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的中概股的暴跌,僅僅是全年“水逆”的開始。2021年3月後,對K12教育持續加碼的監管政策;對阿裏巴巴、騰訊和美團等巨頭的反壟斷處罰,和對滴滴、BOSS直聘、滿幫等互聯網平台的安全審查,使得中概股遭遇了第二輪下跌。
2021年10月,中概股曾有過一段短暫的反彈,随後利空再度襲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11月5日公告,PCAOB已經完成了第6100條規則的制訂,中概股再度遭遇下跌,短短三周時間,中概股的總市值蒸發超13.5%。
2021年12月2日,美國證監會通過法規修正案,完善《外國公司問責法》相關的信息提交與披露實施細則之後,包括滴滴、哔哩哔哩、愛奇藝、蔚來等公司在内的中概股應聲大跌。
從2021年全年來看,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已剔除2021年上市)總市值累計縮水超8153億美元(約合人民币51963億元),對标中概股的中概互聯LOF一年跌去了近50%,中概互聯網ETF從高點下跌近70%。
其中,僅阿裏巴巴2021年的總市值蒸發便高達3200億美元,另外,拼多多的總市值蒸發亦超過1470億美元。
從漲跌幅情況來看,約80%的中概股全年錄得下跌。其中,40餘中概股年跌幅超80%,跌幅超40%的超過150家,高途年跌幅達到96%,好未來年跌幅達94%,新東方累計下跌88.7%,愛奇藝累計下跌74%,拼多多累計下跌超67%。
另外,在香港上市的新經濟互聯網巨頭遭遇的抛售潮更爲兇猛,香港恒生科技指數于2021年的跌幅達32.7%,30隻成份股的總市值累計蒸發超54000億港元。其中,騰訊的總市值累計蒸發超10218億港元,美團、小米市值蒸發超3500億港元。
2021年全年來看,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已剔除2021年上市)總市值累計縮水超8153億美元(約合人民币52000億元)。另外,在香港上市的新經濟互聯網巨頭也遭遇了抛售潮,香港恒生科技指數的30隻成份股的總市值累計蒸發超54000億港元。兩者合計市值蒸發約96000億元。
那麽對于中概股,國際機構的态度是什麽呢?
1月6日,高盛首席中國市場策略師劉勁津團隊在研報中表示,盡管互聯網企業的盈利成長放緩且監管風險仍在,但中概股可能将受到政策寬松,再加估值在曆史低位,股價有望觸底回升,預計2022年中國境内股票将上漲13%,境外中概股将上漲30%。
高盛預計,中國可能會在2022年放松政策,最嚴格的監管時期已過,目前監管收緊的風險已很好地反映在資産的定價上,同時,在VIE架構、以及企業赴海外上市的政策方向亦逐漸明朗。
在資金操作上高盛也積極“抄底”做多中概股。2021年11月11日,高盛集團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13F報告顯示,其在2021年三季度已大手筆增持了阿裏巴巴、新東方和好未來等多隻中概股,對阿裏巴巴的持股數環比上升57%,已位列第七大重倉股。
近期芒格去年高位購買阿裏巴巴股票跌幅超過40%的消息在各大平台推送,芒格在2021年對阿裏巴巴的投資非常堅決,在第一、三、四季度不斷抄底阿裏巴巴,目前累計持有阿裏巴巴602060股,以最新股價計算,持有的市值約爲7815萬美元(約合人民币5億元)。
去年第三季度,橋水基金也大手筆加倉了部分中概股,增持了187萬股阿裏巴巴,增持比例高達131%,目前阿裏巴巴已成爲橋水的第七大重倉股。除此之外,拼多多、蔚來、京東、百度、哔哩哔哩等中概股也獲得了橋水不同程度的加倉。
除了機構投資者,中外的一些個人投資者也在持續加倉中概股,根據彭博數據,去年年初至12月10日,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ETF累計吸引了資金淨流入達219.3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398億元)。數據顯示,前述美國上市的最大中國股票ETF KWEB在2021年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規模約80億美元。
追蹤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指數的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ETF,截至去年12月底,該ETF的基金份額達到268.81億份,相比上半年增長超160%,相比去年年初的27.2億份,累計增長幅度更是超過8倍。
除了投資者,企業本身也釋放了一個信号:1月5-7日,騰訊連續進行股票回購,三次回購的總金額達6.1億港元。另外,小米、阿裏巴巴、京東、平安好醫生等都在2022年開啓了股票回購模式。興業證券分析認爲,港股處于底部區域,回購大增預示階段性底部。
對于各大機構對于中概股的投資建議,您怎麽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