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1x
香港:2025-04-23 18:51:31
  • 紐約:2025-04-23 05:51:31
  • 倫敦:2025-04-23 10:51:31
  • 東京:2025-04-23 19:51:31
  • 悉尼:2025-04-23 20:51:31
  • 香港:2025-04-23 18:51:31
  • 新加坡:2025-04-23 18:51:31
首頁> 資訊> 研報 >正文

人口普查的八大看點-210511

導讀:人口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根本目的,事關供給、需求和創新活力

  導讀:人口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根本目的,事關供給、需求和創新活力。近年來人口老齡化、人口流動、人口與經濟增長、人口與房地産、人口生育政策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研究分析和政策調整的前提是準确的數據。我國人口普查一般在逢0的年份進行,逢5的年份進行1%抽樣調查,其他年份爲抽樣調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成功進行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的内容不斷豐富、常住人口标準不斷細化。第七次人口普查對2020年11月1日零時标準時點的人口數據進行全面摸底;2021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人口數據。本文主要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分析我國人口形勢出現的新變化、新特征,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摘要:

 

  總體上看,第七次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國人口有以下八大特征:

 

  一是我國中國人口總量好于此前預期,但進入低速增長階段,不排除在十年内達峰并下降。2020年我國人口達到14.11億人,與2010年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爲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未來我國人口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态勢。一方面人口預期壽命延長,另一方面伴随人口出生率快速下行,不排除未來十年内人口達峰并下降。

 

  二是人口出生率持續快速下滑,放開二胎的邊際效應持續遞減,出生人口創1962年以來新低,爲建國以來次低點,僅高于1961年;有必要将生育權利返給家庭,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2020年出生人口僅1200萬,爲建國以來次低,僅高于1961年的1187萬。長期低生育率趨勢因放開全面二胎而暫時延緩,但并未逆轉。出生率持續下降與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上升、生育觀念改變及長期的計劃生育政策有關,“少子化”将導緻勞動力供給持續下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占比自2010年開始持續下滑,勞動力供給下降導緻勞動成本上升,利空勞動密集型行業及房地産業,利好醫療、養老等行業。

 

  三是人口老齡化率快速上升,我國人口平均年齡達到38.8歲;1962-1972年嬰兒潮即将退出勞動力市場,未來十年的人口老齡化和社保壓力巨大;從地區看,廣東人口年齡偏年輕,東北人口老齡化嚴重。202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爲2.64億人,占比18.70%,較2010年上升5.44個百分點。由于少兒比重和老人比重雙雙上升,總撫養比從2019年41.56%大幅上升到2020年的45.87%,撫養壓力加大。老齡化影響經濟和創新活力,社會儲蓄率下降,從需求端影響經濟增長。老齡人口總量多、增速快、地域差異大、未富先老、養老金缺口大及養老産業推動進程不及預期六大特征加重我國養老壓力。分地區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方面,西藏最低爲5.67%,廣東省也較低爲8.58%,低于全國4.92個百分點,而上海、江蘇和浙江分别爲16.28%、16.2%和13.27%,東北情況更爲嚴重,遼甯、吉林、黑龍江分别爲17.42%、15.61%和15.61%,此外重慶、四川老齡化率排全國第二和第三,分别爲17.08%和16.93%,僅次于遼甯。

 

  四是人口持續向東部地區尤其是長三角和珠三角流入,東北三省人口流出現象突出。廣東常住人口規模及增速均位于全國前列,十年人口淨增加遠高于江浙等地區,常住人口占全國比重較2010年高1.14個百分點。2020年東部地區人口占比爲39.93%,較2010年增加2.1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降低0.79個百分點。2020年廣東及山東是全國常住人口超1億人的兩個省份,其中廣東省常住人口達1.26億人,連續14年居全國第一。2010-2020年黑吉遼蒙甘晉三省常住人口負增長,若進一步剔除人口自然增長影響,人口流出問題更爲突出。其中,黑、吉、遼常住人口分别減少646、338和115萬人。

 

  五是城鎮化率達到63.89%,戶籍人口城鎮化有待進一步加速,流動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制約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發展,有必要提高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在中央轉移支付中的分配權重;流動人口規模繼續上升但省内流動明顯高于跨省流動。城鎮人口爲90199萬人,城鎮化率爲63.89%,比2010年提升14.21個百分點。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約45.4%)落後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18.5個百分點(2.61億人口),大多來自流動人口(主要是外出農民工)。2020年流動人口爲37582萬人,占總人口的26%,外出農民工占總人口的11.8%,需要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其中省内流動人口爲2.51億人,高于跨省流動人口的1.25億人,省内流動人口占全部流動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61.15%,提高到66.78%,上升了5.63個百分點,大約2/3的流動人口選擇在省内近距離流動。

 

  六是2020年我國人口受教育水平快速提升,從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但要注意城鄉分化。與2010年人口普查相比,2020年每十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爲15467人;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4032人上升爲15088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8788人下降爲34507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26779人下降爲24767人。2020年文盲率(15歲以上不識字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爲2.67%,比2010年下降1.41個百分點。202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提高至9.91年。

 

  七是家庭戶人口下降,養老和空巢老人問題凸顯。全國共有家庭戶49416萬戶,家庭戶人口爲129281萬人;集體戶2853萬戶,集體戶人口爲11897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爲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減少0.48人。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主要是受我國人口流動日趨頻繁和住房條件改善年輕人婚後獨立居住等因素的影響。

 

  八是性别比波動下降至曆史低位水平,但男性仍高于女性3490萬人,農村男性以及城市女性的婚姻結構性問題明顯;少數民族人口的全國占比十年内上升0.4個百分點。從全國總人口的性别比(男性/女性)看,1959-1969年期間政治局面動蕩疊加天災影響,性别比劇降至104.84,随後性别比逐步回升至106.91,1986年至今,我國性别比呈波動下降趨勢,2020年性别比已降至105.07,處于曆史最低位水平。全國僅遼甯、吉林女性分别高于男性。出生人口性别比爲111.3,較2010年下降6.8,我國人口的性别結構持續改善。從民族人口方面,漢族人口占91.11%,比2010年人口普查的91.51%下降0.4個百分點;少數民族人口占8.89%,比2010年人口普查的8.49%上升0.4個百分點。少數民族人口十年複合增長率0.98%,高于漢族0.5個百分點,少數民族人口增長較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育政策優待。

 

  風險提示:部分抽樣調研數據與實際數據具有偏差

 

  

【免責聲明】123财經導航所發布的信息内容僅供交易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網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圖片來自于網絡/注冊作者/投稿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您與我們聯系關閉,郵箱:938123@qq.com。
hhhhhhh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 *站點:
  • *網址:
  • 類型:
  • 聯系方式:
  • 簡介:

  • RRH123歡迎您的加入!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
  • *類型:
  • *問題:
  • 圖片說明:
  • 聯系方式:

  • RRH123感謝您的反饋!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