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碰撞
今天的話題是:德國大選進入倒計時!
随着執掌德國十六載的默克爾今年退休,九月打響的德國大選也将重塑歐洲經濟火車頭的政壇格局和經濟政策傾向,繼而對歐洲乃至全球經濟産生深遠的影響。
由于默克爾所在的聯盟黨(CDU/CSU)選擇的繼任者阿明·拉舍特在德國洪災現場直播中“哄然大笑”引發舉國震怒,民調顯示這名候選人的支持率持續處于跳水狀态,更是在大選前一個月時隔十五年被财長Olaf Scholz領導的社民黨(SPD)超越。
但截至25日,據最新的Civey民意調查顯示,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的聯盟黨支持率又與社民黨持平,爲22%;綠黨支持率爲18%。
由于聯盟黨的支持率顯著縮水,這也導緻最終可能會出現迥異的執政聯盟形态。聯盟黨、綠黨和親商派自民黨(FDP)有機會聯合執政,但社民黨也有機會和後兩者聯合取代聯盟黨的地位。
貝倫貝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Holger Schmieding表示德國大選很少會引發市場波動,但今年的可能性較過往顯著拓寬,目前倒向社民黨的風向對市場其實有一點負面作用,因爲長期不确定性因此增加。在距離大選這麽短的時間内,民調首次顯示聯盟黨和綠黨的聯盟可能連半數席位都無法保證。
對于經濟而言,市場最爲關心的是德國是否會一改以往的财政審慎政策。作爲潛在的組閣黨派,綠黨的競選綱領中就包含了增加政府開支和改革政府債務限制的措施。DWS全球固收主管Joern Wasmund表示,事實上稍稍放松政府開支已經成爲了多數黨派的主流意見。
更有風向标意義的是執政聯盟對于債務刹車政策(debt brake)的觀點,CDU和FDP目前支持維持這項嚴格限制政府舉債的政策。考慮到調整這項政策需要對憲法做出更改(需要三分之二席位支持),但在限制允許的範圍内仍能提供大量的資金支持。
ING全球宏觀首席分析師Carsten Brzeski表示,聯盟黨的一些議員也對在規則範圍内增加開支持有開放觀點,等同于在未來四年增加1000億歐元于基建和環境開支。
除了宏觀政策外,Schmieding表示由社民黨、綠黨組成的政府可能會對勞動市場、服務業和房地産市場采取更嚴格的監管,雖然短期内不會産生顯著影響,但長期來看會降低德國經濟的增長趨勢,這也是值得關注的長尾風險。
高盛也表示左翼黨構成的政府将引發德國國債走高10個基點。25日美盤時段,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一個月以來高點,日内上升6個基點,創2月25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對于各大政黨而言,環境政策都是本次大選的重點,但各自實現目标的路線亦有區别。
德意志銀行歐洲政策研究主管Barbara Boettcher介紹稱,CDU和FDP更加強調市場工具和科技驅動解決方案,但綠黨傾向于增加監管規則,包括調高排放稅、推動在2030年減排70%并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等。對于可再生能源、電動車等行業而言會帶來更确定的利好。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