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1日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以下簡稱北數所)正式成立,标志着北京在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促進數字經濟開放發展上邁出了裏程碑式的一步。北數所不僅是市場交易主體,還是數據交易平台、數據交易運營商、數據要素市場“孵化器”,契合現階段發展特點,體現信息技術優勢。
從現階段看,北數所同時行使着數據信息登記、數據運營管理、數據監管等類似于行政屬性的職能,可能造成角色混同、職責劃分不清晰現象。北數所依托長安鏈底層技術架構,對算力要求高,計算性能需持續提升,這些需要磨合和成長周期。此外,數據要素市場還面臨着缺乏全國統一的數據确權規則、缺乏數據治理的頂層設計和數據壁壘問題等現實障礙。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要想推進數據要素市場不斷完善,需要堅持法治思維、系統思維,高位統籌,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同時布局和破題。
一是法規先行,完善制度規則和配套機制。小切口立法推進标準和制度,加快研究數據交易架構、交易标的、交易方式、交易安全、服務規範等北京地區的相關數據管理條例。圍繞“有爲政府、有效市場”探索配套機制,成立研究專班,鼓勵專家揭榜挂帥,研究新型數據監管機制。開展“數字稅”政策研究,用市場化方式,進行精細化判定。強化司法保障功能,研判潛在風險,強化府院聯動、訴非聯動,通過示範判決、司法建議等方式,推動行政監管、交易規則體系不斷健全。
二是統籌發展,從問題導向打造精準化運營機制。合理區分數據類别,明确各類數據的流通原則和标準。探索數據服務市場化定價,形成覆蓋數據全産業鏈的确權框架。建立較爲完善的行政指導程序,規範數據采集、存儲、使用等行爲。強化算力支撐,及時對長安鏈進行核心技術升級和節點管控,形成持續的運營保障力量。
三是有序試點,培育場景推進頂層治理體系建設。以類型化數據爲突破口,探索以交易鏈、監管鏈、司法保護鏈等共同構建數據綜合治理模型。指導市場主體發起“數據權益保護委員會”,以數據産品方案、節點管理、節點對接、“合約存證+糾紛處置”爲技術支撐,逐步建立以數據交易智能合約模闆審議、數據交易證據存證、糾紛前置解紛、糾紛司法快速處置和訴訟後糾紛預防爲主的司法保障服務體系。
以此爲實踐藍本,将傳統法律條文解構爲數字要素,将司法判斷标準、法律精神,提前放置在數據交易行爲中,不僅化解潛在糾紛,而且可以依靠技術賦能、用法治化的“合規”,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爲國際大數據交易提供中國方案。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