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末,韓國卷入席卷亞洲的金融風暴。外國投資者連日抛售股票,一開盤股市即暴跌,十分鍾狂洩20個百分點,這是韓國股市從未出現過的現象。韓國銀行通貨政策小組組長韓詩賢經估算認爲,此時韓國距國家破産僅有一星期。詩賢主張将事實告訴國民,卻遭到财政局次官的反對。随着危機加劇,韓國政府不得向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求援。IMF總裁提出了苛刻要求。面對危機,普通百姓各有打算。金融新人尹正學認爲危機也是契機,押上全部身家投資撈一筆。一小企業主岬秀多年積累的财富一夜化爲烏有,爲了守護家人和員工,他不得不全力奔走。韓國頻臨破産的前一周,國家和平民,都走到了命運的岔路口,想要阻止危機的人、想借機獲利的人、想要守護自己的企業和家人的人作出了不同選擇。
影評:
與同樣描寫1997年金融危機的電視劇《最佳的一擊》相比,《國家破産之日》顯得太過套路,又沒有驚喜。影片主創團隊的野心似乎想要打造一部韓國版的“《大空頭》+《華爾街之狼》”,但結果卻呈現出一種美劇外殼下的韓劇本質,一如網飛的劇集《王國》。該片對于那場金融危機的反思,歸因在于人性、政府和IMF,或許能投國民心頭所好,但實在是子彈射偏了。(澎湃新聞評)
該片體現金融風暴對國家和個體命運的影響,兼顧了解宏觀和微觀視角,是了解亞洲金融風暴的首選影片。四位主演演活了身處不同階層的四個角色,使影片既有紀錄片的質感,又不乏戲劇張力。樊尚·卡索戲份雖不多,展露出的引人注目的氣場讓人過目難忘。(《環球銀幕》評)
雖是金融故事,但該片的編劇懂得避重就輕,讓觀衆容易明白,劇情從頭到尾引人入勝,層層緊扣。該片把一向少人觸碰的金融題材化成充滿吸引力的控訴戲,不搞千鈞一發的救國行動,着重理性編排,将政治與智慧結合成武器,對抗政府與外國,整體雅俗共賞,發人深省。
電影名稱:國家破産之日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