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
--《綜述》中歐投資協定塵埃落定,提供更大市場準入并确保公平競争
今年新冠肺炎肆虐導緻全球化遭遇更強逆風,但中國擴大“朋友圈”卻成果豐碩,在年末兩個月相繼斬獲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和信心,也爲中國打造内外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鋪下良好基礎。
--《焦點》中歐投資協定七年馬拉松談判抵終點,年末彩蛋爲經貿領域注入暖意
曆經七年的中歐投資協定終于談妥,成爲2020年的年末“彩蛋”,也給2021年全球經貿領域注入暖意--通過多邊貿易合作來應對貿易保護的共同挑戰,以及後疫情時代經濟複蘇的考驗。那麽從産業角度來看,中歐将如何實現互補?
--《綜述》央行等約談螞蟻集團指其“藐視”監管合規要求,須盡快制定“整改”方案
中國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門聯合約談螞蟻集團的具體内容出爐,指螞蟻集團“藐視監管合規要求”,存在違規監管套利行爲;并提出五項重點業務領域整改要求,包括依法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确保資本充足。
對此,螞蟻集團迅速回應,在央行公布約談内容不到三小時,就發布公告稱,會在金融管理部門的指導下成立整改工作組,“全面落實約談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的經營和發展。
--螞蟻集團拟将金融業務納入控股公司,中國央行表示螞蟻正制定設立金控公司方案
兩位直接知情人士稱,螞蟻集團正考慮将大多數在線金融業務納入一家控股公司,其中包括消費貸款業務。中國央行周二晚間回應路透稱,螞蟻集團已實質控制了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多家多類金融機構,應當依法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目前螞蟻集團正在制定設立金融控股公司方案。
--《分析》反壟斷陰影下的螞蟻集團将如何整改應對監管五大要求?
在11月初首次遭監管約談并暫停IPO後,中國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12月下旬迎來監管部門二度約談。分析人士認爲,監管部門對螞蟻提出的五條整改意見針對性很強,但未來具體會将螞蟻哪些牌照納入金控監管尚存不确定性,因此很難估計資本缺口。
--《熱點聚焦》中國監管螞蟻路徑日益明晰,未來股權架構調整更爲關鍵
從全球最大規模IPO狂歡驟停,再到被監管二度約談,中國政府對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的監管路徑日漸清晰。随着螞蟻各項業務逐步整改,未來其股權架構和實控人是否及如何調整可能會是更關鍵的問題。
--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對京東、天貓和唯品會各罰款50萬,因不正當價格行爲
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告,對京東、 阿裏巴巴旗下天貓及唯品會三家企業開展不正當價格行爲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分别處以50萬元人民币罰款。
--中國經濟日報三評螞蟻集團再被約談:反映出監管部門反對金融科技壟斷的決心
中國官方媒體經濟日報三評螞蟻集團再被約談稱,11月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兩次約談螞蟻集團,反映出監管部門反對金融科技壟斷、維護良好金融市場秩序的決心。
--特朗普政府強化阻止美國投資中資企業的行政令
特朗普政府周一加強了一項行政令,禁止美國投資者購買疑爲中國軍方控制企業的證券。此前美國幾家機構之間就這項指令嚴格執行程度的看法存在分歧。
--《焦點》特朗普卸任前解決TikTok在美命運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美官員
了解情況的美國官員告訴路透,美國政府在特朗普總統于1月20日卸任前解決中國的短視頻分享應用TikTok在美命運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他們表示,仍然有些微的可能在1月份達成協議。
--美艦穿航台灣海峽,中國國防部稱堅決反對并保持高度戒備随時應對挑釁
就美國驅逐艦穿航台灣海峽,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表示,美艦行徑對“台獨”勢力傳遞錯誤信号,嚴重危害台海地區和平穩定,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中國央行:着力打通貨币傳導堵點,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
中國央行貨币政策委員會近日召開第四季度例會指出,要着力打通貨币傳導的多種堵點,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适應。
--《分析》疫情反複中國央行“穩字當頭”,控制杠杆率需“寬貨币+緊信用”
臨近年末,中國央行以連續的逆回購操作支撐充裕的資金面,落實着政策回歸常态但不“急轉彎”的表态。最新的貨币政策例會跟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保持對經濟恢複的必要支持力度,顯示疫情出現反複情況下,着意穩定經濟複蘇步伐的大方向。
--中國兩會: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将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人大常委會
