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9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塵埃落定,拜登政府的長期經濟振興計劃也開始浮現。
3月31日,白宮正式發布了一項名爲“美國就業計劃”的基礎建設計劃,旨在通過重建傳統基礎設施,升級數字基礎設施,改造社區環境,增加制造業研發投資,在美國本土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
拜登政府表示這是美國修建信息高速公路、赢得太空競賽之後最大規模的投資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就業計劃》一開始就提到,其目标之一就是“讓美國在與中國的競争中處于領先地位”。
那麽,這一受到拜登政府高度期望的計劃到底有什麽看點呢?
一、不僅僅是基建
雖然媒體一直将拜登的長期投資計劃歸類爲基建計劃,但是該計劃并非基建而已。
首先,基礎設施是最主要的投資方向,但清潔能源是重中之重。
根據計劃,美國政府将向各類基礎設施投入約1.4萬億美元。
其中,6,710億美元将投入交通運輸領域,用于修繕高速公路,重建橋梁,升級港口、機場,促進公共交通系統現代化等;
3,110億美元将投入公共事業領域,用于重建幹淨的飲水系統,重塑電力基礎設施,興建高速寬帶等信息基礎設施;
3,780億美元将投入社區,用于建造、維護和翻新超過200萬套住房和商業建築,對學校、退伍軍人醫院等社區建築進行現代化升級等。
值得注意的是,爲了促進電動汽車産業的發展,美國聯邦政府将投資1,740億美元爲州和地方政府及企業提供補助和獎勵,從而到2030年在全美建立50萬充電樁,替換5,000輛柴油校車,并将20%的校車電氣化。
這是拜登政府在交通運輸領域最大的一筆投資,體現了拜登政府發展清潔能源的決心。
此外,美國政府将投資1,000億美元振興美國電力基礎設施。在得克薩斯州因極端天氣而大面積停電後,美國電力基礎設施暴露了很多短闆。電網是清潔能源的承載工具,美國政府加大對電力基礎設施的投入也是在爲發展清潔能源打好基礎。
二、美國政府希望借助該計劃增強制造業實力,壯大本土供應鏈。
根據計劃,美國政府将投資5,800億美元,用以重振制造業。
其中,1,800億美元将用于提升美國在關鍵技術上的領導地位,升級美國的研究基礎設施,使美國成爲氣候科學創新和研發的領導者;
3,000億美元将用于支持小企業,鼓勵基層制造業創新,加強關鍵産品的制造供應鏈;
1,000億美元将用于增強勞動培訓和就業,改善勞工權益保護。
整體來看,拜登政府十分現實,對制造業的投資主要用來保持技術優勢。
例如,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投資500億美元,專注于半導體和高級計算、高級通信技術、高級能源技術和生物技術等領域提供,投資400億美元用于升級全國實驗室的研究基礎設施。
同時,拜登政府對氣候問題十分關注,也緻力于讓美國制造業在清潔能源領域保持領先。
例如,投資350億美元用于解決氣候危機的技術突破,向國内制造商投資超過520億美元,重點支持農村制造業和清潔能源。
最後,随着人口日益老齡化,美國政府也希望借該計劃強化家庭護理體系。
爲此,美國将向護理行業投入4000億美元,主要爲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更好的家庭護理服務,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工資和福利,擴大居民獲得家庭和社區服務的機會。
在美國,護理行業的工作人員主要來自低收入社區和有色人種群體,其中六分之一的工人生活在貧困中。因此,提高護理行業從業人員的薪資水平,保護其勞工權益,也有助于縮小貧富差距,增強社會穩定。
三、關注就業再造中産
該基建計劃被命名爲“美國就業計劃”,說明就業是拜登政府最主要的關注點。
當前,美國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美國在2020年4月喪失了超過2,000萬個勞動崗位。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美國非農就業人口較疫情前仍少近800萬人左右;失業率爲6.2%,仍處于曆史較高水平。
此外,美國的勞動參與率較疫情前下降2個百分點。
這表明,在部分經濟活動的長期停滞中,有些勞動力可能永久退出了勞動力市場;也表明,美國的失業情況要比失業率體現出的數字更加嚴重。
穩定的就業是中産階級的标志,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拜登政府如此關注就業,也爲了再造中産階級,彌合貧富差距帶來的社會裂痕。
事實上,随着财富向少數人群集中,美國的中産階級正在消亡。
喬治華盛頓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史蒂芬·羅斯的研究顯示,過去半個世紀,美國中産階級占比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其中一小部分向上流動,大部分向下流動;美國人下一代收入超過上一代的比例已經降至曆史低位。
因此,中産階級一詞在“美國就業計劃”多次出現,且均與創造就業的相關内容有關。在計劃中,拜登政府明确表示要,創造高質量的中産階級工作,“擴大中産,強化社區”。
根據白宮預測,該計劃将創造超過1,000萬個就業崗位。
全球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研究顯示,美國基礎設施支出每增加相當于GDP一個百分點的支出,将爲經濟增加150萬個就業機會。因此,拜登的“美國就業計劃”将在八年内爲美國創造至少1,000萬個就業崗位。
四、保護本土産業
擴大就業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拜登政府需要将工作機會留在美國。
在“美國就業計劃”中,拜登多次強調本土概念和競争思維。
例如,在電動汽車領域,拜登鼓勵汽車制造商在美國建設從原材料到整車的完整供應鏈,以便參與國際競争。拜登表示将爲購買“美國國産電動車”的消費者提供補貼和稅收優惠。
對于一些全球産業鏈上的關鍵産品,拜登認爲,美國必須在國内生産技術和産品,“以應對今天的挑戰,抓住明天的機遇”。
爲此,拜登将在商務部設立一個新辦公室,專門監測國内工業産能,并投資500億美元,爲支持關鍵産品的生産提供資金。
在稅收政策部分,拜登引導産業回流本土的意圖更加明顯。白宮表示,這項名爲“美國制造稅收計劃”的稅收政策旨在激勵美國的就業機會和投資,結束美國企業将工作外包和将利潤轉移到避稅天堂的行爲。
在“美國制造稅收計劃”中,拜登建議将美國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全球無形資産低稅收收入稅率從10.5%提高一倍至21%,并取消10%的海外有形投資收益免稅。這将鼓勵美國跨國企業回歸本土,并避免這些企業将無形資産轉移至海外。
此外,美國公司外包工作部分享受的稅收抵扣部分将被取消。拜登明确表示,“美國納稅人不應當資助那些将工作機會輸送到海外的公司”。反之,拜登建議向本土制造企業提供稅收減免,以支持國内就業。
無論拜登的“美國就業計劃”能否讓工作機會回流,美國政府對待全球化的态度與十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随着美國政府的政策越來越傾向于保護主義,拜登基建計劃必然将對世界經貿格局和全球産業鏈結構産生巨大沖擊。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