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的傳播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拖累了整個2020年的經濟活動,勞動力市場的模式反映了病毒的消長以及家庭、企業和政府爲遏制其傳播而采取的行動。
在3月和4月疫情的初始階段,就業崗位減少了2200萬個,而實測失業率躍升至14.8%,爲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圖1和圖2)。
随着病例減少和早期鎖定放松,就業崗位迅速反彈——特别是在服務行業以外——失業率回落。
然而,從去年年底開始,勞動力市場的改善速度明顯放緩,出現了又一波COVID-19病例。
從11月到1月,失業率僅下降0.4個百分點,而平均每月工資僅增長2.9萬份,這受到休閑和酒店業收縮的拖累,休閑和酒店業尤其受到社交距離和政府強制限制的影響。
總的來說,不完全的複蘇使1月份的就業水平比一年前低了近1000萬,而失業率爲6.3%,比流行病爆發前高出近3個百分點。
最近,高頻數據——包括失業保險的初始索賠和來自ADP的每周就業數據——表明最近幾周勞動力市場略有進一步改善。
對勞動力市場的損害甚至比僅僅由失業程度所表明的還要大。
勞動力參與率(LFPR)在3月和4月大幅下降,因爲許多失去工作的人沒有在找工作,所以沒有計入失業人口。盡管夏季有所回升,但LFPR仍比大流行前水平低近2個百分點(圖3)。
許多因素似乎造成了LFPR的持續疲軟,包括缺乏就業機會、學校關閉和虛拟學習對父母工作能力的影響、潛在工人的健康問題以及危機引發的大量提前退休。
總的來說,1月份的就業與人口之比——有工作的人口比例,無論找工作的人數如何——比2020年初的水平低3.6個百分點。去年,低工資工人、西班牙裔、非裔美國人和其他少數群體的失業人數下降最爲嚴重。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