新華社報導稱,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将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主席會議建議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于明年3月4日在北京召開。
--中國深改委:推進創造性引領性改革,科學謀劃落實改革的時機、方式、節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三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稱,要推進創造性、引領性改革,把深化改革攻堅同促進制度集成結合起來,聚焦基礎性和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加強制度創新充分聯動和銜接配套。
--中國人社部提高年金基金權益投資上限,料爲資本市場帶來3,000億增量資金
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發布通知調整年金基金投資範圍,将年金基金投資權益類資産比例的政策上限提高10個百分點,合計不得高于投資組合委托投資資産淨值的40%,與全國社保基金權益類投資比例持平。
--《焦點》中國經濟力排幹擾年末延續擴張,複蘇路上需留意小企業勢頭不穩
受到季節性、限電措施、疫情散發等多重因素幹擾,中國12月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均環比回落,後者創下四個月低點,盡管如此,兩項指數依然持于擴張區間,顯示中國經濟平穩運行在複蘇之路上,2020年收官依然亮眼。
--《綜述》中國11月工業利潤在高基數下增速回落,關注應收賬款持續上升
盡管受低基數效應消退影響,中國11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前月的峰值有所下滑,但仍保持了兩位數的較快增長,顯示在中國經濟持續回暖,尤其是工業超預期增長下,工業企業利潤延續修複态勢,深跌的上遊傳統行業亦開始逐步收斂跌幅。
--《分析》逆襲的中國外貿“黑馬”有望繼續在2021年馳騁
在全球遭遇新冠疫情重創的經濟寒冬之下,2020年的中國外貿可謂全球貿易大軍中逆襲的“黑馬”,成爲彌補全球産業鏈缺口的擔當。盡管疫情何時消散依然莫測,但全球需求仍在恢複通道中,展望2021年,氣勢如虹的中國外貿有望高位趨穩。
--經最終核實2019年中國GDP同比增長6%,比初步核算降0.1個百分點--統計局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經最終核實,2019年,GDP現價總量爲986,515億元人民币,比初步核算數減少了4,35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比初步核算數下降0.1個百分點。
--中國國資委:确保不發生債券違約嚴禁逃廢債,堅守不發生重大風險底線
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指出要切實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加強金融業務管理,嚴禁脫離主業、脫實向虛,确保不發生債券違約,嚴禁逃廢債,加大對參股投資和參股企業管理,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底線。
--中國發改委:應對新一輪寒潮民生用氣有保障,做好精準有序“壓非保民”預案
在局部電力短缺與新一輪寒潮來襲下,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主要負責人周一表示,從目前供需情況看,盡管部分區域、部分時段可能出現保供壓力加大的情況,但是總體上是平衡的,民生用氣是有保障的,同時要做好精準有序的“壓非保民”預案,必要時需要組織精準有序減少可中斷工業用戶用氣。
--中國住建部長:實施城市更新,力争十四五末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
中國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撰文稱,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要進一步摸清底數,科學編制改造規劃和年度改造計劃,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中國商務部: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加強多雙邊經貿合作
中國商務部召開會議明确,明年要緊緊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在促進暢通國内國際雙循環方面,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内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
--中國2020版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擴容,增加呼吸機、ECMO等産品條目
中國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最新聯合發布《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2020年版)》,增加呼吸機、ECMO、監護儀、PCR儀制造,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辦公系統開發與應用服務,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研發與應用等;與2019年版相比增加127條、修改88條,自2021年1月27日起施行。
--中國農村工作會議: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
