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近期笔者会阅读小罗伯特G.海格士多姆所写的《沃伦巴菲特之路》这本书,并会总结书中内容及自身体会更新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阅读。(本书结束之后会继续阅读其姊妹篇《巴菲特的投资组合》)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共同阅读进步,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及书籍推荐欢迎留言。(注:笔者是写本文的作者,非原书作者)
本章节主要讲述了巴菲特对于市场宏观、股票交易、投资组合、市场预测等方面的观点。
在股票市场上,情绪的力量往往比理性的力量更为强大,贪婪与恐惧往往促使股价或高或低于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因此,投资者的感情比公司的基本情况对股票价格有更强大的冲击力。巴菲特指出,当人们贪婪或惊恐时,常常会以愚蠢的价格购买或出售股票。巴菲特很早就认识到他所持股票的长期价值取决于企业的经济运行,而不是每天的市场行情。他指出,从长期看,普通股股价与企业的基本经济价值表现出极为显著的相关关系。
投资者与投机者最基本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票股价的态度。格雷厄姆指出,投机者往往企图预测股票价格变动并希望从中套利;相反,投资者却是寻求字啊合理价格购买股票。关于预测,巴菲特不去预计在什么时间里市场行情会上升或下降。他的目标是适度的。 他曾开玩笑说;"我们只不过简单地尝试在别人贪婪时沮丧,而在别人沮丧时贪婪。"当然,正如巴菲特所指出的那样,投票不能代替思考。为赚取超额利润,投资者必须小心地估计公司的经济基本面情况。采纳最新的投资策略和潮流并不能保证成功。
大多数人会认为个人与大的机构投资者竞争时,处于不利的地位。巴菲特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由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往往不稳定和不合逻辑,个人只要坚持考虑简单的企业基本面情况就能轻易地获取收益。按照巴菲特的说法,个人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机卖出股票时才处干不利地位。 巴菲特强调投份者必须为市场的变动作好财务与心理上的准备,必须料到普通股的价格是会波动的。如果你想投资股票市场,那么你必须具备眼见你所持有的股票价格跌了一半而不惊慌失措的能力。首先笔者必须承认的是,长期投资确实是比较适合个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方式,很明显的一点是市场虽然在杜绝内部交易,但是内部交易一直存在,在对市场信息感知程度来看,大部分个人投资者表现是较差的,所以忽略短期波动的基本面投资更适合个人投资者。但对机构投资者的部分观点并不认同。
宏观经济方面,正如巴菲特对预测股票市场走势与买卖时机缺乏信心一样,他也不认为有任何资料能用于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都不关注失业数字、利率和汇率,也不让政治因素干扰他们的投资决策过程。巴菲特认为,宏观经济就像跑道上的赛马一样,有些时候跑得快而有些时候则跑得慢。巴菲特和芒格更乐意将兴趣集中在企业的基本情况上。不过,巴菲特非常关注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会影响企业的收益水平。
巴菲特认为通货膨胀不是经济现象而是政治现象,原因是政府支出是没有得到严格限制的,印钞不然会影响到通货膨胀。但巴菲特认为在国家能够处理好赤字问题,但是通货膨胀对贸易逆差的影响才是真正令人恐惧的。一个国家处理贸易逆差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国内高通货膨胀来减少这些提单的价值。但巴菲特认为,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偿还未来提单能力的信任被误导了。当外国人持有的提单达到一个不可处理的水平时,通货膨胀的诱惑就不可抵御了。对一个债务国而言,通货膨胀是氢弹级的经济手段。基于这个原因,极少的债务国被允许以本币偿付债务,但因为美国经济的完整性,外国人愿意购买我们的债务。但如果我们用通货膨胀来逃避对外国的债务,那么因此而蒙受损失的将不仅仅是外国债权人。
