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個好消息,那就是京滬高鐵上市了。肯定很多關注這隻股票的人都想知道它上市之後的股價,那麽下面小編也不賣關子,大家一起随小編來看看京滬高鐵上市股價預測,了解一下這隻股票怎麽玩。
京滬高鐵這隻股票在今天剛一上市的時候就漲停了,可以說除了中簽的股民外,根本就沒有其他投資者能夠買到,也無法享受到股價大漲帶來的豐厚收益。不過當漲停結束後股票還是會繼續進行買賣的,而投資者可以抓準時機進行交易。
嚴格意義上說,京滬高鐵與新制度經濟學上對公司的定義相背離,這不僅體現在它違背了公司設立的根本原因,也體現在它内部價值鏈的斷裂,這樣的公司是很難創造正收益的。京滬高鐵擁有優質的國有資産,它的資産負債率隻有14%,淨資産占比極高。對于股民來說,這是最值得投資的股票。
再加上今天剛一開盤就漲停,更是加劇了投資者的熱情,目前正是春運高峰,對于鐵路闆塊來說是利好,京滬高鐵也不例外。多重利好因素的加持下,京滬高鐵的股價至少能維持到春節前。春節後由于行情不明,對于京滬高鐵能否繼續上漲,我們隻能從基本面來判斷了。
京滬高鐵于2007年12月27日,由11家投資方共同設立,次年1月9日于工商局注冊登記。至2010年12月發生股東變更時,表1中11家投資方僅有中國鐵投、平安資管和社保基金進行了實際注資,占三家合計應繳資本的86%,占工商登記注冊資本的67%。
2010年12月,京滬高鐵第一大股東中國鐵投進行了股權轉讓,引入外商投資公司中銀投資(全稱“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中銀投資盡管注冊成立于中國香港,但最終實控人是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轉讓實際上是将中國鐵投部分繳存資本的壓力轉移給了另外一家具備流動資金實力的國有企業。2011年8月,公司實繳資本有了實質性進展。值得注意的是,同年7月1日,京滬高鐵正式通車運營。
經過2011年資本實繳後,至2016年9月,平安資管、社保基金和中銀投資實繳資本完成,而中國鐵投仍有14%資本未繳足,其他地方鐵路投資公司亦未注資。此時,距企業成立已經過去了8年9個月。
2016年9月,地方鐵路收到因過本省(市)征地拆遷補償費用補足了認繳資本,至此,全體股東資金到位。後經兩次股權變動,最終形成12家股東共同控股的情況。
根據以上公司股權情況的演變,我們認爲:
第一,京滬高鐵的股權設置在2007年設立時就已經經過了一系列安排,其中地方鐵路公司在初期并不構成實際投資,而是考慮到高鐵實際運營後,由于地區過境調度進行了戰略性持股安排;真正的啓動資金來自于國家财政、社保基金和平安資管(社會融資)三部分。2010年向中銀投資的股權轉讓實際上是變相融通資金,補足了流動性缺口,而補缺口的資金仍是來自國有資産。
第二,該公司的股東權力最終來自國家決策,而不是自由市場的理性經濟人,而且這種股東權力的集中度極高——社保基金與平安資管基本沒有行使股東權力的實質行動力,除這兩方以外,其他股東具有一緻的實控人;換句話說,京滬高鐵的股東行動權最終收歸一方。
因此,從股權角度分析,以近乎100%的國有淨資産和收歸一方的國家行動力是進入股市中獲取股民信任的最大資本。對于二級市場來說,股票的股價波動率應當與宏觀經濟波動保持一定的相關性。
京滬高鐵是國鐵集團的二級子公司。該集團除中國鐵投外,下屬控股18個地方鐵路公司,另有鐵路設計研究單位等共計33家企業機構。從盈利分布來看,中國鐵投爲國鐵集團貢獻了絕大多數利潤,18個地方鐵路公司虧損極爲嚴重。根據完全統計,2018年,集團淨利潤20億元,地方鐵路公司的虧損就超360億元,呈現出集中虧損的情形;其中僅6家盈利,太原鐵路局淨利潤最多,約96億元,成都鐵路局淨虧損最多,約-127億元。2019年上半年,受制于中國鐵投淨盈利下滑影響,集團虧損2億元之多;地方鐵路公司繼續虧損狀态,上半年虧損65億元,其中實現淨盈利的增加到7家,上海鐵路局淨利潤最多,超77億元,沈陽鐵路局淨虧損最多,約-7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國鐵路運輸量最大的時間段應爲春節期間,因此上半年數據并不能平滑推算全年利潤情況,我們推測結合最近部分地方線路提價的措施,2019年國鐵集團的盈利情況與上年相比不會有明顯起色。
京滬高鐵從價值鏈角度分析,該公司在企業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和采購方面幾乎全部外部化,列車運行、車廂服務、站台服務和物資補給也都通過集團委托由外部解決,并沒有在公司内部構成完成的價值鏈體系,那麽公司創造效益的能力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我們認定,京滬高鐵的上市實際上是優質資産剝離包裝上市的典型案例,它的目的是爲了融資進行後續的資産重組。
京滬高鐵至少在年前都會維持住一波上漲的形式,因爲當前的環境對于京滬高鐵來說是非常的有利的。至少在年前都值得大家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