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技術調整做短線一次
彙市上,再淩厲的升勢也不可能一氣呵成,再慘烈的跌勢也難一直線走下去到底,中間必定有個盤整的過程。重新整頓才能開始新一波的漲跌。這種整頓被稱爲“技術性調整”。
技術調整是由三個因素造成的:
一部分有浮動利潤的交易商進行獲利平倉,技術性買盤或賣盤受到反方向壓力;
第二,部分有浮動虧損的交易者采取平均價的策略,加上死碼,使走勢曲折;
第三,有人覺得“這個波動已經快到了”,實行短促突擊,也對價格有了一定的沖擊。
技術調整爲我們提供了一個走短線的機會,通常是這樣的一次調整,相當于之前一段時間上漲或下降了30%至50%的幅度。抓住了機會,利潤也相當可觀了。
技術調整的出現也可以從信号中找到線索。舉個例子,上行時,陽線連續拉出三天,但其中一天比一天短,漲幅日複一日地減少;或者,在上行之後,來個高開低收,拉出一個陰線,顯示有調整趨勢的信号。
在下降趨勢中,連續三天拉出陰線,但其中一天比一天拉得短,跌幅逐日遞減;或者,在下跌幾天之後,來拉出一個低位并拉出一個有下影線的陽線,這都是跌勢即将反彈的預兆。
在升勢出現調整時做空頭做多,或在跌勢出現反彈時抓住多頭做多,這符合順市行情。即使在上一階段已經抓住了升勢或跌勢的機會,趁調整之局反賣或反買的時候,那可真的達到了“既摘西瓜,又拾芝麻”的最理想境界了。
用技術調整作買賣隻能做短線,絕對不能太貪心,一般情況下,調整到百分之五十的幅度時,就要到它結束了。由于即便是“平均價策略”的運用者,到了這個價位,大體上和局,他們也會匆忙平倉離場。您是如此貪心,行情一轉回大方向,就成了“貪吃芝麻,把西瓜丢了”。
上漲期間和下跌期間的技術調整,并不意味大方向的改變,當出現調整時,大市的基本因素沒有改變,市場人氣在策略上沒有改變,圖表趨勢在整體上沒有改變,因此調整隻是暫時的。雙拳向後縮,爲的是更有力的出擊。在使用技術調整進行短線操作時,我們應該對此保持清醒的記憶。
注意一天一次轉彎的信号
既有漲不跌的好市,也有跌不漲的逆市。上漲與下跌交替,是期貨走勢的基本規律。但是,價格上漲和下跌有兩種不同性質的演變:
一個是大方向的改變,即把大升勢變爲大跌勢或大跌勢變爲大升勢。這樣的轉體,通常以雙頂或雙底,或三下或三下到底,頭肩頂或倒頭肩底,或大圓頂或大圓底等形态爲标志,屬大動作,一般需三周至半月左右的時間孕育。
二是技術上的調整,即大漲中有小跌或大跌中有小漲。這類轉向器,通常有一條高開低收,很多帶上影的黑線;或者,有一條低開高收,很多帶下影的紅線作标志,屬于小動作,在一個交易日内完成,故稱爲單日轉向器。
赢利回吐是産生一天轉一天的主要周。大起大落或大起大落,通常由幾個小的上升浪或下降浪組成。上漲和下跌一段時間都是反彈,消化之後是下一波上漲和下跌。每個上升浪或下降浪小的頂部或底部,都是比較集中的。一旦賣出是平倉或者買入是平倉,就會造成單日的轉手。
最特别的一點,是它的開市和收市價格具有承先啓後的意義,連漲多日後又跳空或跌多日後跳空,是一次單日轉向的第一大特點。對于持續多日的急漲或急跌,這一點有延續性,可以說是“承先”。
開盤後持有浮動利潤的買家,紛紛趁高套利,将市價推低,與上盤升市方向相反,形成當日由升轉跌;或開盤後持有浮動利潤的賣家,紛紛趁低補倉平倉,把市價搶高,與上盤跌市方向相反,形成當日是由跌轉升。
那是一天中轉向的第二個特點。對于随後幾天技術性調整的小幅下跌或小幅上漲來說,這可稱爲“啓動後”。
一天一轉之後,随後的調整幅度,一般相當于前一段的上升或下降30%至50個百分點。與杠杆外彙相比,若能掌握,則獲利頗豐。所以在一輪急升或急跌後,要留心一下,看有沒有轉向的迹象出現。當日轉行的情況将決定,即臨近收市時做空頭或多頭,往往能賺到前幾天的下跌或上漲。
把握好“頭肩頂”的大好時機
頭肩頂是漲勢和跌勢的轉折點,是較可靠的下降信号。弄清楚頭肩頂的形成規律、形态特征和相應的買賣策略,不僅可以把握賣空良機的重要意義,而且,在相反的情況下,也可以根據倒頭肩底上升的信号,抓住明朗的多頭機會。
所謂的頭肩頂就是這樣形成的:承接上一階段的漲勢,上升到A點便開始回落;下降到B點才得以站穩;再來一輪上升超過A點,超過C點,然後以C點爲該上升浪的頂部,再下降到與B點相同的水平,在D點站住,再次上升,到與A點相差不大的價位,在E點停止,然後掉頭向下,當下降到D點與D點拉的最低點形成頸線,整個下降趨勢就形成了。像這樣的圖形,三個高點,中間最高,恰似一個人的頭,兩側較低,相當于兩肩,所以按形象來說就是“頭肩頂”。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恭喜您又學到一個外彙知識、外彙資訊,記得關注rrh123外彙查詢平台,每天教您一些實用外彙知識、外彙資訊!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