巴菲特指出,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等外部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将会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是否具有真实收益的最重要的因素"。高通货膨胀加重了公司对股东收益的负担。为使投资者获得真正的收益,公司必须获得比投资者的痛苦指数更高的资本收益率。痛苦指数指的是纳税(红利收入税和资本所得税)与通货膨胀的总和。
巴菲特深知不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转而寻找其它方法以避开那些会被通货膨胀伤害的公司。巴菲特认为,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来维持经营的企业往往会受到通货膨胀的伤害;需要较少的固定资产的企业也会受到通货膨胀的伤害,但伤害的程度要小得多;经济商誉高的企业受到的伤害最小。
在通货膨胀时期,只有少量的企业能够聚集大量的财富,因为这些企业能够将他们的经济商誉与最小的追加资本投资需求结合起来。但收入增加是,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可以增加红利并回购股票。巴菲特认为“在通货膨胀期间,经济商誉是不断施恩的礼物”。
对于投资组合,巴菲特在巴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组合的成功,主要应归功于他的不活跃。大多数投资者很难拒绝不断购买股票的诱惑。巴菲特认为,与其到处搜寻并急切购进许多只股票,不如耐心等待一家业绩出众的股票。每天考虑证券组合是不明智的,购买和持有出众的公司股票比不断从那些不那么优秀的公司中选来选去要来得更容易一些。巴菲特自认为他不是那种能不断买卖那些依赖未来市场价格变化的二流公司股票的天才,他更擅长买卖那些依赖公司基本经济情况的股票。他可以在一年内不买入或卖出他重点持有的任何一种股票。他解释说;"近乎懒散的倦怠,构成了我们的投资风格的基石。"
巴菲特认为,如果投资者集中定位于几个特定的公司股票,而不是频繁地从一只平庸的公司股票跳到另一只平庸的公司股票,他们的投资业绩会更好些。他认为他的成功实际上可以归结为几个主要的投资行动。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如果去掉一打他认为最好的决策的话,那么他的投资业绩就不会超过平均水平。在巴菲特看来,"一个投资者必须在设想他一生中的决策卡片仅能打二十个孔的前提下行动。每当他作出一个新的投资决策,他一生中能做的决策就少了一个。"如果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受到这样的限制,巴菲特认定他们就会耐心等待,直到出现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本文最后,作者介绍了旅鼠的概念,其有一种特殊现象,即每隔三四年,旅鼠的数量会达到高峰,有动物学家预测由于他们的食物供应不足或者更严酷的环境导致拥挤和生存竞争,从而引发荷尔蒙的变化并使其行为发生变化,于是这些旅鼠会越过重重障碍抵达海边,并跃入海中,游到精疲力尽直至死去。
上市公司的企业经理不能决定股价,他们只能希望通过公布公司的信息来鼓励投资者理智地行动。 巴菲特注意到股价的剧烈波动与机构投资者类似于旅鼠的行为关系更大,而不是与他们持有的公司的业绩有关。巴菲特自信的长期购买及持有的战略与当今机构投资者的看法背道而驰。每当华尔街稍有风吹草动时,机构投资者会迅速调整他们的投资组合(买入或卖出)。他们的行为主要基于保护他们不至于跟不上市场的形势,而不是对公司良好的内在价值的体会。
按照巴菲特的观点,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业绩平平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智力的问题,而是机构决策过程与规则的结果。机构投资决策通常是由一些小组或委员会制订的,那些小组或委员会对风行的组合理论有着强烈的喜好,他们往往把安全等同于平均。对那此不管是理智或不理智的分散化投资实践的推崇与继承远远超过了独立思考。巴非特指出∶"大多数基金经理没有积极开动脑筋,而是像个傻瓜一样进行决策,他们个人得失心太明显了。如果一个非传统的决策效果不错,他们会被上司拍拍背;但如果这个决策表现很差,他们会跌得很惨。因此,对他们来说,常规的失败是最好的选择。旅鼠的群体形象不佳,但没有任何一只旅鼠曾受到过巨大的压力。"这让笔者想到了幸存者偏差,随波逐流的机构根据市场决策买卖,并未考虑长远利益,像旅鼠一样凭借本能行动,这样的行动最终导致毁灭,成为存活下来机构推崇的方法的对比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