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中国4月CPI同比上涨0.9%,符合预期,食品中,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加之消费需求有所回落,猪肉价格下降21.4%。非食品价格上涨1.3%,其中交通和通信行业成为4月CPI的主要拉动项,背后原因在于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及去年同期的超低基数。4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7%,今年以来核心CPI也出现了持续上行,一方面是基数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上升。
5月CPI同比会继续上行。首先,随着中国经济尤其是服务业的进一步复苏及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核心通胀水平有望继续修复。其次,4月数据显示上游工业品价格的上涨正在向下游传导,导致CPI有一定上行压力。再次,去年5月CPI快速下降,基数效应导致今年5月CPI同比会较高。不过上游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只有小部分传导到了终端,加之目前猪肉价格持续下行,CPI虽将上行但压力不会很大。
4月PPI同比上涨6.8%,预期6.5%,前值4.4%。由于当前供需端的共振以及基数效应的影响,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大幅上涨23.3%,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20.2%,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13.3%,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2.1%。
预计5月PPI同比也将继续上行。首先,国际工业品原材料价格在4月出现新一轮上涨,考虑到价格传导时滞,5月PPI将上涨更为明显。其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仍未结束,对PPI将造成持续压力。再次,去年5月的基数下降也支持PPI同比继续上行。
CPI和PPI均呈上行趋势,货币政策暂无必要过度反应,但需警惕下半年预期管理的变化。目前通胀的特点是输入性的,上下游传导不充分,且经济尚无过热迹象,货币政策过度收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如果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仍居高不下,PPI超预期上行,或全球共振补库存的带动下中国经济表现超出预期,则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可能会出现变化,需关注相关风险。对于结构性通胀,应采取精准的应对政策,比如在特定情况下酌情考虑“碳中和”相关政策对原材料供给的影响,必要时扩张产能以解燃眉之急。此外允许人民币适当升值也是缓解输入性通胀的较好方式。
风险提示:非洲猪瘟再度大规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