并坚持互惠共赢的发展模式,让许多企业和投资者更重视国家长远发展带来的投资利益,这令香港的优势更加凸显。
83.香港作为领先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将继续领导国际市场的人民币资金管理及投资,并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84.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向更高质量发展,必须兼顾发展与安全。我们一直妥善管控及预早辨识潜在风险,牢固稳守「金融安全」的底线,这是经济、金融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之所系。
扩阔两地互联互通
85.两地相关机构一直紧密合作扩展互联互通机制,全速落实有关措施。未来我们会继续与内地探讨各项扩容增量方案和优化安排,例如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债券通,以及进一步扩大沪深港通合资格证券的范围。我们亦会研究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风险管理产品,包括在港发行国债期货,为香港资本市场持续注入新动力。
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86.国家是世界最大贸易国,跨境及离岸人民币使用量会不断增加,「二十大」报告亦指出要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87.香港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枢纽,截至二零二二年年底人民币存款額接近一万亿元;全球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约七成半在港进行。深沪股通及债券通的经验充分说明,香港能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协助内地有序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和引导境外资金持有离岸人民币资产。在互联互通渠道下,港股通正探索提供人民币柜台,港交所的国际碳市场亦同时提供港元及人民币结算。
88.立法会已于今年一月通过法例,豁免双柜台证券市场庄家特定交易的印花税。港交所将于今年上半年推出有关庄家机制,提高人民币计价股票的流通量和价格效益,配合本地发行人设立人民币交易柜台,以推动人民币证券在港的发行及交易。
证券市场
89.港交所经咨询市场后,将于今年第一季实施先进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拓宽发行人上市渠道。在详细考虑市场有关中小型和初创企业融资的意见后,港交所亦将于今年内就GEM提出具体改革建议,并咨询持份者。
90.此外,港交所将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探讨进一步优化上市规则,平衡市场发展与监管需求,包括发行人回购股票后的相关安排。若建议获市场支持,我们将对《公司条例》作出修改。
91.港交所亦将探讨一系列优化交易机制的建议,包括探索市场在恶劣天气下继续运作的安排、检视自行成交防范功能及相关限制,以便利投资者交易和配合市场发展趋势。
债券市场
92.香港是亚洲领先的债券枢纽,连续六年成为亚洲区安排国际债券发行最具规模的中心。政府会继续优化基建、推行鼓励措施,并与监管机构向海内外发债机构及投资者推广香港资本市场的优势。
93.香港亦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中心。去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别在香港发行总值各五十亿元人民币的离岸人民币债券;今年一月,我们再次在「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下发行人民币债券,并因应投资者的需求,将发行額倍增至一百亿元人民币,内地和海外金融机构反应热烈。我们会继续推动更多内地各级政府、海内外公私营机构到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
94.另外,我们刚于上星期首次发行一年期的代币化绿色债券,以代币化技术执行相关发债流程,包括利息支付、二手交易和到期赎回等。这次试点发行以机构投资者为对象,探讨香港现行法规和金融基础设施如何兼容代币化发行。我们会总结经验,检视代币化债券发行在香港的发展潜质和前景,研究政策措施,推动代币化技术在香港资本市场的更广泛应用。
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
95.资产及财富管理业是香港金融业重要的一环,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当中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零二一年在香港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三十五万亿元,从业员总数达五万四千人。我们会积极推动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亚洲区内资产及财富管理枢纽的地位。
96.家族办公室业务方面,我们已于去年十二月向立法会提出法例修订,为单一家族办公室在香港管理的家族投资控权工具的合资格交易提供利得税豁免。在立法会通过建议后,相关宽减将适用于二零二二年四月一日或之后起计的任何课税年度。
97.此外,我们会在未来三年向投资推广署提供一亿元,吸引更多家族办公室来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已成立督导小组,重点项目包括于三月底举办「裕泽香江」高峰论坛,以及为相关财富管理人员提供专门培训。
98.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为资产管理业界提供更好的营运环境。我们亦有针对性地为本地基金经理的发展提供实质支持。例如,外汇基金近年增设了专门配置予本地另类基金经理的组合,投放于一些较小规模的基金公司,下一步亦会涵盖小型的本地私募基金和在港拓展业务的私募基金,支持他们在港发展。此外,外汇基金将会物色专注于可持续投资的基金,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区内首屈一指的可持续金融平台。
99.与此同时,我们会与监管机构优化资产及财富管理业的规管措施及税务安排。在财富管理方面,监管机构将根据风险为本的原则,在适当保障投资者的前提下,简化高端或超高净资产值个人客户的合适性评价和披露流程。此外,政府将检视现行适用于基金及附带权益的税务优惠措施。
100.我们会继续推进各项金融科技基建项目的应用测试及准备工作,包括「数字港元」和以「数字人民币」作跨境支付用途的项目。此外,金管局正与泰国央行合作,探讨让两地旅客分别以香港的「转数快」及泰国的「PromptPay」在当地付款,为旅客提供多一个安全、快捷及有效的支付选择。
101.「商业数据通」于去年十月推出,截至去年年底,参与银行合共已批出超过一千宗中小企贷款,总额逾十九亿元。「商业数据通」预期将于今年年底连接政府信息技术总监办公室构建的「授权数据交换闸」,以便金融机构经客户授权后,获得相关数据,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非传统风险转移
102.香港是环球风险管理中心,一些内地企业已在港设立专属自保公司,利用香港的专业管理人员及服务,提高综合企业风险管理能力。近年,我们实施了保险相连证券的专属规管制度和推出资助先导计划,并促成数宗「巨灾债劵」在香港发行,推动保险市场多元发展。我建议延长先导计划两年,继续吸引更多发行机构和培育人才,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并助力国家开拓分散和管理风险的渠道。
普惠金融
103.政府会持续多管齐下发展零售债券市场,我计划在下年度发行不少于五百亿元银色债券及一百五十亿元绿色零售债券,在促进市场发展的同时,为市民提供回报稳定的投资选项。
104.现时强积金有四百多万计划成员,社会对有稳健回报且手续费低的强积金基金有显著诉求,我已指示金管局与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就此进行研究。作为第一步,我计划未来先在政府发行的绿色债券和基础建设债券中,拨出一定比例优先供强积金基金投资,为强积金计划成员提供多一个投资选项。
国际航空枢纽
105.香港是国际航空枢纽,此定位在《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均获中央政府确定和支持。香港国际机场在二零一八/一九年度每年服务约七千万名乘客,是全球第三繁忙的国际客运机场;也多年是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
106.为支持航空交通的复苏,机管局将会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免机场费用、为复办或新开办航线提供诱因,以及举办大型推广活动。同时,政府正与机管局检视航空业中长期的人手短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