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期間嚴格封鎖措施的結束,一些央行官員開始暗示撤走三個月前才推出的緊急刺激措施。
然而到目前爲止,市場似乎認爲這隻是虛張聲勢而已。
爲緩解疫情沖擊,全球五大央行推出5萬億美元資産購買計劃,已協助将全球股市推升至距離紀錄高點不到10%的水平,而6月企業活動調查先行指标也證實,全球經濟似乎即将複蘇。 不過一些央行已經暗示,全力刺激不會永遠持續下去,比如英國央行上周放慢了購買債券步伐,指因經濟出現改善迹象。
然而市場對此幾乎不予理睬,這與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10年形成對比,當時任何有關刺激可能撤回的暗示都引發了“縮減恐慌”。 市場對英國央行說法的反應,僅限于英鎊短暫勁升與公債價格下跌。
對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就抑制刺激以及政策工具适時先行退場的呼籲,市場也沒有太大反應。 對于繼續以目前速度持續購買資産,有不少理由讓各家央行可能态度謹慎,最重要的莫過于易綱強調的債務“後遺症”的可能性。但投資者認爲決策層隻是在爲政策調整做準備。
愛丁堡美盛(Legg Mason)分支企業Martin Currie投資策略主管Kim Catechis表示:“我的解讀是央行在暗示‘别理所當然地懂我’。現在有些人聽得懂,其他則不然,他們會說‘對我聽到了,但我認爲你隻是在虛張聲勢’,” 他表示,投資者把央行比喻成救火隊:“他們會待在現場,噴灑更多水...直到餘燼全部撲滅爲止。他們認爲任務還沒結束。”
中國10年期公債收益率周一上漲4個基點,此前中國央行維持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不變;該收益率6月上漲14個基點。而滬綜指 則是位于三個月高位。
挪威克朗和加元在兩國央行發表相對鷹派的政策信号後僅小幅走堅,挪威央行甚至還概述了從2022年開始的升息路徑。 不過市場反應不大,部分歸因于幾家主要央行: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FED)、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沒有顯示出偏離刺激路線的迹象。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周誓言将繼繼續“把腳放在油門上”。
與之前的危機不同的是,各國政府還通過收入支持和基礎設施計劃,增加數萬億美元的刺激支出。 “當我想到全球兩大央行:美聯儲和歐洲央行,他們似乎并不急于升息,”Unigestion的多資産投資經理Salman Baig表示,“所以我不太擔心,至少現在不會。”
美聯儲上周資産負債表規模縮減至7.14萬億美元,自2月以來首次萎縮 ,針對商業銀行的短期融資交易,降至九個月低位。但這是因爲貨币市場的資金緊張已經緩解,且其他央行從美聯儲購買的美元也在減少。
鑒于經濟增長和市場形勢的改善,一些政策調整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政策目前處于緊急撥号狀态,而緊急狀态顯然不會是無限期的,”渣打首席歐洲分析師Sarah Hewin表示。 “他們說量化寬松已經就位,我們認爲沒有必要全力以赴。” 也可能是因爲決策者對債務水平感到不安。
英國公共債務率最近超過100%。這就是國際清算銀行(BIS)敦促央行采取行動使政策回歸“新常态”的原因。 但幾乎沒有人預計政策将在短期内撤回。預計全球經濟今年将萎縮6%,進一步的封鎖措施也是一種風險。
過去也有一些這樣的教訓。歐洲央行2011年升息和美聯儲當年開始收縮資産負債表的行動,通常被指抑制了2008年後的複蘇。 “應維持寬松政策并避免過早逆轉,這是金融危機帶來的重大教訓之一,”Robeco的投資組合經理Jeroen Blokland稱。 “隻有出現結構性複蘇,央行才會嘗試取消部分刺激措施。”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