周二結束的中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産年年要抓緊;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中國國務院國資委加快處置“僵屍企業”,取得階段性成效--國資委副主任
中國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表示,近年來,國資委加快處置“僵屍企業”,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2019年末,納入“處僵治困”工作範圍的2,041戶子企業已實現經營扭虧,基本完成主體工作任務,近700戶僵困企業實現市場出清,累計分流安置富餘人員超過80萬人,近七成富餘人員實現内部退養或轉崗,富餘人員安置工作平穩有序。
--中國工信部: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中國工信部召開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指出,要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決壓縮粗鋼産量,确保粗鋼産量同比下降;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提高新能源汽車産業集中度。
--福建省紀委通報轄區多地地方債風險問題,債務風險高壓力大成重點
中國福建省紀委日前在其官網發布的多份通報顯示,去年10月到今年1月,福建省委巡視組對所轄部分地區及單位進行了巡視,因地方債風險等相關問題,多地被巡視組點名。
--中國國企混改基金落地,總規模2,000億元聚焦核心技術等方向--新華
新華社報導,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今日在上海落地,基金總規模達2,000億元人民币,将聚焦核心領域、核心技術兩大投資方向,助力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者改革。此前萬科和上港集團等多家企業已宣布入股國改基金公司。
--《疫情簡訊》中國大陸新增25例确診,本土9例分布在遼甯、北京和黑龍江
中國國家衛健委公告,12月30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确診病例2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6例(上海6例,内蒙古3例,廣東3例,四川2例,福建1例,陝西1例),本土病例9例(遼甯5例,北京2例,黑龍江2例)。
--《綜述》中國力證新冠疫苗安全有效,絕不會“爲争第一而去搶跑”
中國已經批準首個新冠疫苗附條件上市,并透露已累計爲450萬人接種疫苗,充分證明疫苗安全性良好。中國同時強調在疫苗推進上“絕不會爲了争第一而去搶跑”,并重申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後将以公平合理價格向世界供應。
--中國國家藥監局:已批準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附條件上市
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附條件上市。
--複星醫藥将與BioNTech組成合資公司在中國生産新冠mRNA疫苗--财新
中國本地媒體--财新周三報導稱,複星醫藥将與德國BioNTech組成合資公司,在中國建設新冠mRNA疫苗産業化基地,一期項目産量将達到2億支。
--疫情擔憂下中國遊客進一步縮小出遊範圍,從“不出國”到“不出遠門”
受全球疫情影響,數百萬中國遊客今年避免海外旅行。現在他們進一步縮小出行範圍,隻前往附近的城市,避免出省。
--中國外彙:11月服務貿易逆差回升近兩成,貨物與服貿順差創半年新高
中國國家外彙管理局公布,11月服務貿易逆差109億美元,逆差額較上月的93億美元增加17.3%;當月貨物與服貿順差582億美元,爲5月以來新高,較上月的470億美元環增23.9%。
--中國11月的美國原油進口量接近紀錄高位,從沙特進口的原油環比增43%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11月從美國進口的原油較上年同期猛增13倍,至紀錄第三高位。根據中美貿易協議,企業加速能源進口。
--中國11月自澳洲進口銅精礦環比大降逾三成,創近四年來最低水平
中澳關系跌入低谷波及雙邊貿易領域,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自澳大利亞進口銅精礦連續第二個月下降,僅爲26,717噸。路透測算該數據同比及環比降幅分别高達77.8%和34%,爲2017年1月以來最低。
--美國出售香港物業遇障礙,外交部:按對等原則,必須提前提出書面申請
今年9月中标美國駐港總領事館香港宿舍物業的恒隆地産,未能于原定今天中午前完成交易;公司10日前始獲香港政府通知,指該物業的出售涉及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外交事務,應根據适用的外交規範處理。
--偷越邊境案10港人被内地判囚七個月至三年,兩未成年人不予起訴移交香港
中國深圳市鹽田區法院發出通報,對10名港人組織偷越邊境、偷越邊境案作出宣判;其中鄧棨然、喬映瑜二人以組織他人偷越邊境罪,分别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及二年,處罰金2萬元及1.5萬元人民币。
--中印關系:印度稱雙方談判尚無進展以協助結束邊界對峙
印度國防部長辛格(Rajnath Singh)表示,印度與中國之間的談判尚未取得進展以結束雙方在喜馬拉雅邊界的對峙。
--中國民航局稱12月28日至明年1月10日,暫停中英間定期客運航線航班運行
英國出現傳染性遠高于原始病毒的變異新冠病毒,中國民航局周日發布公告,要求運營中英定期客運航班的航空公司,自2020年12月28日零時至2021年1月10日24時,暫停中英間定期客運航線航班運行。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