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做外彙的朋友問我:“如何選擇一個完美的外彙平台呢,擁有強有力的監管+資金安全+交易成本低+出入金快+交易軟件好用等全部優點”。在這裏我的回答是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平台,十全九美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下面我從監管、資金安全、成本、出入金和交易軟件等方面幫大家分析一下:
1、監管
全球外彙監管比較嚴格的有美國的NFA、歐盟的ESMA、英國FCA、瑞士FINMA和澳大利亞ASIC等。其他塞浦路斯、新西蘭、塞舌爾和伯利茲等監管等以後有時間再詳細闡述。
美國的NFA自從08年金融危機以後,爲了降低金融風險,規定在2009年5月之後,取消監管下平台的鎖單功能,杠杆最高50倍,而且不能設置止盈止損等,令外彙保證金零售業務一度淡出美國市場。從此江湖再無NFA。
歐盟ESMA在2018年3月27日發布聲明稱,禁止提供二元期權,以及限制向個人投資者提供差價合約(CFDs)交易。聲明還包括了以下限制措施:零售客戶開倉頭寸杠杆限制從30:1到2:1。其中,主要貨币對的杠杆限制爲30:1;非主要貨币對、黃金和主要指數的杠杆限制爲20:1;加密貨币的杠杆限制爲2:1。此聲明一出,原來交易者(杠杆200:1)下一手隻需500美金保證金,現在(杠杆30:1)下一手則需要3333美金保證金,交易資金門檻大幅升高,另絕大部分的投資者(交易者)更換經紀商/平台,嚴重打壓了整個歐盟零售外彙行業的發展。
英國FCA在2018年1月3日歐盟實施了金融監管法規MiFIDII後,做了以下調整:提交所有交易活動的記錄報告;限制交易杠杆比例(根據客戶交易經驗給予不同的杠杆比例);限制交易者的持倉頭寸;禁止濫售EA等自動化交易系統;經紀商必須公開報價;經紀商必須公布年度報告(交易執行情況等)。這幾條對平台而言,加了多重的緊箍咒,對個人交易者而言,對持倉頭寸以及杠杆的限制,更是令外彙保證金交易的模式失去了優勢。或許FCA監管之下的平台将會陸續退出零售業務或者更改監管機構,最終與NFA的命運一樣,江湖再無FCA!
澳大利亞ASIC在2018年4月4日規定任何持有澳洲金融服務牌照的公司都必須執行新的客戶資金報告義務;同時要求零售客戶資金隔離存放,禁止使用客戶資金作爲運營資本。雖然沒有作出正式下調交易杠杆的聲明,但不久的将來作者預計監管當局可能會進一步收緊政策。
瑞士FINMA還沒有發出任何聲明和報告,作者預計其監管下的平台(比如Dukascopy銀行)将來會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睐。ASIC監管下的平台(比如ICMarkets)在正式聲明沒有出來以前還可以接着使用。喜歡低杠杆低風險而且資金量大的朋友也可以接着用ESMA、FCA和NFA監管下的平台。
2、資金安全
資金安全的平台一定是大而難倒的平台,因爲強者恒強,規模大抗風險能力就強,評估一家平台規模大小通常有幾個标準:是否上市(公司市值)、日均外彙交易量、客戶量和産品利潤等。
現在上市的外彙平台有盈透證券、瑞訊銀行和GMO技慕環球通等。
日均外彙交易量和客戶量排在前面的有GMO、盛寶銀行、Exness和ICMarkets等。
産品利潤主要和點差和手續費挂鈎,點差+手續費就是客戶的交易成本,可以說利潤高且資金安全的平台一般交易成本偏高,但也有個例,比如Dukascopy銀行,交易成本中等偏低+銀行資質。
3、交易成本
投資者交易成本一般包括點差和手續費,持倉成本另算。
以交易一手歐美爲例,一般市面上的平台交易成本在15美金-20美金之間,像瑞訊銀行(上市公司+FINMA監管,但成本偏高)。如果成本在9-14美金之間,就屬于中等交易成本,像Dukascopy銀行(銀行資質+FINMA監管,成本中等)。如果成本在6-8美金之間,就屬于低交易成本,像ICMarkets和Tickmill。
當然還有其他貨币對,就不逐一詳述了。
4、出入金
出入金方式有很多種,像電彙、銀聯、Skrill、WebMoney和信用卡等,重點說一下電彙和銀聯。
一般銀行資質的平台選擇電彙出入金的較多,像盛寶銀行和Dukascopy銀行等。電彙的話擁有一張香港卡(境外卡)會方便不少。
一些非銀行資質的平台選擇銀聯出入金的較多,像ICMarkets、Exness和Tickmill等,銀聯的優勢在于方便快捷,不占換彙額度。
5、交易軟件
目前使用最廣的還是MT4和MT5交易軟件,這款軟件使用範圍廣+操作簡單上手快,是很多初學者的首選。像ICMarkets、Exness、Tickmill和GMO都是使用這款軟件。有的平台會有自主研發的交易軟件,像Dukascopy銀行的JForex軟件和盛寶銀行的SaxoTraderGO軟件,操作也不難,基本上1-2天就能上手。最難的軟件要數盈透證券的TWS軟件,基本上需要花十幾天左右的時間來研究和消化。
綜上所述,沒有完美的外彙平台,隻有适合自己的平台,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就可以了。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